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茫茫群山中,阳光如水般倾泻下来,空气是透明的,带着牧草的青涩。山脉绵延不断不知哪里是尽头,山峰上还有未消融的残雪,高原湖像镜子一样映着白云,野花开得寂寞而热烈。任何一个角度看到的都是完美的,完满得不真实。那些原本极其重要的,化解不开的人和事,突然就在那一刻释怀了,放下了,像太阳一出来幽谷里的岚烟就散了一般。
到维也纳听音乐
很多人说,维也纳绿树成荫,多瑙河上每日必演奏《蓝色多瑙河》。于是臆想中,维也纳每一个空气分子里都流淌着音符和浪漫的东西。
两百多年以来,音乐一直是维也纳的命脉。一些古老的音乐至今仍充满活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国家歌剧院的精湛表演早已享誉全球,维也纳爱乐乐团是全世界一流的知名乐团。无论是国外来的作曲家,外省来的作曲家还是维也纳土生土长的作曲家,其创作的作品是一流的,上演的节目更是精品,经久不衰。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莫扎特的《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都使维也纳在音乐中找到了她的灵魂,她也正是用音乐征服了全世界。
到维也纳一定要听一场音乐会,当然新年音乐会是很难有机会到现场欣赏的,因为该音乐会门票不仅很贵且两年之前就已被预订销售一空。但世界一流的国家歌剧院每年演出300天,每天曲目不同,你总会赶上你喜欢的那一夜。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场合会让你感到你是在音乐海洋中徜徉。
在马路边、地铁站、娱乐广场、酒吧甚至乡村小道上,你会随时发现许多歌手和演奏员,艺术水平之高令人驻足。他们不是以挣钱为目的,而是在自娱自乐或寻觅知音。每逢夏天,你都可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的音乐电影节欣赏杰出的管弦乐团和指挥家们的精彩演出,观赏露天电影。
教堂音乐会也该去体验一下,那庄严的仪式,唱诗班高超的技艺以及虔诚的人们,会让你感受到宗教音乐的魅力。
剧终,意犹未尽之时,最好就去旁边的老咖啡馆喝上一杯,这是维也纳人看完歌剧通常的节目。据说不少著名音乐家在音乐会开场前都会到这些百年老店喝上一杯。
茵河上的桥 因斯布鲁克
汽车穿过盘山公路中的无数隧道,渐渐贴近阿尔卑斯山山脉,路两旁的绿地风景越来越好。途中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青草地,交错地排立着丛丛深绿色的树林,在青色、深绿色的美丽田野里,散落着星罗棋布的欧洲人家的红顶白墙尖顶小别墅。
我们在细雨蒙蒙的暮色中来到因斯布鲁克。走进弥漫小雨中看此城风景,街两旁都是不超过五楼高的房子。在一幢茜红色镶黑边的S型小楼旁,是一幢黄色镶白色窗的H型房子,接着紧挨着是灰绿色、淡蓝色和土黄色的小楼。在一条街上,几乎没有两幢色彩相同的房屋。
在这座意为“茵河上的桥”的城市里,S型、H型、波浪型的巴洛克建筑保持着它最初、最完整的原形。蔚蓝清透的茵河在茂密绿树的掩映下穿过整座小城。
这里气候宜人,带着阿尔卑斯山上雪水的茵河从城中流过,带走了热量,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沿河漫步,在奔流而过的河流悦耳的哗哗声中,感到心旷神怡的宁静。漫步在城中的马路上,就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上的残雪,它把层层叠叠的森林衬托得更清新脱俗,把覆盖着如茵绿草的山坡衬托得更鲜艳夺目,形成一种绝美的山城气氛。生活在这里不是“过”着,而是“流淌”着,从婴儿到耄耋老人,因斯布鲁克人好像就这样慢悠悠、笑着过了一生。
有一句这样的话:“奥地利的风情都写在因斯布鲁克的脸上”。因斯布鲁克,充满典型欧洲典雅风情的城市景色,在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
