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问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课堂上了解幼儿、反馈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提问缺乏目的性、创新性,缺少设计等。要想集体教学提问突显效果,教师应创设宽松的环境,改变提问的策略方法,设计多样的层次形式,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幼儿能够想说、敢说、喜欢说、愿意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关键词]幼儿园 集体教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3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并积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提问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课堂上了解幼儿,反馈教与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就当前集体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从如何改善提问策略,把握提问的有效性等方面作简单分析阐述。
一、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频繁随意,缺乏设计感
研究发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提问的频次多集中在4—4.5个之间,在幼儿阶段,年龄小、语言表达不清、语速慢,在这样高频次的提问下,幼儿几乎没有思考时间。例如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师会问学生:灯笼应该怎么画?灯笼要画哪些部分?应该涂什么颜色?而有些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只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答案作为标准答案,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引导幼儿学习,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也不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
2.提问过于单一笼统,缺乏创新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深度,随意性强,缺少目的性和启发性,把提问作为一种装饰。在教学中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喜不喜欢”等封闭式提问太多,导致幼儿不加任何思考就可以回答。如:认识《小鸭子》,教师出示玩具问:这是谁?它在干什么?这只小鸭子可爱吗?不难看出这组提问缺少目的性和启发性,没有重点。很多教师教学活动提问喜欢采用固定的模式,凡是故事教学都是这“三部曲”: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内容几乎都一样,缺少创新性,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3.提问过于封闭束缚,缺乏引导性
本研究中发现,教师较多使用半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如在幼儿回答问题后,如果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答案不符,教师将会使用封闭式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向“标准答案”的方向思考,这样的提问束缚幼儿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或者有些教师会用对、错来评论幼儿的回答,而不是对幼儿的答案进行分析。
如:大班语言活动《搬过来,搬过去》。师:鳄鱼来到长颈鹿家,它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问题?幼儿议论纷纷,“厕所很高,马桶太高,桌子太高,椅子太高”……,就是没有孩子说到门把很高。教师又问:还有吗?如果想要进到另一间屋子里呢?(打不开)打不开门,够不着什么?木头门的是什么?(门把)
在上述活动中,孩子们面对同样一个房间,面对相同的房间陈设,不同幼儿的关注点不同。可能由于绘本上门把手附近有文字,教师为了让全体的幼儿注意到这一细节,就使用“够不着什么?木头门的什么?”这样的封闭式问题来指引全体的幼儿观察这个门把手。
4.提问时间较短,缺少思考空间
某些教师在提问之后,没有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就使幼儿缺乏思考空间,不能充分利用思维来解决问题,会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此时如果教师急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适当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就会使他们无法快速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只能对问题进行自主讲解。
二、如何有效提问
1.创设宽松的提问环境
《3—6岁幼儿发展纲要》中指出: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吸引、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进而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首先,教师要通过饱满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向幼儿传递乐观的态度,使他们喜欢表达,喜欢课堂;其次,营造师幼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需要,真诚地与幼儿沟通和交流;再次,鼓励幼儿善思多问,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幼儿的积极回应及时表扬和鼓励;最后,重视幼儿提出的问题,当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善于倾听,乐于和幼儿一起思考他的问题,使幼儿感到自己的提问受到了重视,得到了支持。
2.改变提问的策略方法
幼儿在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由教师提问,通过讨论、实践、操作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得来的。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把恰如其分的语气及表情等姿态语言与问题恰如其分地结合,使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萌发出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水》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比较牛奶和水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不能让幼儿的思维活跃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请小朋友来看看,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拟人化的表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3.设计多样的层次形式
在实际的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逻辑地提出问题,注意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切不可教师张口便提出让幼儿望而生畏的第一個问题,从而让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如在语言教学中故事的讲述过程,教师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层次性,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组织好故事结构。如在这幅图画上都有谁呀?他们这是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件事情解决的呢?这样使难懂的故事情节变得很简单,也便于帮助幼儿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顺序较为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
4.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
某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就使学生缺乏思考空间,不能充分利用思维来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此时如果教师急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会使学生无法快速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只能对问题进行自主讲解。
参考文献
[1] 黄友燕.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探究[J].教学方法研究,2013(19).
[2] 潘璐静.巧设疑问优化课堂教学[J]新教师教学课堂,2016(03).
