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牵引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用牵引整脊法治疗,对照组(25例)用葛根素粉针剂静滴治疗;两组病人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2個疗程后结束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96%;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76%;两组在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整脊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牵引整脊法 颈性眩晕 疗效分析
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或颈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所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2007年12月以来,我院针推科采用牵引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历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45.1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8年,平均6.2个月。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年龄最大61岁,平均46.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7年,平均5.9个月。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牵引整脊法进行治疗,其手法为:患者正坐,用枕颌带固定头部,下颌部适当衬垫毛巾或棉垫,保持脊柱与牵引重量呈垂直状态,牵引重量3-5kg,隔天牵引1次,每次牵引30min,10天为1个疗程。牵引完毕休息5分钟,然后患者端坐,医者站于背侧,患者取矮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触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置于下颌部,使颈略前屈,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向上方旋转,同时左手拇指稍用力向左下推按,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至平复或有改善,手法告毕。复位后拇指在局部行分筋理筋手法,并点按风池、风府、太阳、睛明穴,用力揉按使颈部痉挛的肌肉得到松解。手法隔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使用葛根素粉针剂,每次0.4克,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
3 结果与结论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的疗效标准评定标准为: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感,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或头晕症状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昏沉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96%;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76%;两组在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3 结论牵引整脊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剧,颈性眩晕的患病率日渐增高,有资料表明,颈动脉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占脑梗死原因的30%。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多为中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上颈部劳损而致颈椎退行性变,导致骨赘形成,椎体滑移与失稳,椎动脉相对长度发生变化或扭曲,引起椎动脉受压或痉挛,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颈性眩晕。传统治疗的方法如推拿、牵引、理疗、药物仍然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尤其推拿手法治疗被予以较高的评价。中医认为,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头部为髓海之所在。头颈部基本手法能够理气止痛,疏通经脉,其经脉通畅,则气血上达,清窍得养,髓海充盛,功能正常。大量文献报道,推拿疗法可以调整颈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关系,理顺颈部软组织,改善颈椎病患者椎一基底系动脉供血,从而减少或消除各种发病因素。按揉法及后颈部拿法主要是作用于头大小直肌,通过刺激肌梭感受器,反射性地调节舒张,降低肌张力,改善了颈本体觉传人紊乱,维持反射平衡。另外,手法纠正了紊乱关节的异常传人形式对中枢的影响,我院针推科采用枕颌带牵引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及附属运动,通过一系列神经学及力学效应达到治疗目的,不仅可以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使狭窄的椎间孔增大,促进关节液流动,松解粘连,缓解疼痛,还可增加椎体反馈,缓解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受的刺激,改善血液的黏、聚、凝状态,利于水肿炎症吸收,还有助于改善阶段平衡,矫正失衡,调整颈椎序列,使痉挛或迂曲的椎动脉舒张,解除椎动脉所受的压迫,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而整脊疗法,即运用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将骨正位,筋归槽的一种推拿方式。一是通过纠正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失常,促进肌肉弹性恢复和血管畅通,恢复脊柱内外的动态平衡。二是促进被破坏的和阻断的联系再恢复,去除不合理的受力,改善小关节功能,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三是松解粘连,减轻椎动脉对交感神经刺激,达到活血、解痉、止痛、消除局部炎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促进督脉气血通畅,使病椎恢复正常,达到缓解颈性眩晕的症状、降低复发率的目的。总有效率均在96%以上,本手法治疗具有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而且疗效稳定的优点。
关键词 牵引整脊法 颈性眩晕 疗效分析
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或颈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所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2007年12月以来,我院针推科采用牵引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历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45.1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8年,平均6.2个月。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年龄最大61岁,平均46.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7年,平均5.9个月。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牵引整脊法进行治疗,其手法为:患者正坐,用枕颌带固定头部,下颌部适当衬垫毛巾或棉垫,保持脊柱与牵引重量呈垂直状态,牵引重量3-5kg,隔天牵引1次,每次牵引30min,10天为1个疗程。牵引完毕休息5分钟,然后患者端坐,医者站于背侧,患者取矮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触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置于下颌部,使颈略前屈,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向上方旋转,同时左手拇指稍用力向左下推按,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至平复或有改善,手法告毕。复位后拇指在局部行分筋理筋手法,并点按风池、风府、太阳、睛明穴,用力揉按使颈部痉挛的肌肉得到松解。手法隔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使用葛根素粉针剂,每次0.4克,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
3 结果与结论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的疗效标准评定标准为: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感,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或头晕症状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昏沉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96%;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76%;两组在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3 结论牵引整脊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剧,颈性眩晕的患病率日渐增高,有资料表明,颈动脉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占脑梗死原因的30%。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多为中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上颈部劳损而致颈椎退行性变,导致骨赘形成,椎体滑移与失稳,椎动脉相对长度发生变化或扭曲,引起椎动脉受压或痉挛,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颈性眩晕。传统治疗的方法如推拿、牵引、理疗、药物仍然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尤其推拿手法治疗被予以较高的评价。中医认为,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头部为髓海之所在。头颈部基本手法能够理气止痛,疏通经脉,其经脉通畅,则气血上达,清窍得养,髓海充盛,功能正常。大量文献报道,推拿疗法可以调整颈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关系,理顺颈部软组织,改善颈椎病患者椎一基底系动脉供血,从而减少或消除各种发病因素。按揉法及后颈部拿法主要是作用于头大小直肌,通过刺激肌梭感受器,反射性地调节舒张,降低肌张力,改善了颈本体觉传人紊乱,维持反射平衡。另外,手法纠正了紊乱关节的异常传人形式对中枢的影响,我院针推科采用枕颌带牵引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及附属运动,通过一系列神经学及力学效应达到治疗目的,不仅可以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使狭窄的椎间孔增大,促进关节液流动,松解粘连,缓解疼痛,还可增加椎体反馈,缓解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受的刺激,改善血液的黏、聚、凝状态,利于水肿炎症吸收,还有助于改善阶段平衡,矫正失衡,调整颈椎序列,使痉挛或迂曲的椎动脉舒张,解除椎动脉所受的压迫,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而整脊疗法,即运用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将骨正位,筋归槽的一种推拿方式。一是通过纠正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失常,促进肌肉弹性恢复和血管畅通,恢复脊柱内外的动态平衡。二是促进被破坏的和阻断的联系再恢复,去除不合理的受力,改善小关节功能,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三是松解粘连,减轻椎动脉对交感神经刺激,达到活血、解痉、止痛、消除局部炎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促进督脉气血通畅,使病椎恢复正常,达到缓解颈性眩晕的症状、降低复发率的目的。总有效率均在96%以上,本手法治疗具有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而且疗效稳定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