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末生于成都,新闻与文学专业辍学生,曾工作生活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从事过啤酒小姐、演员、记者等职业,现定居北京,专职写作。已出版作品《小时候》《黑花黄》;2014年,时隔四年出版新书《不留心,看不见》。
桑格格这个名字,有段时间没听到了,之前偶尔能看到,也只是杂志的约稿。但看过她的文字,这个名字就不会忘掉,她就是这样的人。
2007年的时候读她的第一本书《小时候》,与其说着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简单童年,不如说是为她的经历和语气而惊喜。
经历前的形容词是“传奇”,是那些著名的段子们:“小时候……她在几个跟屁虫的手心上写下自己的姓,然后宣布:‘你们以后就是我的人了。’”“十几岁的桑格格自己跑去找电影导演:‘用我拍电影吧,我很有实力的,不用我是你的损失。’导演盯着她看,居然真的录用了”“她没有读完大学就跑到北京找工作,花了80元买一个假文凭,结果还没用上,就凭自己写的文字找到了一份在出版社的工作”……
语气前的形容词是“直白”,绿妖曾在对桑格格的专访中写道:“从容不迫地,用儿童般的透明和简单去回忆和描写,不解释,不嘲笑,也不伤感。那时的她也只有25岁而已,却已经脱离了青春写作的忧郁情调,和女作者容易陷入的悲情腔调。她说,‘华丽的,忧伤的,女孩儿气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去了。现在的文风是经过选择后的产物。跟小忧伤相比,我更喜欢举重若轻。’”
其实,是那时的她已经“脱胎换骨”。
那段经历以她和男友九色鹿(昵称“九大师”)的相遇开始,那之后有三年时间,她没有工作,就在九色鹿的家中默默地看书、看碟,“基本上等于在他那里上了个研究生……我很严肃,也很勤奋。而他是个好老师,会给我拉书单、拉一个学习计划……”到了2012年,这个曾说“买房,结婚,生孩子,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我跟九色鹿到80岁还在相守,那时婚姻才是爱情的婚姻,不是婚姻的婚姻。它才不会以它的重量压在爱情上面”的桑格格,与九色鹿领了结婚证。
她的经历算不上平顺:单亲家庭,从13岁起的学费就是自己赚,在各个城市间不停地游走,成为作家前做过啤酒小姐、演员、文案……可在她的书中,从未“直接把苦难端到台面上来”,更看不到一点点的自恋和自怜,有的只是四川人天性里的举重若轻。在新书《不留心 看不见》中,她甚至更加内敛。
告别段子式的写作,如今,桑格格笔下的故事更加完整,有了更浓厚的文学味道(有人说,这是她作品风格的形成标志),这背后,是四年的诗歌和文论阅读,是传统文化赋予她的更安静、深刻的视角,也有抑郁症过后更远的好奇心……
四年过去,她仍是那个童话女主角,但她的纯真有了分量,像“被生活细细筛过之后留下的结晶”。她的心也生了更深的根:“我在这世上充分地活着,看过周围那么多悲欢离合、枯荣生长后,我可以负责自己内心的快乐,不会被外界牵着走。”
别逼着自己非要“好”
CUTE:能问问你当初为什么从大学辍学,放弃那么安逸的四川,选择四处漂泊、不停求职的生活?
桑格格:好难回答啊……因为你已经设定了四川是“安逸”的,“四处漂泊、不停求职”是艰难的,对么?对于我而言,恰恰是相反的。难道有人从小到大完全对外面的世界不好奇么?漂泊多好玩啊,求职也是,反正一切都还没有开始,和这个世界玩玩看嘛!
CUTE:离开四川前你心里有恐惧么?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有没有害怕过未知的未来?
桑格格:其实我觉得可能是你的内心有恐惧、担心,所以才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告诉你,你得相信,世界上有一种人,她真的没有什么恐惧,也不觉得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就是漂泊,对于未来也不怎么去空想。她只是安安静静住在她自己平淡的每一天中,自得其乐,此心安处是故乡。我就是这样的。不是我有什么智慧,恰恰相反,我觉得是我脑子不够用,想不到为了未来恐惧。
CUTE:遇到九大师之后,你的改变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想过它是怎么发生的么?
桑格格:真正的爱情,其实不是“遇到”,而是潜意识中自我选定的一个世界,是必然。你愿意接受一个人,是因为对方代表着一个你愿意去往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别人对你的改变,而是你自己在选择自己的改变方式。九大师代表着我一直向往的深刻和真实,所以我对自己微博的简介是:她很严肃。
CUTE:大家都觉得你是在童话里,你现在的生活状态什么样?说说桑格格的“标准一天”?
桑格格:我的真实生活从表面上看很无聊很平淡,说白了就是待在家里看书,累了上网玩会儿或者睡觉。就这么简单。我不喜欢参加公共活动或者去人多的地方。出门一般就是去小区花园和菜市场或者门口的咖啡馆。我在哪里都能找到好玩的东西,比如,路上遇到一窝蚂蚁就能玩半天,我知道这没法邀请别人一起来玩,我也不好意思用一窝蚂蚁来款待朋友(虽然真的很好玩)……大人们喜欢玩的,在我看来,又花钱又没趣,比如艺术展览什么的。
CUTE: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旅行?你的旅行都是什么样的?
