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核心精神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教育教学呼唤民主化课堂的构建。本文即探讨了与民主化课堂构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民主化课堂;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1-038-1
一、构建民主化课堂的迫切性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为数不少的积极因素,但是其较强的专制色彩也是十分明显。其课堂具有这样的特点:唯师独讲、唯师独令、唯师独准、唯师独宠、唯差独罚。这种缺乏民主、专制霸道的教学方式是与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的。这种缺乏人性,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与地位,扼杀学生自我个性的凸显和发展,甚至妨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结果是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效果酸苦。这就需要构建出民主化的课堂取而代之。
二、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与构建的意义
1.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之一是师生关系的平等
在民主化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在民主化的课堂上,教学氛围是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起自身的积极情感,他们寻找一切机会展示个性,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将体会到一种做人的全部尊严,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释放感。在如此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成效必将显著提高,其心灵也将获得和谐的发展。
2.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之二是生生关系的平等
传统的课堂上,往往存在着学生之间的不平等。这主要是指所谓的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师的指挥与庇护下,传统的课堂往往成为少数优生的专场发言报告,差生只有坐着听的义务,却无站着发言甚至独立思考的权利。这种生生的不平等,难免造成自以为是的心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抑制,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受到遏制,其结果是课堂学习的低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逐渐丧失。
在民主化的课堂上,学生之间关系平等,无所谓优劣,只有思考发言的先后,无所谓唯一答案,只有更绝妙更令人心悦诚服的独到见解。围绕某一学习任务或问题,学生或发一己之见、畅所欲言,或分组合作、集思广益、共克难关。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充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纠正、互相质疑问难。没有权威、没有唯一,只有互助合作、只有平等的交流、只有活跃的思考、只有正确再正确,只有和真理之间越来越缩短的距离。
民主化的课堂呼唤建构学生之间平等的学习关系,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才智,锻炼了能力,更训练了思维、启迪了智慧,还增进了友谊、愉悦了身心。
三、如何构建民主化的课堂
1.须要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基本思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境”,真正把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建构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探究者和合作者。第二,教师也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教师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等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去。
2.科学而高效地设计教学环节
成功的教学设计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要创设情境,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能读书的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讲课的成效是由有效信息量决定的。学生完全懂的东西,不是有效信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的地方,经教师点拨能懂,才是有效信息。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要使教学取得成效,要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共融的氛围,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步骤或环节,而这步骤或环节的载体就应该是有效信息。其次,要求教师将有效信息转化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思维训练“点”,点点成线,形成一条定时、定向、定量的思维训练的“流”。第三,要求教师保证学生课堂上自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和辨议的时间,取消或剥夺这些时间就意味着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权,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构建民主化课堂,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要敏锐而有效地调控课堂
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细微的、瞬间的表现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地捕捉到如闪光点、迷惑点、心中隐私或脸上异样等信号,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发现自己教学上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学生学习角度看,也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个性的尊重和学习情绪的关切。当学生知道教师看重他,欣赏他、鼓励他时,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思考判断、学习成绩就会得到超水平的发挥;当学生知道教师注意他、留心他甚至责备他时,学生课堂的学习态度、人际交往、实际操作就会得到充分地改善。
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课堂的哪怕是细丝末节的反应或变化,很有可能就失去一次师生或生生民主平等深入探讨交流的机会,学生也可能因老师的未对其反应做出及时而有效的指导与评价而心生埋怨甚至不满,这显然都对民主化课堂的构建不利。
总之,“民主化课堂的构建”并非一句空空的口号,它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力行,不断实验,不断完善。
关键词:民主化课堂;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1-038-1
一、构建民主化课堂的迫切性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为数不少的积极因素,但是其较强的专制色彩也是十分明显。其课堂具有这样的特点:唯师独讲、唯师独令、唯师独准、唯师独宠、唯差独罚。这种缺乏民主、专制霸道的教学方式是与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的。这种缺乏人性,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与地位,扼杀学生自我个性的凸显和发展,甚至妨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结果是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效果酸苦。这就需要构建出民主化的课堂取而代之。
二、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与构建的意义
1.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之一是师生关系的平等
在民主化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在民主化的课堂上,教学氛围是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起自身的积极情感,他们寻找一切机会展示个性,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将体会到一种做人的全部尊严,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释放感。在如此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成效必将显著提高,其心灵也将获得和谐的发展。
2.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之二是生生关系的平等
传统的课堂上,往往存在着学生之间的不平等。这主要是指所谓的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师的指挥与庇护下,传统的课堂往往成为少数优生的专场发言报告,差生只有坐着听的义务,却无站着发言甚至独立思考的权利。这种生生的不平等,难免造成自以为是的心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抑制,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受到遏制,其结果是课堂学习的低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逐渐丧失。
在民主化的课堂上,学生之间关系平等,无所谓优劣,只有思考发言的先后,无所谓唯一答案,只有更绝妙更令人心悦诚服的独到见解。围绕某一学习任务或问题,学生或发一己之见、畅所欲言,或分组合作、集思广益、共克难关。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充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纠正、互相质疑问难。没有权威、没有唯一,只有互助合作、只有平等的交流、只有活跃的思考、只有正确再正确,只有和真理之间越来越缩短的距离。
民主化的课堂呼唤建构学生之间平等的学习关系,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才智,锻炼了能力,更训练了思维、启迪了智慧,还增进了友谊、愉悦了身心。
三、如何构建民主化的课堂
1.须要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基本思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境”,真正把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建构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探究者和合作者。第二,教师也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教师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等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去。
2.科学而高效地设计教学环节
成功的教学设计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要创设情境,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能读书的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讲课的成效是由有效信息量决定的。学生完全懂的东西,不是有效信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的地方,经教师点拨能懂,才是有效信息。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要使教学取得成效,要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共融的氛围,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步骤或环节,而这步骤或环节的载体就应该是有效信息。其次,要求教师将有效信息转化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思维训练“点”,点点成线,形成一条定时、定向、定量的思维训练的“流”。第三,要求教师保证学生课堂上自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和辨议的时间,取消或剥夺这些时间就意味着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权,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构建民主化课堂,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要敏锐而有效地调控课堂
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细微的、瞬间的表现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地捕捉到如闪光点、迷惑点、心中隐私或脸上异样等信号,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发现自己教学上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学生学习角度看,也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个性的尊重和学习情绪的关切。当学生知道教师看重他,欣赏他、鼓励他时,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思考判断、学习成绩就会得到超水平的发挥;当学生知道教师注意他、留心他甚至责备他时,学生课堂的学习态度、人际交往、实际操作就会得到充分地改善。
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课堂的哪怕是细丝末节的反应或变化,很有可能就失去一次师生或生生民主平等深入探讨交流的机会,学生也可能因老师的未对其反应做出及时而有效的指导与评价而心生埋怨甚至不满,这显然都对民主化课堂的构建不利。
总之,“民主化课堂的构建”并非一句空空的口号,它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力行,不断实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