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皂苷抗炎及抗菌作用研究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山茶油皂苷的抗炎及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山茶油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佛波酯(TPA)致小鼠耳肿胀型评价山茶油皂苷体内抗炎作用,评价山茶油皂苷对小鼠耳厚度及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以最小抑菌浓度法(MIC)评价山茶油皂苷的抑菌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山茶油皂苷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厚度(P<0.05,且山茶油皂苷高剂量组(40 mg/mL)耳肿胀抑制率与地塞米松组相当(P>0.05);山茶油皂苷对5个测试菌种均具有较好抑菌能力,尤其是对须癣毛癣菌具有较优越的抑菌活性,MIC值为0.005 mg/mL.结论:山茶油皂苷在体外显示了明显的对TPA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较强的抗炎作用,并对多种菌有抑菌能力.
其他文献
《东医寿世保元》有言:“针穴亦有太少阴阳人应用之穴而必有升降缓速之妙.”[1]由于体质的差异导致经络腧穴功能活动的差异,所以辨识体质关联腧穴是传统医学“防未病、治已病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已经成为研究眼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在一些眼科疾病中,SFCT的改变呈多样性,表现出脉络膜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极其复杂的改变,而且在血管性相关性疾病,或因缺血、缺氧等因素导致的全身性疾病中,SFCT的变化也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笔者现对非脉络膜疾病中SFCT的变化进行综述。
中国古代诗人喜欢通过诗词歌赋描绘生活、表达情感.诗人多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因此古典诗词中出现了大量隐喻表达.文章以含有“花”这一意象的诗句为语料,基于认知视角探究诗
论文首先从“寸阴”一词出发,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的方式,更是认知的重要工具.再把日晷成像原理(晷针原理)尝试应用于解释隐喻的隐喻,指出影子之于光,晷针和晷盘的关系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