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估计经济危机的
现实状况和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金融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影响还在继续,它的回暖程度并不高,和许多专家预期的回暖速度有较大差距,并没有见底。无论是V字形、U字形、W形等等形式的估计,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实际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发展,还在继续影响我们企业的经营状态。金融危机在美国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不但影响了它的经济硬实力,同时也影响了它的软实力,也就是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影响力和诚信体系。
第二,对我国而言,经济危机并没有造成颠覆性影响,将来也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我国广东等沿海地区出口依赖型的企业受冲击比较大,但是全局发展比较平稳,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有两个主要因素起了作用。
一个是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体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作用对农民来说,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家在乡下、土地在乡下,进城务工多挣些钱是锦上添花,如果不进城务工,在农村劳动,也能以低水平生活生存下去。我们不像美国有那么高比例的城市人口,一个人没有工作就彻底失业了。
另一个就是我国长期形成的积蓄防灾量力消费的文化模式。在美国,从个人到国家都呈现一种赤字消费模式,自己没钱向别人借,个人没钱向国家借,国家没钱向国际借。在巨大的金融风暴冲击下就显得后劲不足。在美国,2008年前期的个人储蓄率为1%,在国家的刺激下,到10月份的个人储蓄率提高到24%。而在相同背景下,中国的个人储蓄率是50%。在中国,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都贯穿着一种积蓄防灾的意识和消费方式。日本稻盛和夫与他的京都制陶公司,平时高积累、高储蓄,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在金融危机时,京都制陶公司不但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反而逆势上扬,健康发展。看来储蓄防灾的意识和消费模式无论对国家抵御经济风险,还是对企业应付突发经济灾难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启示我们:
社会财富和企业财富怎样的
增长方式更为稳健
第一,虚拟经济既不能够过度膨胀,也不能够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近几年,虚拟经济飞速发展,这种虚拟经济不要说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发达国家,总量上超过了实体经济,也必定形成一种虚假的、泡沫性的假繁荣。因此,我们企业在投资时应格外谨慎,这种虚拟经济有很大的诱惑力,但也潜存很大风险。因此,投资于虚拟经济,必须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投资心态。当下投资虚拟经济,我们企业的经济实力、心理准备、技术准备、体制准备都严重不足。过度的发展虚拟经济只会制造财富的泡沫,而实体经济创造的才是真实的财富,虚拟经济不能离开实体经济。
第二,倡导健康消费理念。过度消费刺激下的经济增长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经济困难的作用,不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因此不能长期依赖过度消费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现在有些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加速加重刺激消费,让人们消费、赚钱、再消费,才能造成社会经济的繁荣。消费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肯定的,关键是把握住度。过度的消费不是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只能助长人类的贪婪本性。这场经济危机的制造者是华尔街,而造成这种危机发生的正是人性的贪婪,大家互相欺骗。这种方式会使财富日益畸形地转移集中到精英手中,进而助长社会贫富的分化。美国近两年用大量的资金救市,而华尔街还在大量派发红包和奖金,贪婪的本性一旦释放,是无法停止的,就像穿上红舞鞋的女孩无法停止手舞足蹈一样。人的消费欲望超过实际消费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第三,唯商为大的价值观不能铸造永久的财富天堂。从事经济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经营工作、金融工作和贸易事业时,在商言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事商业只讲究经商技术和手段,不注重人文本质的价值观,虽然会在短期内不断刺激财富增长,但在财富激增的同时也会造成文化的荒漠化,造成社会的文化冷漠状态。因此,要想造就永久的财富是不可能的,就像美国华尔街的“肥猫”们,不讲究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人文情怀,放逐了文化,淡化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本质性作用,也就造成了一种粗放的非健康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文化。物欲和金钱在整个金融危机中都唱着主调,大量挤占了经济发展中文化应有的空间,使文化失去了对商业经济手段的主宰和引导作用,因此必定使经济发展出现重大的失误。
