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题正向功能浅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教育的心脏。当代最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数学习题确实存在着多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解题这一活动情景之中,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体操”的训练,从技能的或思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从各方面塑造着自己。但是,我们也应该严防课堂解题教学进入这样的误区: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沉湎于解题之中,忘记了“解答数学的习题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他们不是把解题看成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而是要求死记硬背各种套路和模式,把学生训练成对习题作出“快速反应”的解题机器。教师的定位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教师首先要关心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击年轻的心灵。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往往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的。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习题的正向功能有关。
  一、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习分数时,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题时在该知识点上出现错误,教师虽反复指出它们的区别,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9/10,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我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9/10等于9/10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0大于9/10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0小于9/10米,由于绳子的长度小于9/10米时,就无法从第二根绳子上截去9/10米,所以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而大于9/10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试卷要给人以美感,要有朴实的风格,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试题应该体现数学美。数学的严谨、简炼就是一种美。因此数学命题的表述也应严谨、简炼、确切。要讲究语言(文字)美,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与初中学生相适应的词语,特别要注意试题的指向要十分明确,这一点在填空题中尤为重要,不要由于指向不明,学生不知所措,或者造成岐疑,答案可以多种等。
  数学试卷的整体美感离不开试题个体的美感。数学试题的美感,往往是这道试题使人感受到它体现出的一种典型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动态思想、等等;往往是这道试题很有回味,或者使人感到它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开发的余地,研究的余地,暗暗为之喝彩;往往是这道试题切中存在于教学上使人有痛彻之感的薄弱环节,深有喜遇良医之感。这样的试题的确给人以一种美感。
  三、应用题中的推理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竞赛中常见的应用题不一定是以求解的面目出现,而是一种逻辑推理型.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还要善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正确的逻辑思维.
  例10(1986年加拿大数学竞赛题)有一种体育竞赛共含M个项目,有运动员A、B、C参加,在每个项目中,第一、二、三名分别得p1、p2、p3分,其中p1、p2、p3为正整数且p1>p2>p3,最后A得22分,B与C均得9分,B在百米赛中取得第一,求M的值,并问在跳高中谁取得第二名?
  分析考虑三个得的总分,有方程:
  M(p1+p2+p3)=22+9+9=40, ①
  又p1+p2+p3≥1+2+3=6,②
  ∴6M≤M(p1+p2+p3)=40,从而M≤6.
  由题设知至少有百米和跳高两个项目,从而M≥2,
  又M|40,所以M可取2、4、5.
  考虑M=2,则只有跳高和百米,而B百米第一,但总分仅9分,故必有:9≥p1+p3,∴≤8,这样A不可能得22分.
  若M=4,由B可知:9≥p1+3p3,又p3≥1,所以p1≤6,若p1≤5,那么四项最多得20分,A就不可能得22分,故p1=6.
  ∵4(p1+p2+p3)=40,∴p2+p3=4.
  故有:p2=3,p3=1,A最多得三个第一,一个第二,一共得分3×6+3=21<22,矛盾.
  若M=5,这时由5(p1+p2+p3)=40,得:
  p1+p2+p3=8.若p3≥2,则:
  p1+p2+p3≥4+3+2=9,矛盾,故p3=1.
  又p1必须大于或等于5,否则,A五次最高只能得20分,与题设矛盾,所以p1≥5.
  若p1≥6,则p2+p3≤2,这也与题设矛盾,∴p1=5,p2+p3=3,即p2=2,p3=1.
  A=22=4×5+2.
  故A得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
  B=9=5+4×1,
  故B得了一个第一,四个第三;
  C=9=4×2+1,
  故C得了四个第二,一个第三.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在黑垆土上的烤烟,施用锌肥后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烟叶亩产值增加15.40-26.41元,采用Ye作为目标产值确定经济合理施肥量下限,确定出烤烟的经济合理施锌量范围为Zn0.02-0.28kg/亩,此时产值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反思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自我反省,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能力。然而,在实际高中数学学习中,有些学生缺乏自我反思意识,不善于分析解题思路,往往热衷于题海战术,却不求甚解,因而解题效率不高。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引导由练习中进行自我反思,并在解题过程中逐步摸索与不断积累反思方法,把握解题技巧,激活思维,增强解题反思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学会
"学困生"是指那些思维活跃、不服管教、自制力差、调皮捣蛋的非智障学生。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应对这些调皮的"学困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探讨。
【正】“我们已经证明了,不莱梅才是真正的冠军热门,我希望我们能保持这样的状态。”如果你知道敢于用如此嚣张的语气在德甲挑战拜仁老大权威的是一个只有21岁的年轻人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