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普绘本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的理解基础对其展开设计的。绘本主要体现形式为:简单明了、图文并茂、语言诙谐、可读性强等。在这一系列的优点支撑下,科普绘本适合低段小学生阅读。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科普绘本知识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环境的理解能力,还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普绘本;科学素养
在阅读教学工作开展中,科普绘本作为培养学生科学认知能力与科学素养的读物,受到了教师和儿童的一致好评。该读物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将从理论层面对其教学价值做出分析,然后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教学要点。
一、结合绘本特点,创新教学技巧
在科普类绘本教学中要注重不同题材绘本的编排特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科普类绘本的阅读。科普类绘本虽然可能为了科普性省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这不代表科普类绘本的讲解就会失去主线,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前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主题。
例如,在《太空》绘本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对太空的概念进行初步讨论,太空是什么?太空里面有什么?绘本的图画里都有哪些太空中的物体?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立体化的科普主题教学氛围。同时,尽量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呈现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科学学习。又如,在进行《昆虫村的技艺表演》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模仿昆虫的动作、叫声,而后在正式活动中以上台表演、你来模仿我来猜、小组竞赛等方式给学生呈现的机会。这样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表现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绘本阅读后,加入大量延伸活动,如制作昆虫标本,通过角色扮演表演昆虫村的故事等。
二、利用师生对话,走进绘本世界
科普绘本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不仅应带领学生阅读科学知识并进行解析,还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赏配图,让学生表达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以及通过对图画的配色和笔触来分析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会发现学生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主见,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引导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绘本课堂上积极与自己互动并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广阔的新天地。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涉及物理知识方面的阿基米德科普绘本系列来供学生阅读。这套绘本不仅生动详细阐释了科学知识,还涉及了社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绘本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这本书讲了怎样的科学知識,它在生活中产生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做些什么等问题,既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还起到了帮助学生活跃思维,鼓励学生边思考边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且不局限回答的人数,尤其是询问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时,鼓励学生发挥联系实际的能力来举一些生活中其他的例子,这样教学的效果不只局限于绘本内容的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更有效果。
三、挖掘绘本特色,确立教学目标
从科普绘本的教学目标来分析,教师对学生开展科普绘本教学需要结合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对其进行引导与培养。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科普绘本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度挖掘科普绘本中隐藏的知识内容,并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分析科学、探索科学的综合能力养成。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花园里有什么》这一绘本教学时,可以结合学校的花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此时,学生会回答说:“学校的花园里一年四季的花儿不断,而且每个季节的花儿都不同。所以学校的花园里有很多美丽的鲜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度教学,结合“学校的花园”对学生进行“科普绘本中的花园”知识教学。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花园里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有哪些东西是看不到的,却是真实存在的呢?”此时,学生会对其进行思考,并且会回答说:“在花园中,能够看得到的东西有勤劳的小蜜蜂,它们在采花蜜,还能看到美丽的鲜花,肥沃的泥土。而看不到的东西却可以用鼻子闻到,比如花香的味道,泥土的芬芳,昆虫的叫声等等。”在此,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在生活环境中,不一定是“眼见为实”,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却正是存在的东西,就如同鸟语花香一样,它们也是一种表现生命的方式。
综上所述,科普绘本其真正的意义并不是要让学生一定学会科学,懂得深奥的原理,而是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理性的视角细致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梁梅,黄蓉.读者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科普绘本的翻译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11):131-133.
[2]王钰卓,上官大堰.数字时代视阈下数字绘本的设计要素研究[J].设计,2019,32(22):131-133.
关键词:小学;科普绘本;科学素养
在阅读教学工作开展中,科普绘本作为培养学生科学认知能力与科学素养的读物,受到了教师和儿童的一致好评。该读物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将从理论层面对其教学价值做出分析,然后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教学要点。
一、结合绘本特点,创新教学技巧
在科普类绘本教学中要注重不同题材绘本的编排特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科普类绘本的阅读。科普类绘本虽然可能为了科普性省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这不代表科普类绘本的讲解就会失去主线,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前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主题。
例如,在《太空》绘本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对太空的概念进行初步讨论,太空是什么?太空里面有什么?绘本的图画里都有哪些太空中的物体?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立体化的科普主题教学氛围。同时,尽量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呈现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科学学习。又如,在进行《昆虫村的技艺表演》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模仿昆虫的动作、叫声,而后在正式活动中以上台表演、你来模仿我来猜、小组竞赛等方式给学生呈现的机会。这样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表现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绘本阅读后,加入大量延伸活动,如制作昆虫标本,通过角色扮演表演昆虫村的故事等。
二、利用师生对话,走进绘本世界
科普绘本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不仅应带领学生阅读科学知识并进行解析,还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赏配图,让学生表达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以及通过对图画的配色和笔触来分析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会发现学生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主见,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引导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绘本课堂上积极与自己互动并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广阔的新天地。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涉及物理知识方面的阿基米德科普绘本系列来供学生阅读。这套绘本不仅生动详细阐释了科学知识,还涉及了社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绘本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这本书讲了怎样的科学知識,它在生活中产生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做些什么等问题,既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还起到了帮助学生活跃思维,鼓励学生边思考边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且不局限回答的人数,尤其是询问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时,鼓励学生发挥联系实际的能力来举一些生活中其他的例子,这样教学的效果不只局限于绘本内容的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更有效果。
三、挖掘绘本特色,确立教学目标
从科普绘本的教学目标来分析,教师对学生开展科普绘本教学需要结合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对其进行引导与培养。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科普绘本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度挖掘科普绘本中隐藏的知识内容,并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分析科学、探索科学的综合能力养成。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花园里有什么》这一绘本教学时,可以结合学校的花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此时,学生会回答说:“学校的花园里一年四季的花儿不断,而且每个季节的花儿都不同。所以学校的花园里有很多美丽的鲜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度教学,结合“学校的花园”对学生进行“科普绘本中的花园”知识教学。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花园里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有哪些东西是看不到的,却是真实存在的呢?”此时,学生会对其进行思考,并且会回答说:“在花园中,能够看得到的东西有勤劳的小蜜蜂,它们在采花蜜,还能看到美丽的鲜花,肥沃的泥土。而看不到的东西却可以用鼻子闻到,比如花香的味道,泥土的芬芳,昆虫的叫声等等。”在此,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在生活环境中,不一定是“眼见为实”,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却正是存在的东西,就如同鸟语花香一样,它们也是一种表现生命的方式。
综上所述,科普绘本其真正的意义并不是要让学生一定学会科学,懂得深奥的原理,而是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理性的视角细致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梁梅,黄蓉.读者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科普绘本的翻译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11):131-133.
[2]王钰卓,上官大堰.数字时代视阈下数字绘本的设计要素研究[J].设计,2019,32(2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