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一带一路”,并明确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如果说2014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之年”的话,那么2015年将是这个战略逐步落实之年。
今年“两会”采访中,青海、广西、山东、河北等各地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提起了当地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和规划。除了“两会”代表委员,“一带一路”话题也是全国网民最关注的话题,来自人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该话题的热度指数位居十大“两会”话题的首位。
2015年,战略将落实
据悉,“一带一路”总体规划有望在近期正式发布,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将要走向实质进展。届时,这一战略将在2015年全面落实铺开。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这一战略构想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总规划呼之欲出,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越来越充实,发展的思路也日渐明晰。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得到了沿线各国和国内沿线各地的呼应。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有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破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纷纷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广西、新疆、陕西、河南、湖北……从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讨论和界别讨论中可以看出,各地都在寻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切入点。
“一带一路”新区域所涉及的14个省区市中有9个位于中西部,广西也位列其中,而柳州作为广西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处在连接粤港澳与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广西省的柳州市由“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柳州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俊康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中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即是肩负起了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我们建设‘一带一路’,互通有无、互利共赢,不仅是对中国负责而且是对世界经济负责任的行为。现在世界日益迅速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落实‘四个全面’和‘一带一路’建设,经济的发展应该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带一路’把中国与东盟各国以及中亚各国联系起来。把中国的蛋糕做得更大,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经济不仅仅是靠内需的拉动和投资拉动,应该同时向世界发展,能够通过建设‘一带一路’走出去,让‘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都能够共同享受中国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红利。 ”
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则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名城,更加冷静地谋划古都未来。洛阳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生态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建设好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在建设“一带一路”新征程中地位特殊。洛阳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工业实力雄厚。洛阳正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重点支持成熟技术和优质产能“走出去”,推动洛阳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去年,洛阳市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不少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出现过两次,虽然篇幅较短,但用词上却有差别。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今年的表述则是这样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从“抓紧规划”到“推进”的差别,体现的是从构想到国家战略的不同,也意味着,2015年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关键年。
与区域开发开放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为激活地方和市场活力,中国采取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
这极大地释放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动能。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陆续推出,中国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区域发展格局。
然而,由于狭隘的政绩观及区域竞争压力加剧,一些地方政府忽略可持续发展,导致地区间盲目竞争、重复建设,形成市场和贸易壁垒,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矛盾凸显。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要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发展政策,激活地方增长动力,转变长期以来无序竞争带来的路径依赖,亟待破题求解。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将战略思路定位为区域协同,国内协同与国际协同双管齐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同时,“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范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从更高层次来统筹改革与开放,不仅涉及到国内区域协调和改革,也涉及到国际关系协调和促进,可将国内区域开发开放经验输出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也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区域发展政策的融合,形成东西部联结、南北方贯通的国内互联互通局面,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大流通,更好地推进区域开发开放。迟福林说,“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利于让中西部由过去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 曾经的“末梢”变“前沿”
国际协同看“一带一路”,而破题在新疆。随着具体政策的相继实施和落地,新疆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凸显,从西北边陲的口袋底,转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和桥头堡,由过去开放进程中的“末梢”变成“前沿”。
在3月10日举行的新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向《中国经济信息》在内的中外媒体介绍说,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核心地区。张春贤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后,新疆就思考如何落实国家战略构想,发挥地理优势、人文优势、文化优势,以及发挥其他各方面的优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并正在加快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五大中心。去年已经开通乌鲁木齐到中亚、欧洲城市的货运班列,内地货物走新疆通道到欧洲只要16天,比海运节省一半以上时间。今年还将开工建设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编组站,中亚、欧洲等沿线国家和内地省区市的货物都可以在这里重新编组整合,使物流成本更低、更科学。
