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现实吧,妈妈!我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每当我听到15岁美丽而聪明的女儿说这话时,心头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同其他孩子一样,女儿从前一直是充满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世界。她会画画,她能跑步,她还会唱歌。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至少是她的家人。她的保姆,她的幼儿园老师,她的朋友会说她不是一个独特的、天才横溢的女孩。
可是在那长大成人危机四伏的旅途中,发生了一件事儿。我的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仅仅自以为优秀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证明自己很优秀。如果你无法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如果你不能一手拿着奖杯,另外一只手拿着写满你的各种各样成就的单子而鹤立鸡群的话,那么你就是平平常常,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出类拔萃的。
艾丽森报名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没想到她落选了。这让她很吃惊,因为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擅长表演的。她又报名去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让她非常伤心的是,人家告诉她说她不是一名优秀的歌手。当我建议她去报名参加垒球队的时候,她歪着脑袋一言不发地看着我,那脸上的表情明明是在说:“你不是搭错神经了吧?”勿需多言。我知道她是对的。我知道女儿在体育方面一无是处。我那笨手笨脚的丈夫和四肢不勤的我没有遗传给女儿体育方面的基因。所以在体育上取得优异成绩对女儿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的确,艾丽森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出类拔萃的。“任何”是指唱歌、表演和艺术,还有所有澳大利亚人都非常喜欢的业余活动:体育。在一个以学生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或者记分牌上的分数来衡量成功与否的文化里,毫无疑问,我的女儿是一个失败。我应该怎样告诉她,如果用其他的标准来衡量,用那些真正关系到她成长的标准来衡量,她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呢。
我可以告诉她,事实上,我已经告诉了她我们高中毕业20年后的同学聚会。如果用那些外在的标准来衡量,我在高中的时候,也不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体育方面我一点特长也没有,从来也没得过任何特殊的奖励,只不过学习成绩良好,交了一些好朋友。那时。我们班里有个明星,叫辛迪·阮姆基。辛迪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出类拔萃。她长着一头金发,楚楚动人,而且学习成绩优秀,还是体育健将,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身边总是不缺少男朋友。那时,我只能远远地在心里羡慕辛迪。我不想承认这一点,不过我当时确实希望在我们20年后聚会的时候,辛迪会变得比我还胖,而且事业上一无所成,还在不停地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可是,事实上,辛迪生活得很好。不过,有一点对我来说却非常重要,那就是我过得一点也不比她差。(我看上去同她一样楚楚动人,当然了这一点并不重要。还是说实话吧,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我这样说的时候,心里没有一点怨恨和嫉妒,这里边的道理很简单,时间抹平了我们之间的差距。
我可以告诉女儿她在哪些方面出类拔萃,我也确实常常这样做。女儿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会讲故事的小作家,她的笑容让人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而且她的幽默感同她的笑容一样让^舒心。她对自己的小弟弟关怀备至,这一点即使我这个做母亲的有时也难以做到。她关心我的感受,她担心奶奶的身体,而且她也非常愿意同父亲在一起享受父女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如果我说她的内心世界出类拔萃是不是有些老生常谈呢?不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是至关重要的吗?难道这不是一个人成功的源泉吗?
