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筑施工作为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关系着我国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企业信誉,因此如何做好建筑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质量管理与掌控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在开展工程质量掌控上,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相关质量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好工程质量影响性因素、工程质量掌控准则及工程质量责任系统。
(一)工程质量的特征。建筑工程自身的性质及建设生产特征对建筑工程质量特征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通常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生产的单件性;建筑产品外形的巨大、投入高、生产时间长、风险性大;建筑产品的社会性- 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因建筑工程具有的这些特征,这就致使建筑工程质量自身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建筑质量会受到设计水准、材料质量、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影响到建筑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为此,在建筑空间中往往把这些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统称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人是建筑工程中的中心性因素,人与工程建设决策者、管理者及操作者等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为此,建筑企业开展经营及专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体制。
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材料合格与否直接关乎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为此通常会说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机械因素在工程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指的是组体及配套工艺器械及各种器具;另一类是指运用中的各种器具设备。所以说机械设备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施工工艺方法指的是在工程实际作业中所运用的施工方案,其中包含组织方案,施工合理与否直接关乎着工程的总体质量。
环境因素:工程施工条件因素包含了施工技术环境、施工客观环境、地理环境、周遭环境等对工程质量所造成的环境因素。
(三)工程质量掌控准则。建筑业公认为,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主体监督性作用的是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在进行建筑质量掌控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准则:质量是首要的准则;其次是以人为中心;较为关键的是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作为参考;预防为主;工程作业当中加强质量掌控;质量标准化;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含了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所参与的各个单位所肩负的质量责任。参加建筑工程各方质量责任包括: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主办单位事建筑单位,它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章体制来对工程各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管等服务,对关键性器械、材料采购时按照相关指标来选择。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自身企业资质允许的区域内来接收有关建筑工程,供应的勘察、设计成果一定要真实可靠,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其企业资质允许的范围以内承担工程,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有关标准来进行工程作业,创建工程质量体制,严格把握施工工序管理。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要在其资质允许的范围内来承担监理任务,同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体制及相关技术标准,代表建筑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需要对所供应的产品质量承担责任,供应的设备质量要符合有关国家规定及该行业技术准求。
二、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一)建筑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建筑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原有的旧制度上,加以完善发展而来的,这必然会存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印记,同时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为此就存在一些封闭式管理及内部监管系统,很难将其进行划分、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上的监督。这样对创建科学的约束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有的政府执法单位工作力度不足,造成一些行业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制止,这将对工程质量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
(二)施工单位及施工技术工作者质量及法律理念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建筑企业所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同时明确了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当中的操作规范及有关程序。但是有的建筑企业及技术工作人员因法律理念浅薄,法律体制不健全,在工程作业中违背了有关操作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图纸来施工,所采取的技术不正确,更有甚者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存在,这样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质量事故频频发生。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体制不仅有助于建筑市场合理的进行科学管理,且对建筑各方总体素质的掌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很好的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方面。有的地方单位,因市场准入体制管理上的缺失,建筑企业中有虚假资质的情况存在,或者存在虚假证件、无证上岗的情况,这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对建筑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各个政府行政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工程质量的管理。纵使是一些工程单位确立的有关规范,但是从未真正的实施起来,为此就会有很多的质量问题存在。伴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前期的现状已经慢慢的产生了变化。所以一定要长时期的宣传贯彻《建筑法》,严谨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工程建设,着重将乡镇建筑项目加入程序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当中来;对于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建设、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严格查处;对建筑质量事故责任人员严格查处。唯有如此,才可以促使建筑质量管理做得更好,将工程质量放在工程的首位。
(二)各级建筑行政单位一定要加强企业管理,着重强化企业的资质管理,一定要杜绝无资质、低资质的施工单位扰乱建筑市场。真正的执行工程总承包制。承包单位一定要对工程质量全权负责,强化对分包单位的管理,避免不管理、不守法的情况出现。
(三)建筑企業一定要加强质量理念,创建质量管理体制,真正的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强化企业技术培训,严格要求有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完全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四)一定要科学掌控建筑单位的行为,避免不合理压价、垫资施工现象的出现,不可移易有肢解工程机工程的转包,避免减压质量的情况出现。
(五)强化材料检测,钢材、水泥这些关键性的建筑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掌控,一定要有材料出厂相关检测合格报告,要执行建筑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体制,强化施工作业的实际抽检制度。
(六)加强图纸会审制度,提升工程方案及施工图纸的会审质量,完全避免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产生。完全避免图纸在会审之前进行开工,与此同时要避免图纸出现会审走过场的情况。
(七)深入加强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监管覆盖率,一定要将建筑工程把握在政府质量的监督区域之内。经过监督检查促使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准。
