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故土深 魂牵中华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方先生
  他有诸多身份,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儒商等等;他是香港文学伊甸园的典范;他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亲历了中国的华丽蜕变;无论身处何方、何种身份,唯一不变的是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对故土的眷恋,对民族的期盼。祖国是他的至爱。
  生命不设限
  在与戴方先生的交谈中,有一个小插曲始终让人难以忘怀。说的是,曾经有个算命先生为其测算,结果在算到他64岁时便没了下文,他便认定生命将会在那个时刻画上句号,因而他加倍珍惜时光,步履不停。二十多年过去了,时光对他的侵蚀似乎停止了,如今的他依旧容颜未改,谈笑风生,举止之间绅士风度不减,更添一份岁月流转下的睿智魅力。
  生命的时光不再受限制,戴方先生的人生亦是多彩,从未被设限。
  少时的戴方先生曾吃过很多苦,他的童年是在福建南安县的一个山清水秀叫埔子的小村子度过。童年的岁月有过无忧的欢乐,也因家道的衰弱早早的体验到了世事的艰辛,甚至几度沦入失学的深渊,也因此他百倍珍惜能夠读书的每一天,儘管身处动荡的环境之中,他仍然以优秀的成绩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讚许。
  1951年春,15岁的他因家庭的变故,不得不中断国内学业,只身前往異邦,来到印尼摩鲁姑的千那底与经商的父亲团聚,彼时的他一心只想继续读书,不愿意经商,执拗的他最终获得了父亲的同意,让他到印尼的首都巴城中学求学,那是一所在印华社会中颇负盛名的爱国学校,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校风和严格正规的教学,对成长中的他影响很大。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戴方先生展现出了他独具特色的文学造诣以及卓尔不凡的领袖才华。学生时期的他,便发起成立苏拉威西旅椰(雅加达)同学会,将摩鲁姑及苏拉威西赴椰城各校就读的华侨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课餘文娱活动。同期他被选入苏拉威西旅椰同学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学会利用课餘时间排练文艺节目,先後到过俄伦达落、万雅佬、望加锡等地公演,出版纪念刊,宣杨中华文化艺术,宣扬新中国。反响热烈,备受欢迎,大大提高他对参与社会活动的认识。他积极为当地华侨学校募捐经费,还参加了“学艺歌詠团”,高唱歌颂新中国的歌曲,並被推选担任团长。
  1960年,戴方先生和大批华侨乘坐“美上美”海轮回归祖国,在七百多名华侨青年中,他便是七个领队人之一。
  在印尼的那段时光,他不仅收获了来自学业、社会的认可,也收获了爱情的甜蜜,在此他结识了爱妻刘瑞利女士,也是他一生的红颜知己。在天津执教九年,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互相勉励,共同度过了文革前期中那段动乱岁月。无论家庭、生活、事业,刘瑞利女士都给予了他绝对的支持,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卻是一点一滴的温情陪伴。
  从戴方先生对人生回顾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已经寻找到自己精神信仰的人,正因着他对自我内心的清晰认识,才能创造如今不受限制的生命奇蹟吧。
  民族根 文化魂
  戴方先生有很深的中国情结、故土眷恋。少年时期的背井离乡,独在異国为異客的漂泊感,对於无法触及的红土地,他始终牵绊在心头。
  1960年,正值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戴方先生放棄了在印尼富裕的物质生活,毅然回国。他以学业优良青年的身份破格参加高考,並被北京师院(今首都师大)中文系录取,修读五年的高等师范,提前一年毕业,随後任教天津,当了九年清苦的中学教师。对此经历,戴方先生认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只要能有益於国家和社会,即使吃再多的苦头和受委屈,都是值得的。
  早在印尼的时候,戴方先生就非常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要振兴,唯有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实现这一目的途径唯有狠抓教育。在天津任教期间,他以独特的施教方式颇受学生喜爱。
  那时的部分学生在班上都闹的很凶,女老师上课经常会流着眼淚出来。而他作为这群调皮捣蛋学生的班主任,自有一套方法,在教育的同时给予学生绝对的尊重。正因如此,他很受學生的尊敬。文革时期,他便受到“学生”的保护,未受到冲击。
  1973年,迫於当时社会状况,还未实现一腔以教育助国的壮志,戴方先生不得不带着内心的遗憾移居香港。