健康的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发展的战略、财富取向、产品质量和经营手段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一种既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文化,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道德、战略和财富取向。在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国家、国际的宏观环境,或者企业的微观环境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旦离开了自觉文化的引领,经济发展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会出现战略性的或根本性的失误,既影响企业的硬实力,也会影响国家的软实力。美国华尔街的文化影响着、污染着金融界整体的文化生态,不但重创了美国经济,也严重地损害了美国的信誉形象。
经济中的文化不能放任地发展。有的经济学者说,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改善人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为人类的文化。实际上任何领域的文化都有自发与自觉两种存在状态。一个企业,在某个阶段,在一个具体的组织里,怎样经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发展经济、如何锻炼队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制定战略,还是需要自觉的文化去引领。有种观点认为文化不能够建设,只能自我形成。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任何组织或领域不经培育,也会形成自身的文化,但那是自发的文化,自觉的文化是在科学的文化理论指导之下,对文化敏感的感觉、深度的体验和分析下,提炼、整合、建设的结果。培育自身的优秀文化,才能使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遏制落后、野蛮的文化对企业的恶劣影响,把文化发展都置于自发状态下是文化放任主义态度,是不可取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类人猿最开始是吃生肉的,后来森林着了大火把动物烧死了,他们发现熟了的动物更好吃、更易消化,于是自己学会生火,把动物搞熟后才吃。因此,人类总要有文化自觉,静待文化的自我衍生,人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和消极等待森林自然起火后才吃熟食一样可笑。人类能够进步,就是靠文化创造,如果不能把自发的文化上升为自觉的文化,就不可能促进一个组织或者社会的发展,自发的文化也不可能自动生成自觉的文化。美国华尔街多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放弃了文化培育,不但没有像生产产品一样衍生出一种优秀的文化,反而将自身原有的一些优秀文化也消蚀殆尽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经济发展并不能天生涵养出先进的文化因素,必须加强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培育的自觉性。
第四,财富的使用应有正确的导向。首先,要努力创造科学的机制,平衡财富的分配,任何社会都不能放任过大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一旦过大,超出了社会的限定条件和承载能力,就会造成国家的不安定;第二,国强更要民富。国强民穷只是表面和一时的强大,民富基础上的国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所以国家的财政收入要保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放力度,企业发展中要全面考虑到职工的利益,充分顾及到企业发展基金的增加。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百姓财富的积累,一个企业不顾职工的全面发展,不让职工感到自己与企业共发展、在经济上共享受,这样既不利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真正的强大,也不利于一个社会公民和一个企业员工对社会、对企业的忠诚度的提高。
金融危机启示我们:
企业家精神亟待回归
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取决于企业的活力,企业的活力之源在文化,文化倡导者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企业家必须要培育并保持崇高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定力,要尽快回归崇高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企业家必须有恒定的信仰和文化品格。企业家的价值心理定式导引着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家的财富观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仰问题。信仰、价值观和文化品格模式,决定了企业家发展企业、创造财富、使用财富的思路和经营模式,所以企业家的恒定信仰和文化品格非常重要。这场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非常明目张胆的诈骗行为,这是正确价值观的迷失,是人生事业信仰的错位。可是社会舆论却缺少对这些现象的深层次文化分析,缺少文化批判的立场,只在制度层面或技术监管机制上进行分析和批评,忘记或放弃了对危机制造者的灵魂责问,很少对危机始作俑者和暴利获得者们的人性本源作探究。一个缺少文化批判立场的集体绝对建立不起一个基业长青的组织,没有文化品格、没有恒定的信仰、没有正确价值的心理定式,其运营模式也不会出现健康的形态。企业家在全部经营过程中,无论作为一个文化个体或整体,如果没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准则,经营方向肯定会迷失。企业家的文化品格、信仰和价值心理定式,都要在企业培训时多下功夫,否则肯定会使企业重蹈华尔街的覆辙。
第二,企业家必须具备现代的文化精神。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华尔街,曾经有过健康的、促人向上的企业家精神和文化,那就是它曾主张的高尚情操、忠诚、谦逊、独立、重视公益事业。可惜的是他们的后代精英淡忘和放弃了这个文化传统。当下华尔街提出的是:精英合伙、高效分工、默契配合、迅速出击、利益分享而且生命不息、赚钱不止的新文化精神,这和他们曾经拥有的优秀文化精神有天壤之别。实践证明,华尔街今天出现的大问题,其根源之一,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深度缺位,金融家的文化理念出现重大偏颇。
那么当代的企业家应具备哪些精神呢?