萨尔斯堡 让时光倒流
沿着汹涌的多瑙河行进,一路上与阿尔卑斯山同行,山上的银顶闪烁异彩,山下的树木组成色彩浓郁的画廊。就在细雨迷蒙的烟霭中,萨尔茨堡已遥遥可望了。
刚刚放下行李,我们就冒着零星的小雨,走过萨尔斯河上彩虹一样的悬桥,进入中世纪石块铺就的老巷,去寻找关于这个城市的许多故事。充满故事的城市,才有永恒的美丽。
在流传的故事中,萨尔斯堡仿佛就是浪漫和古典的隐语。处身这个小城的清冷和古旧中,即使近得可以触摸她的绝壁老墙,似乎总是隔着距离。我们就好像一群闯入画卷的陌生人,被风景环绕,却始终是观众。
新城古城以萨尔河为界,老城房屋参差有致。这座古老的城市,人们依然生活在其中的建筑至少有300年历史,抬头可见一座安静的楼房上赫然写着1258或者1407,那是建成的年代。穿行其间,中世纪的铸铁招牌也还亮铮铮地挂在那些老店之上。
大片大片的绿草地上随意散布着几张木桌椅,正是晚餐后悠闲的时光,音乐、啤酒混着青草香让人恍惚。闻名遐迩的贺亨堡就在不远的山丘上,它始建于1077年,是俯瞰整个萨尔斯堡迷人景色的最佳地点。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上面,整个城堡已沉浸在暮色里。少了白天的人流,古堡一下子空旷清净了许多。三两个异乡人骑在古墙上,弹拨着好听的吉他,轻唱着古老的歌谣。月光把歌者与听者的身影投在壁垒上,形成一幅美妙的剪影。不知从城里的哪个角落又飘来高亢咏叹调,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水样的温柔……
把孤独丢进风中
奥地利的高山和高质量的盘山公路,吸引了无数的摩托车运动爱好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追风逐日的快感。坐在露天的饭店咖啡厅里,停车场里那些闪闪发光的摩托车背衬着青山白云,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当那些机车手带着引擎的轰隆声飞驰而来时,那种纵横天下的狂放也如风而至。每逢周末。他们总是三五成群的组成队,有着全套考究的装备,头盔、手套、墨镜、黑色的皮衣皮裤,脖子上一条鲜艳的丝巾。摩托车运动就像是一条精神通道,它的极速刺激,它的生死体验,将人们从西装领带办公室里剥离出来,并在大自然中最大程度的释放自己。永远延伸的地平线,蜿蜒无尽的公路,机车手们因此而走到一起,正如他们的口号一样:“把孤独丢进风中”。
克兰布斯祭典仪式
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冬季气候寒冷,皑皑白雪覆盖着高山和峡谷,因此当地居民习惯上把冬天称为魔鬼来访的季节,除去城市居民冬天愿意到山区度假尽情滑雪以外,当地居民都希望冬天早日过去。克兰布斯祭典就是在初冬举行的一种驱鬼仪式。
每年12月5日奥地利阿尔卑斯山村居民都沉醉于隆重、神秘、欢乐的气氛之中。傍晚时候由“鬼访、鬼闹和驱鬼”三部曲组成的克兰布斯祭典开始了。几个装扮成精灵夏卜的人最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身着稻草制成的长至脚面的蓑衣,头上戴着稻草捆成的高帽,手边还绑着两根一二米高的犄角。这些夏卜手中各拿一根鞭子,一边走一边抽,发出啪啪的响声。这几个夏卜的出现告诉人们冬天是有魔鬼和精灵来访的,每个村民都要洁身自爱。
夏卜消失后,一队由各路神灵组成的游行队伍相继出现,走在前边的是日耳曼神奥汀,他身着裘皮服装,头戴皮帽,骑着一匹“白马”,雄赳赳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随后是背上长双翼的天使,善良的圣诞老人,以及死神和骑士等等。他们来到村中古堡,餐厅里坐着正在喝酒的男人以及等候圣诞老人祝福的妇女和孩子。
而后化装成神父和无赖的演员开始演出寓意深刻的短剧。无赖不信上帝,不听神父规劝,给全村人带来灾难。此时,几十个头戴面具的魔鬼出现在大厅里,它们手持扫把袭击餐厅里所有的人,同时,发出各种声音恫吓小孩。在这关键时刻,圣诞老人、奥汀、骑士以及神父奋力驱走恶魔,重新给人们带来幸福,无赖汉得到应有的惩罚,死神砍断他的双手并把他带到地狱去受罪。
