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科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4564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科介于以纯理论为主的力学与应用学科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方面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训练,另一方面又必须加强工程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当前高校减少学时和精简内容已是大势所趋,必然导致这两方面能力培养的矛盾。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关于结构力学课程改革几点建议。
  关键词:结构力学?教学改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69-01
  结构力学是研究工程结构在静力、动力等各种荷载和温度变化、支座位移等因素作用下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结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的一门科学[1]。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对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又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学习要求熟练掌握基础力学中的概念、理论和知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如何将基础力学中的概念、理论和知识充分调动起来,灵活、合理、巧妙、综合地应用于单个杆件组成的复杂结构中去,特别是利用现代计算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但是,从当前各高校的改革实践来看,减少学时和精简内容是大势所趋,学时减少和内容精简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它促使人们对新内容体系的建立这一更深层次上的改革进行认真的思考、探索与实践[2]。目前,结构力学教学中有两种趋势,其一是强调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学习,即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精讲多练”,要求学生在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上加强训练。其二是强调电算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解决利用计算机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为主。这两种趋势各有利弊,应该综合考虑,协调发展。
  1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使教学模式更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1.1 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结构力学课程已经形成了基本稳定的模式,教学大纲与内容也基本不变。从课程内容上可以将结构力学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包括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等。这些内容是结构力学的经典部分,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深刻领会的内容。另一部分涉及计算方法,如力矩分配法、近似计算、矩阵位移法等。其中力矩分配法、近似计算对于手算来说相对重要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算的普及,其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甚至可能被淘汰。但在目前各版本的结构力学教材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矩阵位移法是电算的重要基础,与杆件体系有限元有密切联系,但这些内容还属于简单介绍部分。多数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了矩阵位移法的基本理论,而有关如何进行程序设计的内容完全没有介绍。特别是缺乏适合于初学者借助计算机,利用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
  1.2 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对大学力学课程体系进行修改。根据结构力学的内容特点,以及大学中力学教学体系,可以将力学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力学中的最基本的和最基础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称为基础力学部分;另一部分是基础力学知识的应用,即如何将基础力学中的概念、理论和知识充分调动起来,灵活、合理、巧妙、综合地应用于单个杆件组成的复杂结构中去。应该说,基础力学知识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中已经详细介绍,而结构力学应比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更多地、更直接地面向工程设计、工程计算与工程应用。因此,在进行教学大纲修订时,可以将结构力学中的某些内容统一编写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中,如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位移计算等,而将工程应用部分集中到结构力学中。从教材内容上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从工程结构中抽象出计算模型的能力、编写计算程序的能力等。
  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结构力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沿用“精讲多练”的传统模式,一味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忽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构力学在过去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系统的教学方法与经验。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精讲多练”,这样一套教学方法是符合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规律的。过去工程上的结构计算,主要依赖于手算。“精讲多练”教学法强调在讲清、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多练”对学生的解题与计算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构的力学分析已经广泛应用电算,对手算的要求已经大大降低。因此,“精讲多练”教学方法有待于改革。为了让学生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既能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又能提高工程计算能力,可以将电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基础理论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针对结构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形成计算程序的基本模式,并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介绍计算程序的基本算法原理。在选择编程语言时,应尽量选择结构化语言,如FORTRAN,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理论与算法的理解与掌握上。
  3 注重工程计算能力的培养
  结构力学工程计算能力的培养涉及建立力学模型、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与开发计算程序三个方面。首先应培养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结构力学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而实际结构是复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经过简化抽象形成力学模型,才能进行力学分析。力学模型是由实际结构简化得到的是实际结构的“化身”或“替身”,体现该结构的主要构造特性和受力性能,便于进行力学分析。只有熟悉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受力特性,善于正确地把实际结构简化为“替身”,才能做好建模工作。其次是培养选定合理计算方法的能力。选定合理的计算方法是计算、校核和检验结构内力及其分布与位移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计算结果,与结构的经济合理性密切相关。因此,结构分析应重视计算方法的选择。最后,应培养开发计算程序的能力。要达到提高开发计算程序的能力,可以从三个步骤进行培养。首先由教师提供典型问题的程序模板,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程序改编,再让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应用程序开发。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力学计算方法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对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显现出许多不适应性。特别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与计算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在结构力学教学中推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志良.结构工程科学中若干计算结构力学问题的研究展望[J].力学进展,1994,24(5):391-398.
  [2] 袁驷.一个基础,两座大厦——结构力学课程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1998,20(1):56-58.
其他文献
为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水质监测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以及水质安全提供基础资料,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监测工作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指出:目前水库水质总体良好,局部库湾及支流污染较重,且存在突发水污染隐患;水质监测网点布设有待优化,应加强监测信息共享、水质监测与预警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6项具体工作建议,以提升水质监测工作能力,为保障水库水质安全提供数
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日常运转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在医疗中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挂号、门诊,还是病房,包括医疗器材的管理等等,都会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近年来,随着
城市地下过街道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人车交通干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利用有限单元分析方法,对地下过街道开挖施工地表沉降规律进行
摘 要:合作学习以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为理论基础,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为减缓水库运行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生态调度已成为流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长江流域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背景,探讨了水库生态调度相关概念和主要调度内容;分析了
本文从中外历史发展、文化创新过程、创新文化要素论述了创新文化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文化创新是一切经济繁荣、科技创新的基础,任何领域的创新均起源于文化的力量。
期刊
小流域暴雨洪水的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对于缺乏水文观测资料的流域内的工程建设,确定其工程规模及防洪标准,保障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该文从水文分析计
摘 要:该文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如水库大坝、河道堤防的渠道以及混凝土护坡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点以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更好的保证渠道混凝土衬砌工程的质量,提高施工功效。  关键词:水利工程 混凝土工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01  针对大型水库大坝、河道堤防等薄板素混凝土护坡以及渠道工程中最常用的工艺就是大
结合工作实践经验,通过对水利工程中影响围堰质量的因素及建成后围堰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对水利工程中围堰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案及围堰维护的技术、工艺。
以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和分层总和沉降法分析老场垃圾堆体在新填埋堆体作用下的"二次沉降"规律。结合老场垃圾土的现场试验数据,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