为天下创造财富的道德精神。把担当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的企业家,应该具备谋天下之利而不谋一己之利,谋长久之利而不谋一时之利的家国情怀。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经济的含意时,解释为经世致用、道济天下。经世致用讲它的技术理性,道济天下讲以人伦大道为天下人服务,就像同仁堂提出的:养生济世、同修仁德,这种服务天下的情怀,才是一种大财富观、大企业家的事业观。在华尔街“肥猫”们的行为中谁能体现出这种道德精神?
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近年来,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的缺失是全社会普遍的现象。国外有位学者写过一本书,把中国列为低信誉度国家的行列,而把美国等列为高信誉度国家。无庸讳言,中国的诚信重建,任务很艰难,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的损失为5 855亿元。但是现在来看,诚实守信的遭到漠视不单是在中国,美国原来诚信领头羊的神话地位也已经被他们的行为轰垮了。这次金融危机中,纳斯达克的主席麦道夫,以庞氏骗局的方法诈骗500亿美元,就是一个典型的背信弃义的案例。
有观点认为,诚信只有靠制度才能保障,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人认为和中国人合作很难,因为,不送礼、不走后门、不找关系就走不通路。在美国有一个《反海外腐败法》,用来制止美国人在海外的各种经济行贿行为。有资料说90%的美国商人都很担心和中国人做买卖,违反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会被美国法律机关制裁。美国人的《反海外腐败法》就是强迫商人保持诚信经营。但是,即使有了这类法,还是出现了金融危机这么大的问题。由此看来,制度或者法律并不能完全保证一个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无论哪一个国家,诚实守信都是企业家应回归的企业家精神。
第三,企业家必须具备经营现代企业的文化理性。企业家应具备不为世俗所动的文化理性。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家们对科技理性、经济理性,认识和体验越来越深刻。在这方面,即使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上体现也是非常充分的,但是,文化理性普遍缺失。科技理性重技术、重市场、重制度,而文化理性重视的是经济的要义与本质。所以说,经济上的片面繁荣并不会给人类带来福祉,必须注重企业家的文化理性,要充分分析和张扬经济的要义和本质。
企业家应具备不可或缺的人生信仰和使命。企业家要做到彼岸有信仰、此岸有契约,要树立财富共享的文化理念,倡导财富良心,不断地进行财富良心的反省,善于追问财富取得的方式。2007年中国有个财富榜中榜,上榜富豪500人,身价总值43 426亿元人民币,这4万多亿的身价总值只比同期我国国库的收入少6 000多亿,中国已经是世界亿万富翁人数总排名第二位的国家。有人认为,中国富豪的形成是中国近几年股市和楼市的功劳。中国现在还不能被称为富国,截至2006年底,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 759元人民币,农村为3 587元人民币,这么巨大的财富差异是极其不正常的。
另外,从用于社会保障的情况看,2007年美国财政总收入是2.5万亿美元、用于社会保障1.5万亿美元,而中国同年财政总收入是5.1万亿人民币、用于社会保障是6 000亿人民币。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兼顾到民富,这样才能做到财富共享。正确的财富使用渠道和财富创造一样,取决于正确的文化理念。
企业家植根于经营、产品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为顾客创造生活方式的时代,应注重创造体验经济,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要了解自己的产品为顾客创造什么价值,要有更深刻的经营理念和使命,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走高端品牌之路,培育品牌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生产出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应从金融危机事件中得出深刻启示,找出正确的应对之策,未雨而绸缪,发展我们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保持健康、持续、长久的稳定发展,保持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罗志荣)
现实状况和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金融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影响还在继续,它的回暖程度并不高,和许多专家预期的回暖速度有较大差距,并没有见底。无论是V字形、U字形、W形等等形式的估计,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实际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发展,还在继续影响我们企业的经营状态。金融危机在美国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不但影响了它的经济硬实力,同时也影响了它的软实力,也就是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影响力和诚信体系。
第二,对我国而言,经济危机并没有造成颠覆性影响,将来也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我国广东等沿海地区出口依赖型的企业受冲击比较大,但是全局发展比较平稳,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有两个主要因素起了作用。
