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在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路径研究进行详细的讨论和阐释。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路径
   从传统意义上讲,核心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正确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健康的人格。从深层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自身的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不够清晰、明确,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对自身的管理,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行为。与此同时,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部分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时间,这使得家长在纠正孩子行为等方面手足无措,使孩子错误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坏习惯慢慢积累,则很难改变,会十分影响学生后期的发展。对此,在小学这个黄金阶段,教师充分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将更具针对性,可以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弥补家长教育的不足,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推动其健康成长,使其能够受益终身。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措施
   教育需要多方共举,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加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多方充分发挥作用。
   1.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对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课堂上加强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并以此规范自身行为。同时,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监督,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例如,如果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有意无意地捡起垃圾并扔进垃圾桶,通过日常小事感染学生,推动其落实到自身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正确地和学生交流,采用正确的语气和语调,讲话要温和,让学生明白大声讲话是不对的,会影响他人,帮助学生改变不良行为,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靠强制的方式,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和纠正。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帮助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并纠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自身的问题,及时反省自身行为,养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针对《论语》中有哲理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现其中体现的良好行为习惯,鼓励其说出自身的不足,推动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家校共举,推动教育更加全面化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上,家长和教师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家长缺乏对学生的教育,使一些学生在学校中懂事,但在家庭中却蛮横无理,缺乏教养。这是家长教育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此,需要家校共举,引导家长对学生加强教育,对子女严格要求,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行为,使其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一致。推动教育全面化进行,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无缝衔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对此,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楷模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激发其主动性,家校共举,推动教育全面化,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严玉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0(5):59.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立项号:GS[2020]GHB12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学生而言,家庭与学校是其最基本的兩个生活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事物与明辨是非的重要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但从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实际情况分析,部分家庭缺少相应的教育意识,未能真正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格局。基于此,对提高家校共育水平的相关策略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小学;策略   家庭与学校可以通力合作
摘 要:少先队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开展活动时,要协调各部门关系,得到学校的支持,也要依靠少先队自身的工作储备和积极努力。活动的开展除了要靠加强对少先队的管理,还要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调动所有队员的参与兴趣。同时,辅导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树立榜样,发挥教师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榜样作用。只有多方配合,才能开展好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教育作用。探讨如何运用
摘 要:在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针对目前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创新民乐团组建教学的策略进行简单的阐述,希望对我国民乐团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乐团;组建;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越发引起关注。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民乐团
摘 要:立足小学体育教研实际情况,从教研生态圈的构建切入,从“构建良好教研氛围”“提升体育教研质量”以及“作用体育实际教学”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教研生态圈指导下高效开展小学体育教研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及其价值进行了梳理、探索与归纳。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研;教研生态圈;教研氛围;教研质量;实际教学   教研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研生态圈是指,教研活动得以良好进行与循环,促进学生
摘 要:通过对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的考察,探讨以上两种句式在跨语言中的类型特征。研究发现,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是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来编码动词,进而通过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两种句式。并通过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编码类型、概念关联、句式关系模式以及两种句式的演变路径等方面,归纳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  关键词
摘 要:红领巾教育是每个人在小学阶段接受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如何处理好“分批入队”与“全童入队”的关系是现代少先队员教育中的首要难题。   关键词:阶梯式入队;少先队员;分层教育;体系研究   一、“分批入队”与“全童入队”的利与弊   倘若在校园实行“分批入队”,部分不在入队行列的孩子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自卑心理。但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些适当的“挫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老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摘 要:想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围绕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教学,从实践探究的视角出发,在问题驱动下促发科学探究真正地发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还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课;问题驱动   小学科学教学强调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且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有清晰有序的流程,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可
摘 要:主题探究型少先队活动能够有效培养队员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少先队员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开展主题探究型少先队活动时,应从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环节、成果展示以及活动总结五个方面入手,明确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关键词:主题探究;少先队活动;整体推进;策略   本文所探究的是基于主题探究型的少先队活动,将少先队员分成若干小队
摘 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对学生开展道德品质的教育,需要通过生活中的锻炼,让学生对生活有真切的感知和体验,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交往中,不断得到锻炼。就劳动教育如何促进县镇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县镇学生;德育发展   学校德育的内容广泛,最核心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一定是别人学习的对象;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但会受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