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生态河道的概述入手,针对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生态河道;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一、生态河道的概述
1、生态河道的功能
1.1基本功能
生态河道一般遵从原始河道的走向,河道更加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多变,河岸被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地减缓河水的流速,消减洪水的能量,实现河道基本功能的发挥。
1.2生态功能
生态河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里面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生物内部有着复杂的食物链,通过这个食物链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并与环境相互影响和制约,不断演变,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保证河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河道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没有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隔离。它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也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协调,影响着周围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1]。
1.3防治污染功能
生态河道能够充分利用原生的自然环境,河道的生态系统内的水—土—生物能够进行良好的物质循环,充分发挥了自然河道的自净功能,防止河道水质恶化、陆地污染,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不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造成干扰与破坏。
1.4景观功能
生态河道的景观能够与周围融为一体,为人们提供健康、美丽、舒适的娱乐休闲场所,营造优美自然的水边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河道周围可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
2、护坡形式
传统的浆砌块石、混凝土护坡山于透水性和柔韧性差,阻碍了水陆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河道治理己不能满足生态要求。近年来,生态护坡技术已成为河道治理工程的创新内容,其遵循的主要原则是规模最小化外型缓坡化,内外透水化,表面粗糙化,材质自然化等;最终目标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亦即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同时大量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生活空间。目前,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单纯植物护坡、干砌块石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宾格网石笼护坡、生态砌块护坡、抗冲生物毯护坡等。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应根据各种护坡形式的特点(表1),并结合河段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坡种类。
二、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1、生态护坡绿化技术的类型
根据国内外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将以植物为主体结构的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分为三类: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日。
1.1全系列生态护坡
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是从坡脚至坡顶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乔、灌、草)等一系列护坡植物,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兼顾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挺水、浮叶以及沉水植物,能有效减缓波浪对坡岸水位变动区的侵蚀。坡面常水位以上种植耐湿性强、固土能力强的草本、灌木及乔木,共同构成完善的生态护坡系统,既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又能美化河岸景观。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主要应用在那些出现表层土壤侵蚀、植被稀少、景观要求较高的河段。
1.2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种边坡生物防护工程技术。它采用有生命力的植物根、茎(杆)或完整的植物体作为结构的主要元素,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序列将创门扦插、种植或掩埋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实现稳定和加固边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生态修复。这类护坡结构稳定、养护要求低、生境恢复快、费用低廉、景观效果较好。土壤生物工程一般采用速生类的本地植物作为护坡的主要结构,如杨、柳等,主要有活枝扦插、柴笼以及灌丛垫三种工程类型。种植方式各不相同。该类技术一般运用在土壤侵蚀较严重、土质松散、景观要求较低的郊区河段。
1.3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
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是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式生态护坡技术。这种生态护坡技术强调活性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技术核心是植生基质材料,依命锚杆、植生基质、复合材料网和植被的共同作用,达到对坡面进行绿化和防护的目的。该技术主要用于修复那些侵蚀非常严重、出现整体滑塌的陡坡。
2、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植物是进行生态河道坡岸绿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具体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的生态习性必须与立地条件相适应。植物种类不同,其生态习性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应根据河道的立地条件,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比如,沿海区河道土壤含盐量较高,应选用耐盐性的植物种类才能生存,如木麻黄、怪柳、盐地碱蓬等,否则不易成活或生长不良。河道常水位附近土壤含水量较高,应选择耐水湿的植物种类,如水杉、银叶柳、蒲苇等。
2.2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众所周知,植物具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等多功能。从生态适应性的角度看,在同一条河道内应该有多种适宜的植物。河道生态建设植物措施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植物固土护坡、保持水土、缓冲过滤、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因此植物种类选择应把植物的生态功能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实际需要优先选择在某些生态功能方面优良的植物种类,如南川柳、狗牙根等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效果。其次,根据河道的主导功能和所处的区域不同,兼顾植物种类的经济功能等,如山区河道可以选用生态经济植物杨梅、油桐等。
2.3乡土植物为主原则
乡土植物是指当地固有的、自然分布于本地的植物。与外来植物相比,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因此,在河道生态建设中,应用乡土植物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减少病虫害,降低植物管护成本。另外,乡土植物能代表当地的植被文化并提现地域风情,在突出地方景观特色方面具有外来植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土植物在河道建设中不仅具有一般植物的防护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因此,选用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往往不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低,抗性差,管护成本较高,不宜大量应用。外来植物中,有一些种类生态适应性和竞争力特别强,又缺少天敌,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这类植物绝对不能引入。对于那些被实践证明不会引起生态入侵的优良外来植物种类,也是可以采用的。
3、注重生态河道坡岸绿化技术应用的措施
首先,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其次,运用自然型坡岸绿化处理方法,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体现具有当地特色的河道绿化景观。因为河床大部分时间是枯水季,所以在不影响河道功能的前提下,河床的植物种类选择呼和浩特乡土植物,采用萱草、沙地柏、绿景天等绿化景观构成铺成流畅的线型,体现出线型组合的韵律感。不同颜色的植物分割出的富有层次、韵律变化的护坡景观[2]。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在护坡及河底种植紫苜蓿、黄苜蓿,交错种植,打造丰富的景观形态。最后,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植物的生态种植最大限度的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尊重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塑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景观,同时兼顾到区域本身内部的能量与生态循环,这是生态原则的本质体现。在植物选择上同时考虑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粉尘与废气污染,形成良好的河道环境。
三、结束语
当前,生态河道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道的生态化和美观性程度的增加,因此,生态河道坡岸绿化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广琦,邵飞,崔心红.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J].中国园林,2008,11:66-70.
[2]林亚聪.关于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合理应用绿化技术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0,08:187.