张春贤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企业是主体、市场需求是关键、共赢是目标,新疆已经取得一些较好的进展。特变电工、广汇集团、三一重工、陕汽集团、东风汽车等一些企业在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等国家都建设了工业园区。这说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企业是主体、联手可共赢、新疆大有可为。
投资迎来好时机
2013年11月“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更是被列为三大区域战略之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并“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来自多家投资机构的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未来10年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初期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紧随其后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以及未来的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将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将是A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主题。受益于“一带一路”大战略的上市公司股票,很有机会成为慢牛标的。
据兴业证券测算,未来10年间,亚太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潜在空间巨大。另据亚投行的数据,除中国外的18个成员国,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金额为1.12万亿美元,而且这一投资额还在不断增长。这对中国的高铁、核电、工程承包设计和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相当于每年提供了6万亿元—8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
可以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正式进入落地期,相关投资正迎来好时机。
交通、金融先行
据悉,“一带一路”的建设总体方案已经过多轮修改,目前处于待公布状态,而其辐射区域有望扩大。除了此前传统概念上的“一带一路”沿线相关的西部省区市以外,诸如周边相关区域的内蒙古、山东等也明确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从地方“两会”所提出的要求看,“一带一路”建设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为主要内容。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多地的建设方案可能进行整合。此外,一些沿海港口城市也可能被纳入到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比如过去未被考虑的青岛、大连等。
从合作领域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其中尤以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为重中之重。其中交通运输体系是重点。在两会采访中,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交通体系的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李小松、王予波、韩永东、诺卫在全国两会上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国家支持青海丝绸之路交通建设。这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说,青海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南路通道,对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文明传递、技术传播、商贸流通产生过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但目前,青海省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综合交通通道数量少、等级低、对外通畅度不足,不利于与周边省区的发展融合;对外开放和贸易通道尚不便利和完善,物流贸易通道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开放度不高、口岸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不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机制不健全等,由于欠发达的省情实际,依靠自身难以有效解决,请求国家支持援助。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 今年二月份,“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路基金的筹建在地方“两会”时就已经成为热议的焦点。不少政协委员建议加码金融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力度。全国政协委员、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在提案中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基建原材料等多个行业将从中直接获益。而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要迈得更稳、更扎实,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另外,“一带一路”相关旅游规划也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表示,国家旅游局正在根据“一带一路”整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旅游规划。他表示,“一带一路”会推动旅游业整体水平提高,并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交往,将对中国及周边相关国家旅游产生很大促进作用。
“丝绸之路”的历史转变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一带一路”的概念是最新的,也是历史最为久远的。虽然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概念在学术界已多有论述,但将陆海丝绸之路结合为“一带一路”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在数千年的丝路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
丝绸之路的兴起,是当时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选择。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陆地的“一带”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降低“一带”沿线的交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来自政治和社会不安定的风险。尽管中央的用意是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以及民族团结。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际局势不稳定,会妨碍甚至堵塞丝绸之路。社会安定这个上层建筑不仅仅是由经济基础决定,还和其他的上层建筑有密切关系,比如政府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一带一路”的发展既要为区域安定之“因”,也是区域安定之“果”。不处理好这个关系,盲目以经济手段去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是不乐观的。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张亚光认为,一方面从贸易对象的角度来看,古代丝绸之路的动因是西方人需要我们的丝绸,而今天“一带”的战略是我们需要西方的石油天然气,两者的地位也发生了转换。所以“一带”通道沿途的国家和地区绝没有古代时期那样足够的积极性和动力来配合中国。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比古代更高。
另一方面,西北与东南的不安定因素依旧突出。无论侧重于西北西南地区的“一带”还是偏重于东南地区的“一路”,我们不能简单地期望“一带一路”发展之后所有问题能够自然消解。更何况国际上对“一带一路”持有疑惑甚至敌对态度的不乏其人。
所以,张亚光总结说,三大战略中难度最大的就是“一带一路”,再加上基础薄弱、贫困片区、边疆安定、国际关系……等等问题,都是京津冀和长三角完全不会遇到的困难。然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取得均衡发展。中国未来经济要想平稳增长,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局势和安定的国内社会环境,这两点都与西北、西南边疆以及南海区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是最多的,而假如这一战略处理得当、发展有力,未来给中国带来的红利也是最大的。
