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使用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测算泰尔指数和GIS平台下的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Moran’sI指数),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00~2015年老龄化程度的时空变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时空进程存在明显的差异,长三角地区老龄化水平和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快于珠三庚地区;对比区域内部,尽管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均不断加重,人口老龄化呈现区域的聚集性,但长三角地区由2000年以上海、南通市为代表的“双峰”空间分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测算泰尔指数和GIS平台下的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Moran’sI指数),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00~2015年老龄化程度的时空变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时空进程存在明显的差异,长三角地区老龄化水平和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快于珠三庚地区;对比区域内部,尽管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均不断加重,人口老龄化呈现区域的聚集性,但长三角地区由2000年以上海、南通市为代表的“双峰”空间分布
其他文献
C管理模式将中国国学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中国式创新”体现为中国企业在动态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创新模式的进阶与组合,而引致“中国式创新”的本质因素则是中国的独特情境。通过分析西方管理理论是在最丰富(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商品推动了市场世界的开拓,又反过来需要更多的生产以满足更大的世界市场,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就是这一事实应用的结果。日本式管理继续在“制度管理人”的情景下,在学者共同努力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产物质财富方式企业,树立从管理要利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效应已经凸显,多种文旅融合业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生态旅游本身是一种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推广某种优质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的类型化旅游活动,对于传统旅游业来说天然具有符合我国当前“文旅产业绿色发展”的“现代性”底子。生态旅游观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并脱胎于我国古代山水旅游之中,与当代生态旅游具有天然耦合性,并能够对其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同时,探究现代生态旅游与传统文化观的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也是实现党和国家倡导的“文化、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重要
重点针对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椐,结合自1953年起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数量、人口变动、分省人口分布、人口年龄结构和老龄化、人口城镇化、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以及出生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港澳台和外籍人口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描述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和变化。除此之外,结合官方刚刚公布的2011到2019年数据,分析了从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的人口数量,以及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情况,并将调整后的结果与调整前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单独二孩”和“普遍二孩”政策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遵循。基于扎根理论,对30名访谈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级编码,以构建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路径模型。通过编码分析得出认知、旅游环境、旅游情感、旅游期望、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6个主范畴。红色旅游文化认同路径包括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和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前者表现为旅游者通过认知、旅游情感在旅游环境的调节作用下实现其价值认同,进而产生行为认同;后者表现为旅游者认知经由旅游期望,在旅游情感的中介作用下实现行为认同。
对于处在现代化后期发展阶段和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而言,家庭多代代际关系网络已成为中国家庭的常态.家庭多代代际关系网络比传统定义下的家庭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6个典型家庭的研究发现:家庭代际关系网络分布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叠加,空间离散并未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分隔;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完全团结型、双轴团结型、基本团结型、部分团结型和分化型等多种模式;家庭代际支持的内容多样化、方向多元化,不同类型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不同;家庭代际关系网络的中心及代际间的联结方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市场对技能型人才更加渴求,职业技能培训成为热点话题。李鸿所著的《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以吴江为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一书围绕职业技能培训,介绍了社会转型基础理论,交代了论述框架与研究方法,并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探讨了当地的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其他人员培训等问题。该书系统分析了当今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普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