到维也纳听音乐
很多人说,维也纳绿树成荫,多瑙河上每日必演奏《蓝色多瑙河》。于是臆想中,维也纳每一个空气分子里都流淌着音符和浪漫的东西。
两百多年以来,音乐一直是维也纳的命脉。一些古老的音乐至今仍充满活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国家歌剧院的精湛表演早已享誉全球,维也纳爱乐乐团是全世界一流的知名乐团。无论是国外来的作曲家,外省来的作曲家还是维也纳土生土长的作曲家,其创作的作品是一流的,上演的节目更是精品,经久不衰。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莫扎特的《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都使维也纳在音乐中找到了她的灵魂,她也正是用音乐征服了全世界。
到维也纳一定要听一场音乐会,当然新年音乐会是很难有机会到现场欣赏的,因为该音乐会门票不仅很贵且两年之前就已被预订销售一空。但世界一流的国家歌剧院每年演出300天,每天曲目不同,你总会赶上你喜欢的那一夜。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场合会让你感到你是在音乐海洋中徜徉。
在马路边、地铁站、娱乐广场、酒吧甚至乡村小道上,你会随时发现许多歌手和演奏员,艺术水平之高令人驻足。他们不是以挣钱为目的,而是在自娱自乐或寻觅知音。每逢夏天,你都可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的音乐电影节欣赏杰出的管弦乐团和指挥家们的精彩演出,观赏露天电影。
教堂音乐会也该去体验一下,那庄严的仪式,唱诗班高超的技艺以及虔诚的人们,会让你感受到宗教音乐的魅力。
剧终,意犹未尽之时,最好就去旁边的老咖啡馆喝上一杯,这是维也纳人看完歌剧通常的节目。据说不少著名音乐家在音乐会开场前都会到这些百年老店喝上一杯。
茵河上的桥 因斯布鲁克
汽车穿过盘山公路中的无数隧道,渐渐贴近阿尔卑斯山山脉,路两旁的绿地风景越来越好。途中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青草地,交错地排立着丛丛深绿色的树林,在青色、深绿色的美丽田野里,散落着星罗棋布的欧洲人家的红顶白墙尖顶小别墅。
我们在细雨蒙蒙的暮色中来到因斯布鲁克。走进弥漫小雨中看此城风景,街两旁都是不超过五楼高的房子。在一幢茜红色镶黑边的S型小楼旁,是一幢黄色镶白色窗的H型房子,接着紧挨着是灰绿色、淡蓝色和土黄色的小楼。在一条街上,几乎没有两幢色彩相同的房屋。
在这座意为“茵河上的桥”的城市里,S型、H型、波浪型的巴洛克建筑保持着它最初、最完整的原形。蔚蓝清透的茵河在茂密绿树的掩映下穿过整座小城。
这里气候宜人,带着阿尔卑斯山上雪水的茵河从城中流过,带走了热量,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沿河漫步,在奔流而过的河流悦耳的哗哗声中,感到心旷神怡的宁静。漫步在城中的马路上,就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上的残雪,它把层层叠叠的森林衬托得更清新脱俗,把覆盖着如茵绿草的山坡衬托得更鲜艳夺目,形成一种绝美的山城气氛。生活在这里不是“过”着,而是“流淌”着,从婴儿到耄耋老人,因斯布鲁克人好像就这样慢悠悠、笑着过了一生。
有一句这样的话:“奥地利的风情都写在因斯布鲁克的脸上”。因斯布鲁克,充满典型欧洲典雅风情的城市景色,在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
萨尔斯堡 让时光倒流
沿着汹涌的多瑙河行进,一路上与阿尔卑斯山同行,山上的银顶闪烁异彩,山下的树木组成色彩浓郁的画廊。就在细雨迷蒙的烟霭中,萨尔茨堡已遥遥可望了。