今年“两会”采访中,青海、广西、山东、河北等各地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提起了当地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和规划。除了“两会”代表委员,“一带一路”话题也是全国网民最关注的话题,来自人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该话题的热度指数位居十大“两会”话题的首位。
2015年,战略将落实
据悉,“一带一路”总体规划有望在近期正式发布,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将要走向实质进展。届时,这一战略将在2015年全面落实铺开。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这一战略构想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总规划呼之欲出,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越来越充实,发展的思路也日渐明晰。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得到了沿线各国和国内沿线各地的呼应。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有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破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纷纷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广西、新疆、陕西、河南、湖北……从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讨论和界别讨论中可以看出,各地都在寻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切入点。
“一带一路”新区域所涉及的14个省区市中有9个位于中西部,广西也位列其中,而柳州作为广西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处在连接粤港澳与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广西省的柳州市由“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柳州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俊康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中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即是肩负起了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我们建设‘一带一路’,互通有无、互利共赢,不仅是对中国负责而且是对世界经济负责任的行为。现在世界日益迅速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落实‘四个全面’和‘一带一路’建设,经济的发展应该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带一路’把中国与东盟各国以及中亚各国联系起来。把中国的蛋糕做得更大,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经济不仅仅是靠内需的拉动和投资拉动,应该同时向世界发展,能够通过建设‘一带一路’走出去,让‘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都能够共同享受中国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红利。 ”
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则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名城,更加冷静地谋划古都未来。洛阳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生态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建设好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在建设“一带一路”新征程中地位特殊。洛阳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工业实力雄厚。洛阳正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重点支持成熟技术和优质产能“走出去”,推动洛阳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去年,洛阳市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不少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出现过两次,虽然篇幅较短,但用词上却有差别。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今年的表述则是这样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从“抓紧规划”到“推进”的差别,体现的是从构想到国家战略的不同,也意味着,2015年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关键年。
与区域开发开放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为激活地方和市场活力,中国采取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
这极大地释放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动能。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陆续推出,中国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区域发展格局。
然而,由于狭隘的政绩观及区域竞争压力加剧,一些地方政府忽略可持续发展,导致地区间盲目竞争、重复建设,形成市场和贸易壁垒,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矛盾凸显。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要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发展政策,激活地方增长动力,转变长期以来无序竞争带来的路径依赖,亟待破题求解。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将战略思路定位为区域协同,国内协同与国际协同双管齐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同时,“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范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从更高层次来统筹改革与开放,不仅涉及到国内区域协调和改革,也涉及到国际关系协调和促进,可将国内区域开发开放经验输出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也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区域发展政策的融合,形成东西部联结、南北方贯通的国内互联互通局面,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大流通,更好地推进区域开发开放。迟福林说,“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利于让中西部由过去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 曾经的“末梢”变“前沿”
国际协同看“一带一路”,而破题在新疆。随着具体政策的相继实施和落地,新疆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凸显,从西北边陲的口袋底,转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和桥头堡,由过去开放进程中的“末梢”变成“前沿”。
在3月10日举行的新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向《中国经济信息》在内的中外媒体介绍说,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核心地区。张春贤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后,新疆就思考如何落实国家战略构想,发挥地理优势、人文优势、文化优势,以及发挥其他各方面的优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并正在加快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五大中心。去年已经开通乌鲁木齐到中亚、欧洲城市的货运班列,内地货物走新疆通道到欧洲只要16天,比海运节省一半以上时间。今年还将开工建设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编组站,中亚、欧洲等沿线国家和内地省区市的货物都可以在这里重新编组整合,使物流成本更低、更科学。