  初来乍到,碰上经济萧条,加之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强烈反差,曾使戴方先生无所适从,语言不通,人地生疏,多方面的夹击下曾一度让他陷入迷茫和困窘。但他时常以“只要奋斗,便有前途”来激励自己,在独自咀嚼人生苦味果的同时,努力的与磨练抗衡。
  为谋生活,他穿着汗衫短裤浑汗如雨去幹最苦最累的工作,他曾经在环境恶劣、设备简陋的厂房车间一日做足十二小时的劳工;他曾经在应徵为会计的当晚跑到图书馆借来会计书,连夜攻读,只为次日的到岗;他曾经提着装满玉器首饰的手提包,往返酒店、商铺,四处奔波当推销员……那段艰苦创业的日子,就如同被鞭笞的陀螺,一刻不得停歇,苦苦的挣扎於生活的漩涡之中。
  无论经历何种打击,戴方先生决不允许自我的沉沦毁灭,始终激流勇进,最终收获了属於自己的事业,但与此同时,也从未放棄过他的文学梦想。在商业上小有所成後,他则将写作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
  这些年,戴方先生多次应邀参加香港和世界文化艺术活动,並陆续创作了一些小诗、词曲与散文,《香港——文学的伊甸园》文学评论、《心的放歌》诗歌等佳作。其中《戴培贤诗文选》荣获中华文化优秀文学奖,《不可能的事变成事实》一文获“港人看龙岗”徵文比赛三等奖。《可爱的香港》散文诗收入由香港作家协会主编的《香江岁月》,及香港廉政公署等单位合编的《开拓人生路——百家联写》。书法《两岸盼统一,世界求和平》获祖国成立五十周年誌庆交流奖。主编、合编《可爱的琉璃》《中华当代名人词典》《五载风雨紫荆艳》第一及第三卷,合编230万字《中华戴氏通谱》等等。创作歌曲近二十首,其中侯世恭谱曲,他与李远荣作词《闽港心连心》已成为香港福建同乡会会歌。
  其生平收入《香港作家小传》(1997年)《一九九七年香港文学年鉴》《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华当代名人词典》《当代科教优秀论文选集》《香港文学简史》(1999)《台港澳暨海外华文作家词典》《南安年鉴》(2002)《中国诗人诗歌大辞典》及《永载中华》《中国学者》《海西娇子慈善行——港澳篇》。
  戴方先生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集邮,诗歌、书画、阅读、音乐、旅遊等等,他将毕生献身於文艺,亦将赤诚之心回馈於社会。
  知负责之苦 享尽责之乐
  多年来,戴方先生为家乡福建南安的发展嘔心沥血,为家乡的建设奔走呼号。为了将海内外的戴氏宗亲聚力起来,在他与47位宗亲的倡导下,於1994年创立了福建旅港戴氏宗亲会,毫无異议的被推选为会长,现为创会会长,永远荣誉会长,为散落在香港各个地区的戴氏宗亲们提供了相聚的机会,让戴氏家族愈加的繁荣团结。在全体会员、宗亲努力、支持下亦已自置会所。2015年8月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成功举办有2300人参加的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第八次恳亲会。
  戴方先生积极关注家乡的发展动态,故乡的“琉璃桥”由他主持大桥通车剪綵,蕴藏着他的心血。他在香港发起成立琉塘校友会,从此校友会成为了一架彩虹桥。他和妻子为母校琉塘中心小学设立奖学金,充实图书馆等,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在海内外宗亲侨亲,昔日残破的母校如今已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优良师资,这些都是令他备感欣慰的收穫。
  如今,戴方先生虽已迈入耄耋,但依旧如同弱冠少年,永远充满幹劲,为祖国、家乡不断的前行。他身兼香港和内地社团及学术机构五十多个职务,只要是有益於家乡、国家的事业,他都会不辞辛劳的尽自己所能去组织筹备,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他的共同推动、努力带领下戴氏宗亲以激情影响社会,以实际行动彰显华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对於戴方先生而言,众多职务的加身是一种负重的修行,期间的奔波劳累自不必说,但一腔炽热的爱国热情,让他不知疲倦地去构建更美好的蓝图,他深知其中的艰苦,他亦沉浸於祖国繁荣盛世所带来的自豪。
其他文献
李彩红女士  一位致力於科技興澳、有担当和魄力的商界女性。她成就於地产业,被人视为“澳门地产业的一道靓丽的彩虹”。因对澳门有着深沉的爱,做事胆大心细,乐於付出,被诚邀参与澳门科技业发展,成为澳门国际科技产业发展协会创会会长,推出了澳门首条免费“Wi-Fi街”。“Wi-Fi街期望能集官、产、学、研、商的力量,打造具有澳门特色的电子化商城,促进澳门适度多元及青年向上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加
期刊
林伟龙先生  以家族企业为基础,创新开发新产品销售模式,以敏锐的商业眼光率先进行商业开拓和融合;他心繫两地经济发展,关注青年团体的创新成长,积极投身於社会公益事业,以心待人,以身做则,传播正能量。在沉沉浮浮的商海博弈中,坚守着诚意与情义的信仰。  以身作则凝聚青年力量服务社会  自1995年来,香港连续23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如今,香港经济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动脈相连,这其中凝聚着一批批精英人士
