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恐怖袭击和杀害热潮在世界各地时有报道,没有人会忽略它们。但是,为什么人们在重大袭击之后感到过度担忧,以及可以如何应对?心理学硕士Jana Domrose和活动安全专家Olaf Jastrob从以下角度给出了建议。
感知到的风险和真实存在的风险
人们往往很难实事求是地评估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遭到袭击后的时期。由于担心再次发生劫机事件,许多美国人不再乘坐飞机。相反,他们宁肯花费更多时间驾车前往某地。这个看上去更具安全意识的行为的后果是,2001年10-12月期间,美国死于车祸的人数比前两年多1000多人。而吸烟也是人们错误地评估风险的另一个例子。2013年,有12万名德国人死于吸烟。尽管如此,有三分之一的德国人仍在吸烟。同时,在那一年并没有任何德国人死于恐怖袭击。2016年,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仅为12人。虽然这个数字远低于死于吸烟的人数,但公众还是会在恐怖襲击后尽量避开密集人群和公共场所。
情绪的影响
对恐怖袭击事件有错误的评估,是人们在面对大量在同一时间发生的意外杀害事件的情绪反映。另一方面,如果许多人员死亡事件零散分布在一整年中,这些事件就完全不会激起如此严重的恐惧情绪。媒体的关注也在其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关于恐怖事件的照片和视频图像越多,我们了解到恐怖事件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在公共活动等类似场景中,我们更倾向于想起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的必要性
当我们对某事的控制权越少,就越倾向于过高地估计它带来的威胁。例如,当我们登上飞机,我们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别人。对我们来说,恐怖主义等事件带来的威胁似乎比我们自愿从事的活动带来的风险更大,比如吸烟太多。这就是在恐怖袭击后许多人不愿意聚集在公共场所或参加活动的原因——我们不知道什么人可能出现在那里,或者他们的想法可能是什么。
客观地评估风险
在发生攻击或灾难事件的第二天,我们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估风险。与家人和朋友的接触,以及媒体和普通大众的反应往往会加剧危险感。强行压抑这种感觉或是带着消极的想法去参加一个活动,那也没有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完全退缩,我们的生活质量将受到损害。如果人们是出于安全考虑不去参加活动,他们事实上就不应该去任何人群密集的地方,包括步行区、百货公司、超市、餐馆、火车站等等。
按照如下的方式看待问题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评估风险: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完全留在自己的安全区内,我们也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安全。如果查看统计数据,人们在家中死亡的风险要比死于恐怖袭击或飞机失事的风险要大得多。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更冷静地应对威胁。另外,在参加活动之前熟悉一般安全知识也会很有帮助。例如,了解场馆的紧急出口的位置,以及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如何行动等。在此前提下,虽然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但做好准备会让人们感到更安全。
改善安保措施
参加活动的人如果保持警醒,就能为活动的安全性做出贡献。这包括报告无人看守的包裹,以及防备火灾等。宁肯误按警铃,也不要置之不理。而活动主办方可以告知人们在活动现场有安保团队和医务人员,让人们有安全感。告诉人们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向谁求助也很有用。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安保措施也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人们的安全感下降,活动主办方应该注意把握好二者的平衡。
感知到的风险和真实存在的风险
人们往往很难实事求是地评估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遭到袭击后的时期。由于担心再次发生劫机事件,许多美国人不再乘坐飞机。相反,他们宁肯花费更多时间驾车前往某地。这个看上去更具安全意识的行为的后果是,2001年10-12月期间,美国死于车祸的人数比前两年多1000多人。而吸烟也是人们错误地评估风险的另一个例子。2013年,有12万名德国人死于吸烟。尽管如此,有三分之一的德国人仍在吸烟。同时,在那一年并没有任何德国人死于恐怖袭击。2016年,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仅为12人。虽然这个数字远低于死于吸烟的人数,但公众还是会在恐怖襲击后尽量避开密集人群和公共场所。
情绪的影响
对恐怖袭击事件有错误的评估,是人们在面对大量在同一时间发生的意外杀害事件的情绪反映。另一方面,如果许多人员死亡事件零散分布在一整年中,这些事件就完全不会激起如此严重的恐惧情绪。媒体的关注也在其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关于恐怖事件的照片和视频图像越多,我们了解到恐怖事件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在公共活动等类似场景中,我们更倾向于想起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的必要性
当我们对某事的控制权越少,就越倾向于过高地估计它带来的威胁。例如,当我们登上飞机,我们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别人。对我们来说,恐怖主义等事件带来的威胁似乎比我们自愿从事的活动带来的风险更大,比如吸烟太多。这就是在恐怖袭击后许多人不愿意聚集在公共场所或参加活动的原因——我们不知道什么人可能出现在那里,或者他们的想法可能是什么。
客观地评估风险
在发生攻击或灾难事件的第二天,我们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估风险。与家人和朋友的接触,以及媒体和普通大众的反应往往会加剧危险感。强行压抑这种感觉或是带着消极的想法去参加一个活动,那也没有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完全退缩,我们的生活质量将受到损害。如果人们是出于安全考虑不去参加活动,他们事实上就不应该去任何人群密集的地方,包括步行区、百货公司、超市、餐馆、火车站等等。
按照如下的方式看待问题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评估风险: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完全留在自己的安全区内,我们也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安全。如果查看统计数据,人们在家中死亡的风险要比死于恐怖袭击或飞机失事的风险要大得多。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更冷静地应对威胁。另外,在参加活动之前熟悉一般安全知识也会很有帮助。例如,了解场馆的紧急出口的位置,以及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如何行动等。在此前提下,虽然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但做好准备会让人们感到更安全。
改善安保措施
参加活动的人如果保持警醒,就能为活动的安全性做出贡献。这包括报告无人看守的包裹,以及防备火灾等。宁肯误按警铃,也不要置之不理。而活动主办方可以告知人们在活动现场有安保团队和医务人员,让人们有安全感。告诉人们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向谁求助也很有用。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安保措施也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人们的安全感下降,活动主办方应该注意把握好二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