四、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唯有严格的进行依法性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理念,加强施工管理强度,才能够促使建筑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促使建筑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2]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3]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延安大学学报,2005,(12).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质量管理与掌控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在开展工程质量掌控上,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相关质量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好工程质量影响性因素、工程质量掌控准则及工程质量责任系统。
(一)工程质量的特征。建筑工程自身的性质及建设生产特征对建筑工程质量特征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通常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生产的单件性;建筑产品外形的巨大、投入高、生产时间长、风险性大;建筑产品的社会性- 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因建筑工程具有的这些特征,这就致使建筑工程质量自身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建筑质量会受到设计水准、材料质量、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影响到建筑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为此,在建筑空间中往往把这些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统称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人是建筑工程中的中心性因素,人与工程建设决策者、管理者及操作者等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为此,建筑企业开展经营及专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体制。
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材料合格与否直接关乎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为此通常会说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机械因素在工程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指的是组体及配套工艺器械及各种器具;另一类是指运用中的各种器具设备。所以说机械设备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施工工艺方法指的是在工程实际作业中所运用的施工方案,其中包含组织方案,施工合理与否直接关乎着工程的总体质量。
环境因素:工程施工条件因素包含了施工技术环境、施工客观环境、地理环境、周遭环境等对工程质量所造成的环境因素。
(三)工程质量掌控准则。建筑业公认为,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主体监督性作用的是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在进行建筑质量掌控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准则:质量是首要的准则;其次是以人为中心;较为关键的是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作为参考;预防为主;工程作业当中加强质量掌控;质量标准化;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含了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所参与的各个单位所肩负的质量责任。参加建筑工程各方质量责任包括: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主办单位事建筑单位,它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章体制来对工程各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管等服务,对关键性器械、材料采购时按照相关指标来选择。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自身企业资质允许的区域内来接收有关建筑工程,供应的勘察、设计成果一定要真实可靠,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其企业资质允许的范围以内承担工程,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有关标准来进行工程作业,创建工程质量体制,严格把握施工工序管理。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要在其资质允许的范围内来承担监理任务,同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体制及相关技术标准,代表建筑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需要对所供应的产品质量承担责任,供应的设备质量要符合有关国家规定及该行业技术准求。
二、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一)建筑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建筑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原有的旧制度上,加以完善发展而来的,这必然会存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印记,同时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为此就存在一些封闭式管理及内部监管系统,很难将其进行划分、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上的监督。这样对创建科学的约束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有的政府执法单位工作力度不足,造成一些行业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制止,这将对工程质量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
(二)施工单位及施工技术工作者质量及法律理念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建筑企业所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同时明确了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当中的操作规范及有关程序。但是有的建筑企业及技术工作人员因法律理念浅薄,法律体制不健全,在工程作业中违背了有关操作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图纸来施工,所采取的技术不正确,更有甚者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存在,这样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质量事故频频发生。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体制不仅有助于建筑市场合理的进行科学管理,且对建筑各方总体素质的掌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很好的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方面。有的地方单位,因市场准入体制管理上的缺失,建筑企业中有虚假资质的情况存在,或者存在虚假证件、无证上岗的情况,这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对建筑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各个政府行政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工程质量的管理。纵使是一些工程单位确立的有关规范,但是从未真正的实施起来,为此就会有很多的质量问题存在。伴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前期的现状已经慢慢的产生了变化。所以一定要长时期的宣传贯彻《建筑法》,严谨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工程建设,着重将乡镇建筑项目加入程序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当中来;对于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建设、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严格查处;对建筑质量事故责任人员严格查处。唯有如此,才可以促使建筑质量管理做得更好,将工程质量放在工程的首位。
(二)各级建筑行政单位一定要加强企业管理,着重强化企业的资质管理,一定要杜绝无资质、低资质的施工单位扰乱建筑市场。真正的执行工程总承包制。承包单位一定要对工程质量全权负责,强化对分包单位的管理,避免不管理、不守法的情况出现。
(三)建筑企業一定要加强质量理念,创建质量管理体制,真正的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强化企业技术培训,严格要求有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完全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四)一定要科学掌控建筑单位的行为,避免不合理压价、垫资施工现象的出现,不可移易有肢解工程机工程的转包,避免减压质量的情况出现。
(五)强化材料检测,钢材、水泥这些关键性的建筑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掌控,一定要有材料出厂相关检测合格报告,要执行建筑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体制,强化施工作业的实际抽检制度。
(六)加强图纸会审制度,提升工程方案及施工图纸的会审质量,完全避免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产生。完全避免图纸在会审之前进行开工,与此同时要避免图纸出现会审走过场的情况。
(七)深入加强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监管覆盖率,一定要将建筑工程把握在政府质量的监督区域之内。经过监督检查促使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准。
四、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唯有严格的进行依法性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理念,加强施工管理强度,才能够促使建筑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促使建筑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2]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3]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延安大学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