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 王莹
公元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前夕,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发起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任秘书长顾拜旦致函清政府,邀请中国参加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慈禧太后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径”一词的含义,将邀请信束之高阁,清政府与首届奥运会失之交臂。1904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逐渐为一些国内有识之士所关注。中国体育事业得以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得以在华夏大地上传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第一个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中国人——王正廷(1882-1961),原名王正庭,字儒堂,号子白。他是民国时期外交专家、社会活动家、著名体育家。
王正廷少年时接受教会学习,青年时学法律,授新学。二十岁出头的王正廷,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封建王朝摇摇欲坠,危难中他苦苦探索救国之路。1905年,24岁的王正廷辞教师工作,东渡日本留学;1907年,赴美国留学,入密歇根大学学习法律;次年转入耶鲁大学,1910年毕业后又转入该校文科研究院深造,攻读国际公法。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加入了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从一个基督教信徒转变为一名民主革命志士,从此踏上曲折坎坷的民主革命道路。纵观王正廷的政治生涯,社会角色多样,政治地位多变,中间有起有落,有荣有辱。
他是一位外交家,先后任广州军政府和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大使。他拒签《巴黎和约》,收回山东主权,改订关税自主新约,赎回威海卫主权……凭着一腔爱国热情,王正廷驰骋在外交战场上,洗民族耻辱,扬国人士气,战果累累。也因为“济南惨案”和“九·一八”事件,被市民和学生侮辱、伤害。
他是政界要人,做过北京政府工商部次长、代理总长和参议院副议长;他当过广州非常国会副议长和军政府财政总长,一度担任过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又长期担任外交部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驻美大使等。
王正廷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重要地位。1911年王正廷回国后,投入如火如荼的辛亥革命活动,开始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关注与参与。当年国际奥委会委员瓦加斯来华考察体育,随后王正廷与其一起联络东亚各国,发起组织远东体育协会,决定每两年一次轮流在东亚各国城市举办远东运动协会。后来远东会参加的国家扩大至印度、印尼和越南,被后人视为“亚运会”的前身。1912年7月,王正廷开始担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首任中国籍总干事。
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原名“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马尼拉举行。在王正廷的直接组织下,中国运动员参赛并取得了总锦标第二的较好成绩,并在运动场上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运动会,社会各界为之注目。令人尴尬的是,当时中国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运动场,王正廷只好向外侨借用虹口靶子公园,他四处筹资,对运动会召开的各项事务都作了认真安排和布置。在王正廷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本届运动会如期举办。中国运动员还取得锦标第一的好成绩,使国民为之振奋,更引起了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除第二届远运会外,王正廷还先后担任第五、第八届远运会会长和历届赞助人,为中国体育走向亚洲和亚洲体育事业做出了独特贡献。
中国发起筹办和积极参与远东运动会给国际奥委会留下了良好印象,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正在上海举办的远运会,承认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后来此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而未能实现。1920年,王正廷参与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关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由于王正廷在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上的重大作用,1922年经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推荐,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二十届年会上,王正廷被推举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后为终身委员)。国际奥委会同时承认,“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为其成员组织,即中国的奥委会,并由王正廷担任主席兼会长,从此中国便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建立起关系。1924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王正廷被选为会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公然侵占我国东北,并扶植成立其傀儡政权——满洲国。日本企图从体育方面打开缺口,使“伪满”被国际社会承认以分裂中国。1932年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洛杉矶举行,心怀叵测的伪满洲国拟派两名东北运动员,以“满洲国”名义参赛,并大造宣传声势。全国舆论大哗,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派运动员参赛。全国体协立即予以响应,王正廷利用自己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身份,帮助刘长春办妥参赛手续,并为其做好参赛准备工作,张学良个人资助了全部比赛费用。据刘氏后来回忆,当时王正廷亲自到码头为他们送行,庄严地说:“予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奥林匹克运动场中,使中华民国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正式进入国际奥运会赛场,虽然成绩不佳,却无疑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告人的目的。
之后,王正廷又与全国体协常务董事会一起,坚决抵制“伪满”加入远东体协和参加第十届远运会,并声明:如多数会员国赞成接受这个怪物,中国不惜退出该组织。随后,王正廷又不顾日本的威胁恐吓,多次代表中国体协,表明中国方面的严正立场。在1934年第十届远运会上,王正廷领导中国代表与日本代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日本的阴谋以失败告终,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时代可以选择人,人却不能选择时代。王正廷生于动荡不宁的年代,身置复杂变幻的政治漩涡中。体育事业的兴衰是国家命运的真实写照。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体育事业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进步与发展,但这并不能抹杀前人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所作的不懈努力。作为民国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领导人,王正廷力图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国民素质,改变国人在世界的形象与地位,为此竭尽心力。他那种对体育事业不计名利、义无返顾的执着和努力推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远见卓识,以及勇于开拓、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尊敬。正如台湾学者张腾蛟先生所言:“为我国体育事业献身献力的人士实在不少,可是要论态度之积极,参与之热心以及成就之辉煌,恐怕要数正廷先生为第一人。”
