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鉴与著录:中国古典书论在明代的完善

来源 :关东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书论在明代的发展是和明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明代中期起,苏州地区形成了“吴门书派”,在书法创作上突破元人赵孟頫的笼罩,取法晋宋书风而有了新的发展.同时,江南一带鉴赏书画和清玩的风气盛行,他们在书画活动中,形成了一套鉴赏、玩阅、收藏、著录、研究的传统,大大丰富了书法创作之外的内容.在书法理论上,兴起了一种文人雅玩和赏鉴的新理论,这种理论是在北宋文人书法风气以来的又一次新的开拓.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幻灯片在影像传播的变迁与发展中始终保有一席之地,而随着媒介技术变革,幻灯片在影像传播及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媒介功能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本文从媒介技术变革的角度出发,尝试阐述幻灯片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功用沿革.
面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以及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文章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与社区照顾模式为基础,运用“三社联动”工作法探索社区为本的养老照顾模式,试图弥补传统居家与机构养老模式在社区服务中的“真空”,并拓展养老服务的空间.通过对重庆X社区养老食堂共建案例研究发现: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三社联动”的实践主体、角色定位以及行动逻辑具有丰富的意涵;以社区赋权为核心的社区养老照顾模式在推动社会资本增值的实践中凸显多重行动逻辑;通过构建“团结社区—资源联动—互助养老”的服务实践框架,打通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的“
网格化治理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从增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城市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参与逻辑及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在网格化治理中,主要在“个体、组织、社区”三大层面实现增权与社区事务参与.个体层面的增权主要体现在网格居民的自主参与上,组织层面的增权重点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向嵌入,社区层面的增权侧重表达为多主体的参与及合作共治.由于网格化治理带有强烈的行政化属性,在对“个体、组织、社区”赋权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内生性问题,主要包括:居民参与表象化和群体差异化扩大、社会组织的权威性与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政策作为推进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工作发展保障的重要支撑,深度契合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脉络之中。以政策发展历程为轴,对建党百年来社会工作政策发展、脉络及逻辑进行总体梳理,能够看出,其实践空间与专业空间的制度变迁反映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元结构变迁。在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凝练出中国社会工作政策的萌芽发展、民政覆盖、依附式发展、迈向共享四个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发现,整个社会工作政策的发展时空转换呈现出双向轮动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延展,社会工作政策实践空间扩大;同时,专业空间进一步凝
田松(2020-06-10T22:20,深圳塘朗山下):答辩结束,假期临近,终于可以做自己的事儿了.一直惦记着跟你聊一聊这个话题.rn我们两个合作比较多,三观一致,有些想法也有共通之处.2018 年 10 月 27 日石家庄第七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年会上,我在大会发言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从 STS 走向 STSE,E 指环境,或者生态.一回到北京,就发现你在说 NSTS,N 是自然.当时就想就这个话题跟你聊聊.没有想到,一拖一年多.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自始至终进行了广泛的参与,这样大规模地介入公共卫生领域危机事件,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属于首次。社会工作行动也最大程度地延续了中国已有的本土特色,在疫情初期首先是积极“嵌入”,在疫情进入常态防控阶段后,社会工作专家学者又提出了“嵌合”的概念。从积极嵌入到嵌合发展,疫情中参与式的行动建构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社会工作行动“嵌入”于原有的社会结构中,“嵌合”表现为与其他行
嘉靖三十一年爆发的“大倭寇”是明代倭寇入侵行动的高峰.面对猝然而至的倭寇,承平已久的浙江、南直隶二省面临无兵可用的困境.为应对倭寇入侵,明廷采取调发客兵、训练乡兵、募兵三种途径广泛征调御倭士兵,补充兵力.调发客兵在御倭作战前中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训练乡兵虽一直为朝廷提倡,但是这一政令在基层政府始终难以推进;以戚继光所募义乌兵为代表的募兵,在御倭作战后期发挥了支柱性的作用.
牟宗三先生的道家诠释是以郭象心中的道家体貌以辨儒道,在《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主张“智的直觉乃认识之即创生之”,在《现象与物自身》中提出“执的存有论与无执的存有论”,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提出“境界型态与实有型态的形上学”“纵贯纵讲与纵贯横讲”“实有层与作用层”.本文主张,以郭象收老庄王弼,藉郭象高举儒家批判道家,变成无道体的道家形上学,只有玄境的道家形上学,等于以道家工夫论说道家形上学,这是错解.其智的直觉取自康德,却排斥上帝,推开康德.其以迹本论吸入儒家,却以玄境无实批判道家.以实践与否说中西,以实有
在《审美教育书简》里,席勒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即通过美恢复人性的整全,从而使人可以摆脱时代的痼疾,获得真正的自由.自由是席勒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主题多次出现在同期发表的诗篇中.席勒关于自由的思考往往与关于自然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思考都建立在对整全人性的认识基础之上.《散步》是这些诗篇中的杰出代表.这首诗从对自然的描写开始,展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思.《散步》以诗的感性形式再现了《审美教育书简》中的哲学思考.从自然、自由与整全人性的角度出发解读《散步》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席勒的美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
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既应当借鉴西方的理论研究,也应考虑国情与制度的差异,注重本土化研究.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的学理进行反思,不能是拿来主义的态度;二是环境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中层理论,应当产生于“扎根理论”的生成方式,来自于经验研究的综合;三是理论的本土化是一种对原有理论的反思,基础在于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达,而不是一种纯逻辑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