刚刚放下行李,我们就冒着零星的小雨,走过萨尔斯河上彩虹一样的悬桥,进入中世纪石块铺就的老巷,去寻找关于这个城市的许多故事。充满故事的城市,才有永恒的美丽。
在流传的故事中,萨尔斯堡仿佛就是浪漫和古典的隐语。处身这个小城的清冷和古旧中,即使近得可以触摸她的绝壁老墙,似乎总是隔着距离。我们就好像一群闯入画卷的陌生人,被风景环绕,却始终是观众。
新城古城以萨尔河为界,老城房屋参差有致。这座古老的城市,人们依然生活在其中的建筑至少有300年历史,抬头可见一座安静的楼房上赫然写着1258或者1407,那是建成的年代。穿行其间,中世纪的铸铁招牌也还亮铮铮地挂在那些老店之上。
大片大片的绿草地上随意散布着几张木桌椅,正是晚餐后悠闲的时光,音乐、啤酒混着青草香让人恍惚。闻名遐迩的贺亨堡就在不远的山丘上,它始建于1077年,是俯瞰整个萨尔斯堡迷人景色的最佳地点。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上面,整个城堡已沉浸在暮色里。少了白天的人流,古堡一下子空旷清净了许多。三两个异乡人骑在古墙上,弹拨着好听的吉他,轻唱着古老的歌谣。月光把歌者与听者的身影投在壁垒上,形成一幅美妙的剪影。不知从城里的哪个角落又飘来高亢咏叹调,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水样的温柔……
把孤独丢进风中
奥地利的高山和高质量的盘山公路,吸引了无数的摩托车运动爱好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追风逐日的快感。坐在露天的饭店咖啡厅里,停车场里那些闪闪发光的摩托车背衬着青山白云,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当那些机车手带着引擎的轰隆声飞驰而来时,那种纵横天下的狂放也如风而至。每逢周末。他们总是三五成群的组成队,有着全套考究的装备,头盔、手套、墨镜、黑色的皮衣皮裤,脖子上一条鲜艳的丝巾。摩托车运动就像是一条精神通道,它的极速刺激,它的生死体验,将人们从西装领带办公室里剥离出来,并在大自然中最大程度的释放自己。永远延伸的地平线,蜿蜒无尽的公路,机车手们因此而走到一起,正如他们的口号一样:“把孤独丢进风中”。
克兰布斯祭典仪式
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冬季气候寒冷,皑皑白雪覆盖着高山和峡谷,因此当地居民习惯上把冬天称为魔鬼来访的季节,除去城市居民冬天愿意到山区度假尽情滑雪以外,当地居民都希望冬天早日过去。克兰布斯祭典就是在初冬举行的一种驱鬼仪式。
每年12月5日奥地利阿尔卑斯山村居民都沉醉于隆重、神秘、欢乐的气氛之中。傍晚时候由“鬼访、鬼闹和驱鬼”三部曲组成的克兰布斯祭典开始了。几个装扮成精灵夏卜的人最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身着稻草制成的长至脚面的蓑衣,头上戴着稻草捆成的高帽,手边还绑着两根一二米高的犄角。这些夏卜手中各拿一根鞭子,一边走一边抽,发出啪啪的响声。这几个夏卜的出现告诉人们冬天是有魔鬼和精灵来访的,每个村民都要洁身自爱。
夏卜消失后,一队由各路神灵组成的游行队伍相继出现,走在前边的是日耳曼神奥汀,他身着裘皮服装,头戴皮帽,骑着一匹“白马”,雄赳赳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随后是背上长双翼的天使,善良的圣诞老人,以及死神和骑士等等。他们来到村中古堡,餐厅里坐着正在喝酒的男人以及等候圣诞老人祝福的妇女和孩子。
而后化装成神父和无赖的演员开始演出寓意深刻的短剧。无赖不信上帝,不听神父规劝,给全村人带来灾难。此时,几十个头戴面具的魔鬼出现在大厅里,它们手持扫把袭击餐厅里所有的人,同时,发出各种声音恫吓小孩。在这关键时刻,圣诞老人、奥汀、骑士以及神父奋力驱走恶魔,重新给人们带来幸福,无赖汉得到应有的惩罚,死神砍断他的双手并把他带到地狱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