最后,我要对她说:“我究竟够不够好呢?”这个问题在她的人生之旅当中会不断地出现,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不去。我们当中有谁没有想过自己在家里或者在工作岗位上是否达到了所谓的标准呢?我们同别人相比,生活得究竟是好是坏呢?这是一场向上爬坡的战斗,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战斗着,我希望自己能帮助女儿打赢这场战斗。让她真正长大成人。
艾丽森问我是否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我很容易地回答说,我的生活是很幸福。我有一个非常体贴人的老公,我的孩子们健康活泼,我非常热爱写作,愿意广交朋友,喜欢读书、遛狗、去美术馆看画展,还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确实,我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或者成绩,不过,我很容易就放声大笑,我深深地关心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知道我的生活里充满了祝福。基于这些,我想我可以说我的生活是成功的。在我内心深处,我也相信艾丽森总有一天也会有同我一样的感觉。
当女儿告诉我她自己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成绩时,我感到很悲哀,这一切都是我们在高中里设定的那些所谓的出类拔萃的标准可望而不可及造成的,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女儿确实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真正衡量成功的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艾丽森将会意识到,热爱生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以及真正关心别人是判断生活是否成功的真正标准。我会在女儿高中毕业20年同学聚会后,坐在电话机旁等着她的电话。我相信她会对我说:“妈妈,其实我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出类拔萃的呀!”当然了,她说得千真万确,根本不需要用得什么奖杯来证明这一点。
可是在那长大成人危机四伏的旅途中,发生了一件事儿。我的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仅仅自以为优秀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证明自己很优秀。如果你无法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如果你不能一手拿着奖杯,另外一只手拿着写满你的各种各样成就的单子而鹤立鸡群的话,那么你就是平平常常,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出类拔萃的。
艾丽森报名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没想到她落选了。这让她很吃惊,因为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擅长表演的。她又报名去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让她非常伤心的是,人家告诉她说她不是一名优秀的歌手。当我建议她去报名参加垒球队的时候,她歪着脑袋一言不发地看着我,那脸上的表情明明是在说:“你不是搭错神经了吧?”勿需多言。我知道她是对的。我知道女儿在体育方面一无是处。我那笨手笨脚的丈夫和四肢不勤的我没有遗传给女儿体育方面的基因。所以在体育上取得优异成绩对女儿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的确,艾丽森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出类拔萃的。“任何”是指唱歌、表演和艺术,还有所有澳大利亚人都非常喜欢的业余活动:体育。在一个以学生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或者记分牌上的分数来衡量成功与否的文化里,毫无疑问,我的女儿是一个失败。我应该怎样告诉她,如果用其他的标准来衡量,用那些真正关系到她成长的标准来衡量,她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呢。
我可以告诉她,事实上,我已经告诉了她我们高中毕业20年后的同学聚会。如果用那些外在的标准来衡量,我在高中的时候,也不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体育方面我一点特长也没有,从来也没得过任何特殊的奖励,只不过学习成绩良好,交了一些好朋友。那时。我们班里有个明星,叫辛迪·阮姆基。辛迪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出类拔萃。她长着一头金发,楚楚动人,而且学习成绩优秀,还是体育健将,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身边总是不缺少男朋友。那时,我只能远远地在心里羡慕辛迪。我不想承认这一点,不过我当时确实希望在我们20年后聚会的时候,辛迪会变得比我还胖,而且事业上一无所成,还在不停地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可是,事实上,辛迪生活得很好。不过,有一点对我来说却非常重要,那就是我过得一点也不比她差。(我看上去同她一样楚楚动人,当然了这一点并不重要。还是说实话吧,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我这样说的时候,心里没有一点怨恨和嫉妒,这里边的道理很简单,时间抹平了我们之间的差距。
我可以告诉女儿她在哪些方面出类拔萃,我也确实常常这样做。女儿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会讲故事的小作家,她的笑容让人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而且她的幽默感同她的笑容一样让^舒心。她对自己的小弟弟关怀备至,这一点即使我这个做母亲的有时也难以做到。她关心我的感受,她担心奶奶的身体,而且她也非常愿意同父亲在一起享受父女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如果我说她的内心世界出类拔萃是不是有些老生常谈呢?不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是至关重要的吗?难道这不是一个人成功的源泉吗?
最后,我要对她说:“我究竟够不够好呢?”这个问题在她的人生之旅当中会不断地出现,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不去。我们当中有谁没有想过自己在家里或者在工作岗位上是否达到了所谓的标准呢?我们同别人相比,生活得究竟是好是坏呢?这是一场向上爬坡的战斗,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战斗着,我希望自己能帮助女儿打赢这场战斗。让她真正长大成人。
艾丽森问我是否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我很容易地回答说,我的生活是很幸福。我有一个非常体贴人的老公,我的孩子们健康活泼,我非常热爱写作,愿意广交朋友,喜欢读书、遛狗、去美术馆看画展,还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确实,我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或者成绩,不过,我很容易就放声大笑,我深深地关心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知道我的生活里充满了祝福。基于这些,我想我可以说我的生活是成功的。在我内心深处,我也相信艾丽森总有一天也会有同我一样的感觉。
当女儿告诉我她自己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成绩时,我感到很悲哀,这一切都是我们在高中里设定的那些所谓的出类拔萃的标准可望而不可及造成的,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女儿确实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真正衡量成功的标准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艾丽森将会意识到,热爱生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以及真正关心别人是判断生活是否成功的真正标准。我会在女儿高中毕业20年同学聚会后,坐在电话机旁等着她的电话。我相信她会对我说:“妈妈,其实我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出类拔萃的呀!”当然了,她说得千真万确,根本不需要用得什么奖杯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