【摘 要】
:
为研究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水体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影响,在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于袁河干流及支流设置3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测定金属元素Al、Fe、Cr、Mn、Cd、As、Tl和Ni的浓度.采用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与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金属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均具有较大影响,且二者解释能力大小接近.土地利用中的建设用地和农田,以及地形特征中的高程积分是研究区内金属元素主要影响因素,与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呈
【机 构】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2;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吉安34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水体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影响,在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于袁河干流及支流设置3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测定金属元素Al、Fe、Cr、Mn、Cd、As、Tl和Ni的浓度.采用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与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金属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均具有较大影响,且二者解释能力大小接近.土地利用中的建设用地和农田,以及地形特征中的高程积分是研究区内金属元素主要影响因素,与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呈正相关,按影响能力排序为,建设用地>高程积分>农田.②土地利用方式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解释能力在缓冲区尺度最高,地形特征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解释能力在子流域尺度和缓冲区尺度大小接近,二者交互作用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解释能力在缓冲区尺度最高.③土地利用方式在缓冲区尺度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变化解释能力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地形特征在所有尺度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变化解释能力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二者交互作用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影响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特征是驱动袁河金属元素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地形特征加强相应最佳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的管理对金属元素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对普通水进行去电子处理,得到可利用性较强的去电子水,但其对好氧堆肥进程的影响还不明确.在牛粪秸秆好氧堆肥过程中添加去电子水,分析堆肥腐熟进程,并通过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揭示其作用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去电子水处理堆肥的电导率(EC)、腐熟度(E4/E6)和C/N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48.7%、43.2%和27.9%,堆肥最高温度和种子发芽指数(GI)分别升高了 17.5%、30.6%.同时去电子水提高了 Glycomyces、Ammoniibacillus、Flavobacterium、Actinom
为了探究水源水库微生物群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采用高通量绝对定量测序技术,结合数据分析了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对岗南水库微生物群落演变和驱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绝对定量的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p<0.05),基于相对定量的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没有差异;绝对定量的微生物群落a-多样性高于相对定量,其中,电导率(21.1%)和高锰酸盐指数(29.1%)是影响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的关键环境因素.指示物种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和关键物种OTU
利用2015-2019年韶关市3个地面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同期的气象资料、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2017-2019年广东南岭背景空气自动监测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对粤北山地城市(以韶关为例)的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韶关近地面O3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O3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特别针对多盆地地形的特点,分析了盆地效应对O3浓度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即使是在远离珠三角的粤北山地城市,2015-201
为探究2016年11月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的动态演变规律,利用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 2016年11月7日-22日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结合CAMx-PSAT模型及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阶梯型”演变过程中的区域输送以及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表明:①由于西安市特殊的盆地地形因素及独特的天气形势变化,导致本次“阶梯型”污染过程出现“谷-峰-峰-峰-谷”的时序变化特征,3个上升阶段的天气形势演变主要为“高压脊-内蒙古低压东移-鞍形场”;②“阶梯型”演变过程中,主要有3条PM2.5输送通道:偏
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氮氧化物(NOx)及氯苯(CB)为典型多污染物组分,考察了不同Ce/W比例CeWOx催化剂协同脱除NOx及CB的催化性能及反应特征.其中,Ce8W1O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温度为350℃时,NOx、CB转化率均达到100%.NOx选择性催化还原(SCR)、CB催化氧化(CBCO)和协同脱除反应(SCR+CBCO)的对比实验发现,协同反应的NOx和CB转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尤以SCR对CBCO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TPSR及DRIFT表征证明NH
本研究以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YQ9为供试菌株,明确其产铁载体能力,研究其产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溶磷解钾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活性等促生特性.发现B.vietnamiensis YQ9铁载体活性单位(Siderophore unit,SU)高达96.6%,兼具分泌IAA、溶磷,以及产ACC脱氨酶能力.YQ9的IAA产量为6.93 mg·L-1;在含有
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南京市城区大气细粒子(PM2.5)化学组分(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小时质量浓度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分别基于全年观测数据(PMF全年)和逐月观测数据(PMF月份)进行源解析,比较不同观测周期源解析结果的差异以及对PM25各组分浓度估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观测周期下,PMF源解析结果中因子类型未发生改变,但因子组成和贡献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由于PMF模型假设同一观测周期内源成分谱
以吉林公主岭、江西进贤、湖南祁阳、辽宁沈阳农大等多地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微宇宙试验培养的土壤,探索类芬顿反应对长期施肥土壤中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中自由基含量均显著低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通过纳米粒子探针(NanoSIMS)发现,施用化肥的土壤中56Fe16O-的离子强度强于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根系和微生物的进入对土壤产生影响,在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类芬顿反应能够增加碳、铁的移动性,微生物和根系的作用会加强铁矿物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施用有机肥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类芬顿反
人正常角膜上皮细胞(HCE)经室内环境浓度下的铜(10μmol·L-1)、锰(20、40 μmol·L-1)单独及复合暴露后,采用CCK-8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使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测定了细胞凋亡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从分子水平比较了不同暴露组炎症(NLRP3,IL-1β)和凋亡调控关键基因(Caspase-1,Caspase-3)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低浓度铜或锰单独暴露时,未明显降低细胞活力,而复合暴露后,细胞活力降低至20%~77%,大量细胞变圆并形成空泡,细胞凋亡率增
涉重危废是危险废物中非常独特的大类类别.重金属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其环境危害具有持久性,重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资源属性具有稀缺性,因此,涉重危废的资源-环境交互属性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但涉重危废的资源属性和污染属性与物料本身的结构复杂性存在密切关联.一方面,昂贵/高价金属的提取回收受到其复杂结构的干扰;另一方面,高毒/有毒金属的环境行为也受到其复杂结构的影响.为此,首次提出了涉重危废三维(资源、污染和结构)属性的概念,给出了三维属性的表征方法和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三维属性的涉重危废精细化分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