一个是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体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作用对农民来说,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家在乡下、土地在乡下,进城务工多挣些钱是锦上添花,如果不进城务工,在农村劳动,也能以低水平生活生存下去。我们不像美国有那么高比例的城市人口,一个人没有工作就彻底失业了。
另一个就是我国长期形成的积蓄防灾量力消费的文化模式。在美国,从个人到国家都呈现一种赤字消费模式,自己没钱向别人借,个人没钱向国家借,国家没钱向国际借。在巨大的金融风暴冲击下就显得后劲不足。在美国,2008年前期的个人储蓄率为1%,在国家的刺激下,到10月份的个人储蓄率提高到24%。而在相同背景下,中国的个人储蓄率是50%。在中国,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都贯穿着一种积蓄防灾的意识和消费方式。日本稻盛和夫与他的京都制陶公司,平时高积累、高储蓄,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在金融危机时,京都制陶公司不但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反而逆势上扬,健康发展。看来储蓄防灾的意识和消费模式无论对国家抵御经济风险,还是对企业应付突发经济灾难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启示我们:
社会财富和企业财富怎样的
增长方式更为稳健
第一,虚拟经济既不能够过度膨胀,也不能够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近几年,虚拟经济飞速发展,这种虚拟经济不要说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发达国家,总量上超过了实体经济,也必定形成一种虚假的、泡沫性的假繁荣。因此,我们企业在投资时应格外谨慎,这种虚拟经济有很大的诱惑力,但也潜存很大风险。因此,投资于虚拟经济,必须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投资心态。当下投资虚拟经济,我们企业的经济实力、心理准备、技术准备、体制准备都严重不足。过度的发展虚拟经济只会制造财富的泡沫,而实体经济创造的才是真实的财富,虚拟经济不能离开实体经济。
第二,倡导健康消费理念。过度消费刺激下的经济增长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经济困难的作用,不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因此不能长期依赖过度消费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现在有些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加速加重刺激消费,让人们消费、赚钱、再消费,才能造成社会经济的繁荣。消费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肯定的,关键是把握住度。过度的消费不是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只能助长人类的贪婪本性。这场经济危机的制造者是华尔街,而造成这种危机发生的正是人性的贪婪,大家互相欺骗。这种方式会使财富日益畸形地转移集中到精英手中,进而助长社会贫富的分化。美国近两年用大量的资金救市,而华尔街还在大量派发红包和奖金,贪婪的本性一旦释放,是无法停止的,就像穿上红舞鞋的女孩无法停止手舞足蹈一样。人的消费欲望超过实际消费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第三,唯商为大的价值观不能铸造永久的财富天堂。从事经济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经营工作、金融工作和贸易事业时,在商言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事商业只讲究经商技术和手段,不注重人文本质的价值观,虽然会在短期内不断刺激财富增长,但在财富激增的同时也会造成文化的荒漠化,造成社会的文化冷漠状态。因此,要想造就永久的财富是不可能的,就像美国华尔街的“肥猫”们,不讲究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人文情怀,放逐了文化,淡化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本质性作用,也就造成了一种粗放的非健康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文化。物欲和金钱在整个金融危机中都唱着主调,大量挤占了经济发展中文化应有的空间,使文化失去了对商业经济手段的主宰和引导作用,因此必定使经济发展出现重大的失误。
健康的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发展的战略、财富取向、产品质量和经营手段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一种既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文化,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道德、战略和财富取向。在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国家、国际的宏观环境,或者企业的微观环境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旦离开了自觉文化的引领,经济发展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会出现战略性的或根本性的失误,既影响企业的硬实力,也会影响国家的软实力。美国华尔街的文化影响着、污染着金融界整体的文化生态,不但重创了美国经济,也严重地损害了美国的信誉形象。