[3] 张瑞英.提升有效提问策略,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J].课程与教学,2014(10).
[4] 杨莉君,康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关键词]幼儿园 集体教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3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并积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提问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课堂上了解幼儿,反馈教与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就当前集体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从如何改善提问策略,把握提问的有效性等方面作简单分析阐述。
一、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频繁随意,缺乏设计感
研究发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提问的频次多集中在4—4.5个之间,在幼儿阶段,年龄小、语言表达不清、语速慢,在这样高频次的提问下,幼儿几乎没有思考时间。例如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师会问学生:灯笼应该怎么画?灯笼要画哪些部分?应该涂什么颜色?而有些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只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答案作为标准答案,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引导幼儿学习,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也不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
2.提问过于单一笼统,缺乏创新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深度,随意性强,缺少目的性和启发性,把提问作为一种装饰。在教学中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喜不喜欢”等封闭式提问太多,导致幼儿不加任何思考就可以回答。如:认识《小鸭子》,教师出示玩具问:这是谁?它在干什么?这只小鸭子可爱吗?不难看出这组提问缺少目的性和启发性,没有重点。很多教师教学活动提问喜欢采用固定的模式,凡是故事教学都是这“三部曲”: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内容几乎都一样,缺少创新性,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3.提问过于封闭束缚,缺乏引导性
本研究中发现,教师较多使用半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如在幼儿回答问题后,如果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答案不符,教师将会使用封闭式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向“标准答案”的方向思考,这样的提问束缚幼儿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或者有些教师会用对、错来评论幼儿的回答,而不是对幼儿的答案进行分析。
如:大班语言活动《搬过来,搬过去》。师:鳄鱼来到长颈鹿家,它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问题?幼儿议论纷纷,“厕所很高,马桶太高,桌子太高,椅子太高”……,就是没有孩子说到门把很高。教师又问:还有吗?如果想要进到另一间屋子里呢?(打不开)打不开门,够不着什么?木头门的是什么?(门把)
在上述活动中,孩子们面对同样一个房间,面对相同的房间陈设,不同幼儿的关注点不同。可能由于绘本上门把手附近有文字,教师为了让全体的幼儿注意到这一细节,就使用“够不着什么?木头门的什么?”这样的封闭式问题来指引全体的幼儿观察这个门把手。
4.提问时间较短,缺少思考空间
某些教师在提问之后,没有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就使幼儿缺乏思考空间,不能充分利用思维来解决问题,会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此时如果教师急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适当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就会使他们无法快速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只能对问题进行自主讲解。
二、如何有效提问
1.创设宽松的提问环境
《3—6岁幼儿发展纲要》中指出: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吸引、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进而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首先,教师要通过饱满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向幼儿传递乐观的态度,使他们喜欢表达,喜欢课堂;其次,营造师幼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需要,真诚地与幼儿沟通和交流;再次,鼓励幼儿善思多问,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幼儿的积极回应及时表扬和鼓励;最后,重视幼儿提出的问题,当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善于倾听,乐于和幼儿一起思考他的问题,使幼儿感到自己的提问受到了重视,得到了支持。
2.改变提问的策略方法
幼儿在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由教师提问,通过讨论、实践、操作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得来的。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把恰如其分的语气及表情等姿态语言与问题恰如其分地结合,使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萌发出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水》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比较牛奶和水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不能让幼儿的思维活跃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请小朋友来看看,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拟人化的表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3.设计多样的层次形式
在实际的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逻辑地提出问题,注意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切不可教师张口便提出让幼儿望而生畏的第一個问题,从而让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如在语言教学中故事的讲述过程,教师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层次性,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组织好故事结构。如在这幅图画上都有谁呀?他们这是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件事情解决的呢?这样使难懂的故事情节变得很简单,也便于帮助幼儿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顺序较为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
4.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
某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就使学生缺乏思考空间,不能充分利用思维来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此时如果教师急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会使学生无法快速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只能对问题进行自主讲解。
参考文献
[1] 黄友燕.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探究[J].教学方法研究,2013(19).
[2] 潘璐静.巧设疑问优化课堂教学[J]新教师教学课堂,2016(03).
[3] 张瑞英.提升有效提问策略,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J].课程与教学,2014(10).
[4] 杨莉君,康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