张春贤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企业是主体、市场需求是关键、共赢是目标,新疆已经取得一些较好的进展。特变电工、广汇集团、三一重工、陕汽集团、东风汽车等一些企业在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等国家都建设了工业园区。这说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企业是主体、联手可共赢、新疆大有可为。
投资迎来好时机
2013年11月“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更是被列为三大区域战略之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并“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来自多家投资机构的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未来10年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初期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紧随其后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以及未来的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将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将是A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主题。受益于“一带一路”大战略的上市公司股票,很有机会成为慢牛标的。
据兴业证券测算,未来10年间,亚太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潜在空间巨大。另据亚投行的数据,除中国外的18个成员国,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金额为1.12万亿美元,而且这一投资额还在不断增长。这对中国的高铁、核电、工程承包设计和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相当于每年提供了6万亿元—8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
可以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正式进入落地期,相关投资正迎来好时机。
交通、金融先行
据悉,“一带一路”的建设总体方案已经过多轮修改,目前处于待公布状态,而其辐射区域有望扩大。除了此前传统概念上的“一带一路”沿线相关的西部省区市以外,诸如周边相关区域的内蒙古、山东等也明确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从地方“两会”所提出的要求看,“一带一路”建设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为主要内容。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多地的建设方案可能进行整合。此外,一些沿海港口城市也可能被纳入到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比如过去未被考虑的青岛、大连等。
从合作领域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其中尤以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为重中之重。其中交通运输体系是重点。在两会采访中,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交通体系的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李小松、王予波、韩永东、诺卫在全国两会上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国家支持青海丝绸之路交通建设。这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说,青海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南路通道,对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文明传递、技术传播、商贸流通产生过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但目前,青海省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综合交通通道数量少、等级低、对外通畅度不足,不利于与周边省区的发展融合;对外开放和贸易通道尚不便利和完善,物流贸易通道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开放度不高、口岸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不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机制不健全等,由于欠发达的省情实际,依靠自身难以有效解决,请求国家支持援助。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 今年二月份,“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路基金的筹建在地方“两会”时就已经成为热议的焦点。不少政协委员建议加码金融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力度。全国政协委员、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在提案中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基建原材料等多个行业将从中直接获益。而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要迈得更稳、更扎实,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另外,“一带一路”相关旅游规划也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表示,国家旅游局正在根据“一带一路”整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旅游规划。他表示,“一带一路”会推动旅游业整体水平提高,并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交往,将对中国及周边相关国家旅游产生很大促进作用。
“丝绸之路”的历史转变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一带一路”的概念是最新的,也是历史最为久远的。虽然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概念在学术界已多有论述,但将陆海丝绸之路结合为“一带一路”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在数千年的丝路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
丝绸之路的兴起,是当时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选择。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陆地的“一带”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降低“一带”沿线的交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来自政治和社会不安定的风险。尽管中央的用意是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以及民族团结。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际局势不稳定,会妨碍甚至堵塞丝绸之路。社会安定这个上层建筑不仅仅是由经济基础决定,还和其他的上层建筑有密切关系,比如政府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一带一路”的发展既要为区域安定之“因”,也是区域安定之“果”。不处理好这个关系,盲目以经济手段去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是不乐观的。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张亚光认为,一方面从贸易对象的角度来看,古代丝绸之路的动因是西方人需要我们的丝绸,而今天“一带”的战略是我们需要西方的石油天然气,两者的地位也发生了转换。所以“一带”通道沿途的国家和地区绝没有古代时期那样足够的积极性和动力来配合中国。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比古代更高。
另一方面,西北与东南的不安定因素依旧突出。无论侧重于西北西南地区的“一带”还是偏重于东南地区的“一路”,我们不能简单地期望“一带一路”发展之后所有问题能够自然消解。更何况国际上对“一带一路”持有疑惑甚至敌对态度的不乏其人。
所以,张亚光总结说,三大战略中难度最大的就是“一带一路”,再加上基础薄弱、贫困片区、边疆安定、国际关系……等等问题,都是京津冀和长三角完全不会遇到的困难。然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取得均衡发展。中国未来经济要想平稳增长,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局势和安定的国内社会环境,这两点都与西北、西南边疆以及南海区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是最多的,而假如这一战略处理得当、发展有力,未来给中国带来的红利也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