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妈妈,你好势利!”
“我伤心的时候你根本就没在意过!”
“我也希望能和你们说说心里话,可我放学回来你们说的都是老四样,洗澡、剪头发、喝牛奶、学习,天天如此,烦不烦啊,能换点新鲜的吗?”
……
儿子生气时无意间流露出的心里话,让我震惊!我,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竟然如此不堪吗?我以为,至少我是这样的:追着中央五套看各种体育赛事,会打乒乓喜欢羽毛球,跟他一起听各种神曲,给他讲笑话逗他乐,想着法子练习厨艺,甚至和他一起看《快乐大本营》看《一站到底》,努力区分科比、大胡子、火星人……我容易吗?我以为,这样的我,至少是属于这些词的,开明,平和,温柔,智慧,有趣,幽默……
势利?这么庸俗的词,怎么会用到我的身上呢?想起小时候,堂弟堂妹还有表弟表妹来我家玩,母亲对和她同姓的表弟表妹要更好一些,我私下觉得母亲那样做不公平,有点小心眼;每次去亲戚家吃饭,母亲老爱往我和弟弟碗里夹菜,大庭广众之下,我很难拒绝心中却很抗拒,觉得这样太自私太丢人,母亲怎么能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呢?对于母亲的看法,虽然认为是瑕不掩瑜,但也曾经暗暗地提醒过自己,以后长大了,做母亲了,绝对不能这么小心眼,不能这么小气,不能这么只想着自己的孩子。
现在,不知不觉地,我已经变成小时候不很喜欢的母亲样子了?
不过,好像是有点啊!一群人外出游玩,我的镜头总不知不觉地就对准了儿子,即使他很不喜欢,我还是追着他,想拍下他帅帅的模样,其他人的可爱与我何干呢?参加聚会的时候,有儿子爱吃的菜,我总忍不住提醒他多吃点儿,多希望他长胖一点啊,有时候剥好了虾习惯性地就往他碗里放,那可也是大庭广众之下啊,他会不会心里也很不以为然却只是无可奈何呢?更可怕的是,每次考试回来,一开始我总是心平气和地问成绩,可当分数不如我意时,根本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瞬间就换了脸色换了语气,有时还要旧账新账一起算,根本停不下来;而当他报出一个好分数时,我心中是多么欢喜啊,打心底里觉得儿子聪明好学……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势利”的呢?
2
“伤心的时候没有在意过”,是这样吗?小的时候,当儿子放学归来,打开门的一瞬间,看他一眼,听他说一句话,我就知道他的心情如何,那时我是多么投入地听他诉说给他安抚啊!如今呢?一个半大小子了,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了,闹什么情绪啊?再说,考试没考好,就当狠狠地反思啊!感情问题?一个男孩,应当拿得起放得下,对待友情心胸要开阔,对待异性,更当潇洒放下,男孩子怎么能轻易地儿女情长呢……这些,好像是我说过的话语吧,听听,多么高大上,又多么假大空。这又怎么能安抚好一个已经有独立想法的大孩子的内心呢?
如果不是儿子的提醒,让我从他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我还真以为自己顶着一个个挺美的标签呢。
难怪孩子这么越来越不听指挥了呢。你说要来个家庭聚会,他不乐意,说浪费时间,难得的周末他要自己独享,听音乐玩游戏见好朋友;你让他假期认真做好学习安排,手机交由大人保管,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他心中有数,凭什么要交手机,一点信任度都没有;你说一个孩子的品德很重要,父母说东不能西,他说那也得是在父母正确的前提下,既然大人能发脾气,孩子为什么就不能有情绪?你说少年的时候学习高于一切,周末应该去补补薄弱学科,他说周末既然是假期就当属于自由属于爱好,学生时光里为什么只能拥有学习一种单调的味道……
其实,这正是孩子独立的开始,是自我意识的成熟,而这段时光,也是孩子学习最辛苦的时候,父母更应该从精神上和心灵上关注他,引领他,真心地想想他的需要,让他获得某种内心的依靠。我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被分数迷了眼,一味地急功近利,那在儿子心中的角色大概也只能近于庸常的厨娘和保姆了。
想想看,孩子真的会不在乎成绩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成绩几乎就是全部,偶尔没考好,他表现出来的大大咧咧也许只是出于自尊的一种伪装;少年心事当如云,那份懵懂的情感,有多微妙就有多起伏吧,一颗少年的心,怎么能轻易地做到平静如水没有波澜呢?有多少难以说出口的烦恼和忧伤在心头默默辗转反复呢。这时候,他需要的是一种保护,一份善解人意,或者一些有趣的分享……然而,我什么也没有留意到,什么也没有做,也许,我还用某句或某些尖刻的话,往一个细微的伤口上撒了点小盐。
孩子给父母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一定不是凭空的吧。
也许,我们应该常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换成孩子的视角来回看一下自己的形象,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孩子一天天长大,渐渐有了独立的判断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爱和审美的需求,作为父母,不能再一味地要求孩子服从或改变,想要让他口服心服,也许更应该提升一下自己,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贴近孩子的内心,有效地解决问题,赢得孩子更多的尊重。否则,你以为的自己,和孩子心目中的你,有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妈妈,你好势利!”