期刊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勳的麦贤得、马伟明、李中华、王忠心、景海鹏、程开甲、韦昌进、王刚、冷鵬飞、印春荣等10位同志“八一勳章”。当日,习近平向“八一勳章”获得者颁授勳章和证书,向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颁授奖旗。  新设立的“八一勳章”,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並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勳章”“共和国勳章”
期刊
3月30日,美国SpaceX公司成功发射一枚“二手火箭”並将其成功收回。据悉,此次发射的是1枚曾经在11个月前执行过国际太空站运补任务的猎鹰9号火箭。传统上,太空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载具,火箭绝大多数的组件在耗尽燃料後就会脱离,並且自我解体,以便焚毁在大气层内。  但是近年几个民间太空公司,一直致力研发重复使用的火箭,其中SpaceX是該领域中最为领先的,他们此前已经成功地多次将发射完卫星的第一节火
期刊
日前,供职於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华人学者姜文国教授在伦敦白金汉宫接受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授予的2017年度“大英勳章”。这是“大英勳章”首次颁发给原籍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姜文国因其对国际癌症研究的突出贡献获此表彰。过去20年间,姜文国为中英两国的医学合作及医学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主导的和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癌症研究合作项目曾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大奖;其主导成立的卡迪夫大学中国医学奖
期刊
梁凤仪小姐  香港女性中的一位佼佼者。在她当前的生活圈内,有几个关键词:“文化艺术”“一带一路”“互联网+”“国际化”。原来,她当前的愿望,即希望立足文化艺术领域,把握时代发展脈博,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等高新科技手段得以保存並推向国际舞台。“文化没有国界,是代表国家走向世界的先行者,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责任。”  承传文化艺术,做“一带一路”的文化先行者 
期刊
黄贞才先生  祖籍福建南安。自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期间,前后创办了凤凰国际贸易公司、凤凰食品有限公司、同心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事业上几经波折重上轨道之后,黄贞才先生把自己定位“有业无职”的不干预日常事务的位置上。如今只专注如何传承事业及如何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的精神事业上。他鍾爱中华传统气功文化,注重与印尼当地文化的融汇贯通,以善良与智慧经营事业,奉献社会,享受人生,书写出自己别具特色的事业与人生精彩。 
期刊
胡荣海先生  退休后从上海来到香港,是一位集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多元化发展的艺术家。对待艺术,他认真严谨,有着一颗肯钻研的“学术心”,善於发现问题,敢於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编著有《佩文诗韻继承与发展》一书。特别是他对汉语拼音方案及新诗韻所撰写的建议书,对简体字在港的规范与普及、以及诗韻的推广统一,极具参考价值,意义深远。  骥伏枥,志千里;人有梦,心不已  胡荣海先生,笔名古梅,他自我介绍说:
期刊
陈梦标先生香港资深书法家,他自幼喜好书法艺术,不偏不倚数十年,深耕细作,一丝不苟,尤以颜体楷书著名,骨力遒劲,“满整端直,安静敦重”,其行书亦颇具特色,结体“内聚外放,装束严密”,既有楷书般的严谨,又不失洒落,挥毫时笔随意走,气象万千。其声名远播,享有盛誉。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一纸、一笔、一砚,一桌、一椅、一人;水墨为字,天地唯字,万物皆可成字。”这是恩师陈文傑给陈梦标先生最初的印象,也许
期刊
张少芬女士  是一位坚韧如山、温柔如水的女性。 岁开始,她就孤身一人在澳门打拼,历经千辛万苦,事业几起几落,“人生有机会经历惨痛,是一种福气。任何成功非侥幸,背後必有不寻常的经历,不一般的坚持。”今天的她,与先生並肩奋斗,事业有成,热爱公益。回首往事,她依旧乐观开朗,充满斗志。刚柔並济的她,书写了一位成功女性的奋斗篇章。  初闯濠江,她坚韧如山  ——“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一座山”  高中时,张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