【关键词】 生态河道;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一、生态河道的概述
1、生态河道的功能
1.1基本功能
生态河道一般遵从原始河道的走向,河道更加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多变,河岸被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地减缓河水的流速,消减洪水的能量,实现河道基本功能的发挥。
1.2生态功能
生态河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里面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生物内部有着复杂的食物链,通过这个食物链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并与环境相互影响和制约,不断演变,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保证河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河道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没有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隔离。它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也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协调,影响着周围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1]。
1.3防治污染功能
生态河道能够充分利用原生的自然环境,河道的生态系统内的水—土—生物能够进行良好的物质循环,充分发挥了自然河道的自净功能,防止河道水质恶化、陆地污染,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不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造成干扰与破坏。
1.4景观功能
生态河道的景观能够与周围融为一体,为人们提供健康、美丽、舒适的娱乐休闲场所,营造优美自然的水边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河道周围可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
2、护坡形式
传统的浆砌块石、混凝土护坡山于透水性和柔韧性差,阻碍了水陆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河道治理己不能满足生态要求。近年来,生态护坡技术已成为河道治理工程的创新内容,其遵循的主要原则是规模最小化外型缓坡化,内外透水化,表面粗糙化,材质自然化等;最终目标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亦即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同时大量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生活空间。目前,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单纯植物护坡、干砌块石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宾格网石笼护坡、生态砌块护坡、抗冲生物毯护坡等。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应根据各种护坡形式的特点(表1),并结合河段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坡种类。
二、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1、生态护坡绿化技术的类型
根据国内外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将以植物为主体结构的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分为三类: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日。
1.1全系列生态护坡
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是从坡脚至坡顶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乔、灌、草)等一系列护坡植物,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兼顾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挺水、浮叶以及沉水植物,能有效减缓波浪对坡岸水位变动区的侵蚀。坡面常水位以上种植耐湿性强、固土能力强的草本、灌木及乔木,共同构成完善的生态护坡系统,既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又能美化河岸景观。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主要应用在那些出现表层土壤侵蚀、植被稀少、景观要求较高的河段。
1.2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种边坡生物防护工程技术。它采用有生命力的植物根、茎(杆)或完整的植物体作为结构的主要元素,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序列将创门扦插、种植或掩埋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实现稳定和加固边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生态修复。这类护坡结构稳定、养护要求低、生境恢复快、费用低廉、景观效果较好。土壤生物工程一般采用速生类的本地植物作为护坡的主要结构,如杨、柳等,主要有活枝扦插、柴笼以及灌丛垫三种工程类型。种植方式各不相同。该类技术一般运用在土壤侵蚀较严重、土质松散、景观要求较低的郊区河段。
1.3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
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是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式生态护坡技术。这种生态护坡技术强调活性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技术核心是植生基质材料,依命锚杆、植生基质、复合材料网和植被的共同作用,达到对坡面进行绿化和防护的目的。该技术主要用于修复那些侵蚀非常严重、出现整体滑塌的陡坡。
2、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植物是进行生态河道坡岸绿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具体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的生态习性必须与立地条件相适应。植物种类不同,其生态习性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应根据河道的立地条件,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比如,沿海区河道土壤含盐量较高,应选用耐盐性的植物种类才能生存,如木麻黄、怪柳、盐地碱蓬等,否则不易成活或生长不良。河道常水位附近土壤含水量较高,应选择耐水湿的植物种类,如水杉、银叶柳、蒲苇等。
2.2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众所周知,植物具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等多功能。从生态适应性的角度看,在同一条河道内应该有多种适宜的植物。河道生态建设植物措施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植物固土护坡、保持水土、缓冲过滤、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因此植物种类选择应把植物的生态功能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实际需要优先选择在某些生态功能方面优良的植物种类,如南川柳、狗牙根等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效果。其次,根据河道的主导功能和所处的区域不同,兼顾植物种类的经济功能等,如山区河道可以选用生态经济植物杨梅、油桐等。
2.3乡土植物为主原则
乡土植物是指当地固有的、自然分布于本地的植物。与外来植物相比,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因此,在河道生态建设中,应用乡土植物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减少病虫害,降低植物管护成本。另外,乡土植物能代表当地的植被文化并提现地域风情,在突出地方景观特色方面具有外来植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土植物在河道建设中不仅具有一般植物的防护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因此,选用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往往不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低,抗性差,管护成本较高,不宜大量应用。外来植物中,有一些种类生态适应性和竞争力特别强,又缺少天敌,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这类植物绝对不能引入。对于那些被实践证明不会引起生态入侵的优良外来植物种类,也是可以采用的。
3、注重生态河道坡岸绿化技术应用的措施
首先,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其次,运用自然型坡岸绿化处理方法,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体现具有当地特色的河道绿化景观。因为河床大部分时间是枯水季,所以在不影响河道功能的前提下,河床的植物种类选择呼和浩特乡土植物,采用萱草、沙地柏、绿景天等绿化景观构成铺成流畅的线型,体现出线型组合的韵律感。不同颜色的植物分割出的富有层次、韵律变化的护坡景观[2]。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在护坡及河底种植紫苜蓿、黄苜蓿,交错种植,打造丰富的景观形态。最后,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植物的生态种植最大限度的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尊重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塑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景观,同时兼顾到区域本身内部的能量与生态循环,这是生态原则的本质体现。在植物选择上同时考虑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粉尘与废气污染,形成良好的河道环境。
三、结束语
当前,生态河道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道的生态化和美观性程度的增加,因此,生态河道坡岸绿化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广琦,邵飞,崔心红.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J].中国园林,2008,11:66-70.
[2]林亚聪.关于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合理应用绿化技术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0,0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