经济中的文化不能放任地发展。有的经济学者说,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改善人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为人类的文化。实际上任何领域的文化都有自发与自觉两种存在状态。一个企业,在某个阶段,在一个具体的组织里,怎样经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发展经济、如何锻炼队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制定战略,还是需要自觉的文化去引领。有种观点认为文化不能够建设,只能自我形成。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任何组织或领域不经培育,也会形成自身的文化,但那是自发的文化,自觉的文化是在科学的文化理论指导之下,对文化敏感的感觉、深度的体验和分析下,提炼、整合、建设的结果。培育自身的优秀文化,才能使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遏制落后、野蛮的文化对企业的恶劣影响,把文化发展都置于自发状态下是文化放任主义态度,是不可取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类人猿最开始是吃生肉的,后来森林着了大火把动物烧死了,他们发现熟了的动物更好吃、更易消化,于是自己学会生火,把动物搞熟后才吃。因此,人类总要有文化自觉,静待文化的自我衍生,人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和消极等待森林自然起火后才吃熟食一样可笑。人类能够进步,就是靠文化创造,如果不能把自发的文化上升为自觉的文化,就不可能促进一个组织或者社会的发展,自发的文化也不可能自动生成自觉的文化。美国华尔街多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放弃了文化培育,不但没有像生产产品一样衍生出一种优秀的文化,反而将自身原有的一些优秀文化也消蚀殆尽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经济发展并不能天生涵养出先进的文化因素,必须加强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培育的自觉性。
第四,财富的使用应有正确的导向。首先,要努力创造科学的机制,平衡财富的分配,任何社会都不能放任过大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一旦过大,超出了社会的限定条件和承载能力,就会造成国家的不安定;第二,国强更要民富。国强民穷只是表面和一时的强大,民富基础上的国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所以国家的财政收入要保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放力度,企业发展中要全面考虑到职工的利益,充分顾及到企业发展基金的增加。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百姓财富的积累,一个企业不顾职工的全面发展,不让职工感到自己与企业共发展、在经济上共享受,这样既不利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真正的强大,也不利于一个社会公民和一个企业员工对社会、对企业的忠诚度的提高。
金融危机启示我们:
企业家精神亟待回归
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取决于企业的活力,企业的活力之源在文化,文化倡导者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企业家必须要培育并保持崇高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定力,要尽快回归崇高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企业家必须有恒定的信仰和文化品格。企业家的价值心理定式导引着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家的财富观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仰问题。信仰、价值观和文化品格模式,决定了企业家发展企业、创造财富、使用财富的思路和经营模式,所以企业家的恒定信仰和文化品格非常重要。这场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非常明目张胆的诈骗行为,这是正确价值观的迷失,是人生事业信仰的错位。可是社会舆论却缺少对这些现象的深层次文化分析,缺少文化批判的立场,只在制度层面或技术监管机制上进行分析和批评,忘记或放弃了对危机制造者的灵魂责问,很少对危机始作俑者和暴利获得者们的人性本源作探究。一个缺少文化批判立场的集体绝对建立不起一个基业长青的组织,没有文化品格、没有恒定的信仰、没有正确价值的心理定式,其运营模式也不会出现健康的形态。企业家在全部经营过程中,无论作为一个文化个体或整体,如果没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准则,经营方向肯定会迷失。企业家的文化品格、信仰和价值心理定式,都要在企业培训时多下功夫,否则肯定会使企业重蹈华尔街的覆辙。
第二,企业家必须具备现代的文化精神。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华尔街,曾经有过健康的、促人向上的企业家精神和文化,那就是它曾主张的高尚情操、忠诚、谦逊、独立、重视公益事业。可惜的是他们的后代精英淡忘和放弃了这个文化传统。当下华尔街提出的是:精英合伙、高效分工、默契配合、迅速出击、利益分享而且生命不息、赚钱不止的新文化精神,这和他们曾经拥有的优秀文化精神有天壤之别。实践证明,华尔街今天出现的大问题,其根源之一,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深度缺位,金融家的文化理念出现重大偏颇。
那么当代的企业家应具备哪些精神呢?