桑格格:对于我而言,旅行没有一般人觉得那样的浪漫啊释放啊的功能。我能待在家里就待着,实在要出门才出。真要说玩,我只喜欢去趟苏州,在园林里反复体味中国古山水的意境。我就这么点出息。大山大河我也会去,真去到哪里也被自然震撼,但是对于那些地方没有太多的向往。生活中哪里都是传奇,都是能让人驻足的风景,所以我并不着急去外面寻找,是所谓“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CUTE:感觉新书更厚重了,但即使是一般人看来很沉重的东西,你也能处理得很温暖、不消极,怎样做到的? 桑格格:内心不要扭曲。蚂蚁都知道向着光亮爬去,为什么人非要去到阴暗里才舒服呢?
CUTE:这几年看四川作家的作品,感觉你们特别达观,成长在四川对你的生活、写作有怎样的影响?
桑格格:四川人的个性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豁达,特别善于举重若轻地化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永远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这种性格在我的观念里根深蒂固,而且受益匪浅,所以我的写作不会直接把苦难端到台面上来。
让人快乐是一种慈悲,让自己快乐是一种智慧,与生活中的苦难斗智斗勇,这是“四川性格”给我和我的写作带来的财富。这是我们的初乳,我们的金钟罩,我感谢这个东西。
CUTE:生活中心情不好时你会怎么办?
桑格格:就踏踏实实地不好啊,别逼自己非要好。要知道好和不好,都不是永恒的,是相互交替的,安静平和地度过就好。
玩够了才会动笔写故事
CUTE:你笔下有很多很多好看的故事,是不是经历越多对于写作越好?
桑格格:经历得多当然非常好,但是每件事情不在于多,不在于你不停地换形式,在于你深刻地去体会它。哪怕就是去菜市场转一圈,你也能得到很多东西,所以还是在于你的仔细体会。
《不留心,看不见》里,豆豆、小黄猫还有好几件事情我都是写过的,是不断地把这些经历在脑海里“反刍”。如果以现在的经验还不能够深入理解它,那就只是记住它,在以后你能够理解的时候再去理解,一次次地理解……人这一辈子不可能穷尽太多的经验,得到什么你就要去充分地珍惜它。你只能把你经历的,好好经历,经历得不简单、不重复。
CUTE:“生命中不经意的妙趣,或是不可承受之轻,其实我们都记得,只是有时想不起来。”为什么你能“俯拾皆是”?
桑格格:不知道啊……按照九大师的说法,我们生活的世界之上是有个“超维世界”的,进到那里你就能进入所有的时间和地点,但唯有用“心”才能进到那里。
CUTE:在新书里第一次看到你的诗,为什么喜欢诗歌呢?你觉得什么样的诗算是好诗?
桑格格:诗是语言能达到的极致。我从小就爱读古诗,语文书发下来的时候,我就翻看这学期会学哪些古诗,然后幸福地等待上这几节课。写作就是一种无限接近表达准确的诱惑,好的诗,就是恰如其分又出人意料地达到了这个境界。
CUTE:在意很多人不读诗的现状么?
桑格格:这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事物都不被人了解,好在这对于诗歌或者其他美好事物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损失的是没有认识它们的人。甚至他们并不知自己错过了什么,那更没什么好说的。
CUTE:怎么看自己的“低产”“慢速”?看报道说你推掉了很多写作邀约,就为了让故事在心里慢慢成长,那么会在什么时机把它们写出来?
桑格格:我对于自己的低产是羞愧的,因为大部分时间我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在为了新故事冥思苦想,就是贪玩……故事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发芽,我以前会说它自然会有发芽的时间,不是我能掌握的;但坦白讲,只要我有勇气克服贪玩,把第一行字敲下来,它就发芽了。但就算敲下来,我又可能贪玩去了……所以,故事发芽的真正时机,可能就是等我玩够了的时候。
CUTE:你写作时有什么特殊习惯么?
桑格格:特殊习惯嘛,就是最好有个逼我交稿的死日期……我属于写前磨蹭、下笔飞快的类型。写的时候,喜欢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吃个零食抽根烟甚至淘个宝啥的。我要把奔涌的情绪控制住,别让情绪把写作淹没了。对了,我还有个特殊习惯,就是错别字多……
CUTE:对写作有规划么?说说你对写作的追求?
桑格格:我不规划自己的写作,但是我会保持和训练自己的敏锐,保持好奇心,永远不要麻木。好的写作,就是把生活消化得透透的,娓娓道来。
CUTE:朋友们对你写他们的故事都怎么说?
桑格格:他们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看了他们的故事喜欢他们。他们开始的微词(比如觉得我写得不够高大上什么的),都被这些被人喜爱的喜悦压了下去……当然也有低调的,不愿意接受世人膜拜的,我写他们的时候,就会保护他们的隐私,不会用真名。
CUTE:和读者有什么有趣的互动、故事么?
桑格格:有读者告诉我,我的书是她和爱人相爱的开始;也有读者告诉我,和恋人分开了,只留下了一本曾经一起读的书,那是我的书。这都很美好。我其实不是很积极和读者互动,我的文字就摆在那里,不需要我本人再去做什么。我本人的出现,其实还可能会破坏阅读这件事。除了新书出版,我也很少接受采访,在没有作品的时候,我不知道聊什么好,也没有表达的欲望。
CUTE:现在正在读的书有哪些?
桑格格:我手边的书,江弱水的《赖床》、德勒兹的《时间—影像》、陈丹青的《无知的游历》、小安的《等喝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