公元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前夕,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发起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任秘书长顾拜旦致函清政府,邀请中国参加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慈禧太后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径”一词的含义,将邀请信束之高阁,清政府与首届奥运会失之交臂。1904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逐渐为一些国内有识之士所关注。中国体育事业得以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得以在华夏大地上传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第一个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中国人——王正廷(1882-1961),原名王正庭,字儒堂,号子白。他是民国时期外交专家、社会活动家、著名体育家。
王正廷少年时接受教会学习,青年时学法律,授新学。二十岁出头的王正廷,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封建王朝摇摇欲坠,危难中他苦苦探索救国之路。1905年,24岁的王正廷辞教师工作,东渡日本留学;1907年,赴美国留学,入密歇根大学学习法律;次年转入耶鲁大学,1910年毕业后又转入该校文科研究院深造,攻读国际公法。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加入了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从一个基督教信徒转变为一名民主革命志士,从此踏上曲折坎坷的民主革命道路。纵观王正廷的政治生涯,社会角色多样,政治地位多变,中间有起有落,有荣有辱。
他是一位外交家,先后任广州军政府和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大使。他拒签《巴黎和约》,收回山东主权,改订关税自主新约,赎回威海卫主权……凭着一腔爱国热情,王正廷驰骋在外交战场上,洗民族耻辱,扬国人士气,战果累累。也因为“济南惨案”和“九·一八”事件,被市民和学生侮辱、伤害。
他是政界要人,做过北京政府工商部次长、代理总长和参议院副议长;他当过广州非常国会副议长和军政府财政总长,一度担任过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又长期担任外交部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驻美大使等。
王正廷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重要地位。1911年王正廷回国后,投入如火如荼的辛亥革命活动,开始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关注与参与。当年国际奥委会委员瓦加斯来华考察体育,随后王正廷与其一起联络东亚各国,发起组织远东体育协会,决定每两年一次轮流在东亚各国城市举办远东运动协会。后来远东会参加的国家扩大至印度、印尼和越南,被后人视为“亚运会”的前身。1912年7月,王正廷开始担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首任中国籍总干事。
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原名“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马尼拉举行。在王正廷的直接组织下,中国运动员参赛并取得了总锦标第二的较好成绩,并在运动场上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运动会,社会各界为之注目。令人尴尬的是,当时中国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运动场,王正廷只好向外侨借用虹口靶子公园,他四处筹资,对运动会召开的各项事务都作了认真安排和布置。在王正廷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本届运动会如期举办。中国运动员还取得锦标第一的好成绩,使国民为之振奋,更引起了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除第二届远运会外,王正廷还先后担任第五、第八届远运会会长和历届赞助人,为中国体育走向亚洲和亚洲体育事业做出了独特贡献。
中国发起筹办和积极参与远东运动会给国际奥委会留下了良好印象,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正在上海举办的远运会,承认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后来此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而未能实现。1920年,王正廷参与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关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由于王正廷在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上的重大作用,1922年经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推荐,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二十届年会上,王正廷被推举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后为终身委员)。国际奥委会同时承认,“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为其成员组织,即中国的奥委会,并由王正廷担任主席兼会长,从此中国便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建立起关系。1924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王正廷被选为会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公然侵占我国东北,并扶植成立其傀儡政权——满洲国。日本企图从体育方面打开缺口,使“伪满”被国际社会承认以分裂中国。1932年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洛杉矶举行,心怀叵测的伪满洲国拟派两名东北运动员,以“满洲国”名义参赛,并大造宣传声势。全国舆论大哗,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派运动员参赛。全国体协立即予以响应,王正廷利用自己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身份,帮助刘长春办妥参赛手续,并为其做好参赛准备工作,张学良个人资助了全部比赛费用。据刘氏后来回忆,当时王正廷亲自到码头为他们送行,庄严地说:“予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奥林匹克运动场中,使中华民国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正式进入国际奥运会赛场,虽然成绩不佳,却无疑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告人的目的。
之后,王正廷又与全国体协常务董事会一起,坚决抵制“伪满”加入远东体协和参加第十届远运会,并声明:如多数会员国赞成接受这个怪物,中国不惜退出该组织。随后,王正廷又不顾日本的威胁恐吓,多次代表中国体协,表明中国方面的严正立场。在1934年第十届远运会上,王正廷领导中国代表与日本代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日本的阴谋以失败告终,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时代可以选择人,人却不能选择时代。王正廷生于动荡不宁的年代,身置复杂变幻的政治漩涡中。体育事业的兴衰是国家命运的真实写照。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体育事业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进步与发展,但这并不能抹杀前人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所作的不懈努力。作为民国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领导人,王正廷力图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国民素质,改变国人在世界的形象与地位,为此竭尽心力。他那种对体育事业不计名利、义无返顾的执着和努力推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远见卓识,以及勇于开拓、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尊敬。正如台湾学者张腾蛟先生所言:“为我国体育事业献身献力的人士实在不少,可是要论态度之积极,参与之热心以及成就之辉煌,恐怕要数正廷先生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