为天下创造财富的道德精神。把担当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的企业家,应该具备谋天下之利而不谋一己之利,谋长久之利而不谋一时之利的家国情怀。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经济的含意时,解释为经世致用、道济天下。经世致用讲它的技术理性,道济天下讲以人伦大道为天下人服务,就像同仁堂提出的:养生济世、同修仁德,这种服务天下的情怀,才是一种大财富观、大企业家的事业观。在华尔街“肥猫”们的行为中谁能体现出这种道德精神?
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近年来,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的缺失是全社会普遍的现象。国外有位学者写过一本书,把中国列为低信誉度国家的行列,而把美国等列为高信誉度国家。无庸讳言,中国的诚信重建,任务很艰难,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的损失为5 855亿元。但是现在来看,诚实守信的遭到漠视不单是在中国,美国原来诚信领头羊的神话地位也已经被他们的行为轰垮了。这次金融危机中,纳斯达克的主席麦道夫,以庞氏骗局的方法诈骗500亿美元,就是一个典型的背信弃义的案例。
有观点认为,诚信只有靠制度才能保障,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人认为和中国人合作很难,因为,不送礼、不走后门、不找关系就走不通路。在美国有一个《反海外腐败法》,用来制止美国人在海外的各种经济行贿行为。有资料说90%的美国商人都很担心和中国人做买卖,违反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会被美国法律机关制裁。美国人的《反海外腐败法》就是强迫商人保持诚信经营。但是,即使有了这类法,还是出现了金融危机这么大的问题。由此看来,制度或者法律并不能完全保证一个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无论哪一个国家,诚实守信都是企业家应回归的企业家精神。
第三,企业家必须具备经营现代企业的文化理性。企业家应具备不为世俗所动的文化理性。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家们对科技理性、经济理性,认识和体验越来越深刻。在这方面,即使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上体现也是非常充分的,但是,文化理性普遍缺失。科技理性重技术、重市场、重制度,而文化理性重视的是经济的要义与本质。所以说,经济上的片面繁荣并不会给人类带来福祉,必须注重企业家的文化理性,要充分分析和张扬经济的要义和本质。
企业家应具备不可或缺的人生信仰和使命。企业家要做到彼岸有信仰、此岸有契约,要树立财富共享的文化理念,倡导财富良心,不断地进行财富良心的反省,善于追问财富取得的方式。2007年中国有个财富榜中榜,上榜富豪500人,身价总值43 426亿元人民币,这4万多亿的身价总值只比同期我国国库的收入少6 000多亿,中国已经是世界亿万富翁人数总排名第二位的国家。有人认为,中国富豪的形成是中国近几年股市和楼市的功劳。中国现在还不能被称为富国,截至2006年底,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 759元人民币,农村为3 587元人民币,这么巨大的财富差异是极其不正常的。
另外,从用于社会保障的情况看,2007年美国财政总收入是2.5万亿美元、用于社会保障1.5万亿美元,而中国同年财政总收入是5.1万亿人民币、用于社会保障是6 000亿人民币。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兼顾到民富,这样才能做到财富共享。正确的财富使用渠道和财富创造一样,取决于正确的文化理念。
企业家植根于经营、产品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为顾客创造生活方式的时代,应注重创造体验经济,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要了解自己的产品为顾客创造什么价值,要有更深刻的经营理念和使命,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走高端品牌之路,培育品牌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生产出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应从金融危机事件中得出深刻启示,找出正确的应对之策,未雨而绸缪,发展我们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保持健康、持续、长久的稳定发展,保持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