“我伤心的时候你根本就没在意过!”
“我也希望能和你们说说心里话,可我放学回来你们说的都是老四样,洗澡、剪头发、喝牛奶、学习,天天如此,烦不烦啊,能换点新鲜的吗?”
……
儿子生气时无意间流露出的心里话,让我震惊!我,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竟然如此不堪吗?我以为,至少我是这样的:追着中央五套看各种体育赛事,会打乒乓喜欢羽毛球,跟他一起听各种神曲,给他讲笑话逗他乐,想着法子练习厨艺,甚至和他一起看《快乐大本营》看《一站到底》,努力区分科比、大胡子、火星人……我容易吗?我以为,这样的我,至少是属于这些词的,开明,平和,温柔,智慧,有趣,幽默……
势利?这么庸俗的词,怎么会用到我的身上呢?想起小时候,堂弟堂妹还有表弟表妹来我家玩,母亲对和她同姓的表弟表妹要更好一些,我私下觉得母亲那样做不公平,有点小心眼;每次去亲戚家吃饭,母亲老爱往我和弟弟碗里夹菜,大庭广众之下,我很难拒绝心中却很抗拒,觉得这样太自私太丢人,母亲怎么能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呢?对于母亲的看法,虽然认为是瑕不掩瑜,但也曾经暗暗地提醒过自己,以后长大了,做母亲了,绝对不能这么小心眼,不能这么小气,不能这么只想着自己的孩子。
现在,不知不觉地,我已经变成小时候不很喜欢的母亲样子了?
不过,好像是有点啊!一群人外出游玩,我的镜头总不知不觉地就对准了儿子,即使他很不喜欢,我还是追着他,想拍下他帅帅的模样,其他人的可爱与我何干呢?参加聚会的时候,有儿子爱吃的菜,我总忍不住提醒他多吃点儿,多希望他长胖一点啊,有时候剥好了虾习惯性地就往他碗里放,那可也是大庭广众之下啊,他会不会心里也很不以为然却只是无可奈何呢?更可怕的是,每次考试回来,一开始我总是心平气和地问成绩,可当分数不如我意时,根本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瞬间就换了脸色换了语气,有时还要旧账新账一起算,根本停不下来;而当他报出一个好分数时,我心中是多么欢喜啊,打心底里觉得儿子聪明好学……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势利”的呢?
2
“伤心的时候没有在意过”,是这样吗?小的时候,当儿子放学归来,打开门的一瞬间,看他一眼,听他说一句话,我就知道他的心情如何,那时我是多么投入地听他诉说给他安抚啊!如今呢?一个半大小子了,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了,闹什么情绪啊?再说,考试没考好,就当狠狠地反思啊!感情问题?一个男孩,应当拿得起放得下,对待友情心胸要开阔,对待异性,更当潇洒放下,男孩子怎么能轻易地儿女情长呢……这些,好像是我说过的话语吧,听听,多么高大上,又多么假大空。这又怎么能安抚好一个已经有独立想法的大孩子的内心呢?
如果不是儿子的提醒,让我从他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我还真以为自己顶着一个个挺美的标签呢。
难怪孩子这么越来越不听指挥了呢。你说要来个家庭聚会,他不乐意,说浪费时间,难得的周末他要自己独享,听音乐玩游戏见好朋友;你让他假期认真做好学习安排,手机交由大人保管,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他心中有数,凭什么要交手机,一点信任度都没有;你说一个孩子的品德很重要,父母说东不能西,他说那也得是在父母正确的前提下,既然大人能发脾气,孩子为什么就不能有情绪?你说少年的时候学习高于一切,周末应该去补补薄弱学科,他说周末既然是假期就当属于自由属于爱好,学生时光里为什么只能拥有学习一种单调的味道……
其实,这正是孩子独立的开始,是自我意识的成熟,而这段时光,也是孩子学习最辛苦的时候,父母更应该从精神上和心灵上关注他,引领他,真心地想想他的需要,让他获得某种内心的依靠。我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被分数迷了眼,一味地急功近利,那在儿子心中的角色大概也只能近于庸常的厨娘和保姆了。
想想看,孩子真的会不在乎成绩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成绩几乎就是全部,偶尔没考好,他表现出来的大大咧咧也许只是出于自尊的一种伪装;少年心事当如云,那份懵懂的情感,有多微妙就有多起伏吧,一颗少年的心,怎么能轻易地做到平静如水没有波澜呢?有多少难以说出口的烦恼和忧伤在心头默默辗转反复呢。这时候,他需要的是一种保护,一份善解人意,或者一些有趣的分享……然而,我什么也没有留意到,什么也没有做,也许,我还用某句或某些尖刻的话,往一个细微的伤口上撒了点小盐。
孩子给父母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一定不是凭空的吧。
也许,我们应该常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换成孩子的视角来回看一下自己的形象,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孩子一天天长大,渐渐有了独立的判断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爱和审美的需求,作为父母,不能再一味地要求孩子服从或改变,想要让他口服心服,也许更应该提升一下自己,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贴近孩子的内心,有效地解决问题,赢得孩子更多的尊重。否则,你以为的自己,和孩子心目中的你,有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