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套的历史
1890年,英国伦敦的牙医沃尔夫·克劳泽在将改进的牙套,首先使用在了拳击运动员身上。而牙套真正大范围用于体育领域,还是从1970年开始。当时的加拿大儿科牙医沃德将牙套再次改进后,用在了儿童冰球比赛中,以防止儿童口腔由于撞击的意外受伤。
但追溯NBA的牙套历史并不简单,因为它不像是身体表面所使用的护具那样吸引人关注,那些防御躯干的装备大多都有证可查,一些新护具出现则更能让人铭记。比如第一个使用发带的应该是威尔特·张伯伦,而第一个“面具男”,非汤姆贾诺维奇莫属。
所以“牙套第一人”就太难鉴定了,资料没有记载过不说,早期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中更难查到。毕竟当过去的运动员在口中戴上一副并不起眼的牙套时,没人会在意或是再给他拍张特写。但经过翻查,还是能够找到一些端倪。早在1996-97赛季,查尔斯·巴克利曾佩戴过牙套,在他把黑色的牙套不停地吐进吐出时,那原本就穷凶极恶的脸庞又增加了几分恐怖的色彩。不过在那10年前,有影像资料记载,凯尔特人队的斯科特·韦德曼曾在比赛中做出了摘下牙套的动作,这或许是能追溯的最早的有圖可查的资料了。而在文字记述的历史中,牙套可以追溯得更远。1983年的一份报纸中记载道,摩西·马龙是NBA少数戴牙套的球员之一。这说明在沃德医生将牙套用在打冰球的孩子们身上之后,NBA也开始了效仿。而同样是一份报纸记载,1958年的凯尔特人队名人堂球员弗兰克·拉姆齐,“将要戴上塑料制成的牙具来保护牙齿。”当然,那副牙套也一定只是简易的改装版,因为那时离牙套在体育赛场普及还有近20年的时间呢。
牙套的原始作用
随着NBA比赛对抗程度的提高,牙套开始在新世纪成为了球员身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护具,它担负着保护球员口腔的重要责任。不过,牙套并不是一个每个球员都爱用的东西,联盟中还是有很多球员对此极为反感。在他们看来,带上牙套打比赛,会让他们分神,感到不适应。科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2009年3月2日,在湖人对阵太阳的比赛中,科比在第三节被巴尔博萨一肘打中嘴部,导致一颗门牙被打歪。起初的矫正阶段科比都要戴着夹板,只有比赛时才会取下来。但对于一个已经松动的牙齿,戴上牙套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保护措施,但科比却对戴牙套很抵触。不仅在当时,科比至今也从不戴牙套进行比赛,他认为那种感觉就像上赛季他戴着面具会影响比赛一样。
牙套虽然会让球员在比赛中感到不适,但它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最直接的保护,就是在激烈的对抗中,当对手不小心问候自己的嘴巴时,它几乎可以完全避免口腔破裂甚至门牙被撞飞的危险。这个好处让牙套尤其适用于两类球员,一类是内线球员,另一类是喜欢突破的外线球员。对此,卡尔·兰德里绝对最有发言权。当年还在火箭效力时,兰德里在2009年与诺维茨基的一次碰撞中不幸遭遇了对方的“铁肘”,当场导致三颗门牙脱落,甚至还有两颗直接嵌在了诺维茨基的手臂上。虽然火箭赢下了那场比赛,但兰德里却付出了较为惨痛的代价。如果当时有牙套保护的话,或许兰德里的三颗门牙就可以保住了。
另外,牙套还有另一个比较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缓解由于撞击而产生的从下肢往上传递的震动,从而保护大脑。在拳击比赛中,牙套的此项功能就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在你遭受巨大冲击时,减轻颅脑受到的震荡。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很多球场上的轻微脑震荡,都可能在佩戴牙套的前提下避免。在这里要多句嘴,在我们国家,无论是CBA联赛,还是民间篮球场,都很少有人佩戴牙套。事实上,这是有很大安全隐患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次突破和碰撞会造成你的门牙脱落,甚至是脑部受到冲击。而在美国,青少年的篮球比赛是要求佩戴牙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成长发育的孩子们的身体。如果你是一个对篮球无法自拔的爱好者的话,那么最好在你今后的球场生涯中,佩戴一副牙套。
出乎意料的妙用
除了两个最直接的作用之外,美国专家还在最近研究出了牙套的隐藏作用——那些嚼着牙套的动作能帮助球员们自我减压,缓解紧张的情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佩戴牙套可以减少人体血液中由于剧烈运动而产生的皮质醇水平。如果词语太专业的话,那么通俗来说就是,牙套真的能帮助球员们舒缓心情,并让他们的身体状况更快地恢复。尤其是那些每天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NBA球员,牙套的功效会更加明显。
简单解释一下,皮质醇是人们在运动中产生的代谢激素,如果它在体内的含量过多的话会阻碍人体的自我恢复,让人们觉得肌肉更酸,更加疲劳。最初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影响皮质醇水平的真正原因,也完全没有将牙套纳入研究范围。但该校的运动科学研究课主任韦斯利·达吉恩坚持认为:导致荷尔蒙变化的很可能是人体某些关键位置的移动,不一定就是激素使然,因此才让牙套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线。
2011年 第19期作者/徐鑫徐鑫是《扣篮》编辑部中非常有才的一个人,他能和大家一起打篮球、踢足球,能陪领导打羽毛球,也能和老孙、梁宇三国杀,还能和段超、萌萌侃“死神”,在台球桌上也能蹂躏“屁哥”。
为了证实这一点,研究人员将13名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佩戴牙套,一组不佩戴,同时完成10组蹲起,每组10个,每组之间休息两分钟。完成之后的对两组学生的血液样本检查发现,佩戴牙套的一组皮质醇水平在30分钟后明显低于没有佩戴牙套的一组。达吉恩主任的观点得到了证实。
也许这会令你有些难以置信。科学的解释是,牙套卡在嘴里的下颚,不管下颚如何移动,都能让人保持上下牙紧闭的状态——这很可能就是牙套产生这项不可思议的作用的原因。虽然证实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牙套的作用已经是显而易见了。早期还有研究成果表明,篮球这种需要瞬间爆发力的运动,球员佩戴牙套的功效更为明显。
“如果皮质醇水平较低,他们就可以更加刻苦地训练,因为那样感觉到的疼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天,经过恢复而焕然一新的肌肉又会让他们活蹦乱跳,形成良性循环。”达吉恩说,“这可能会改善一名运动员训练的每个环节。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戴上牙套。”
了解到这个你不曾知晓的功效后,会不会让你戴牙套打球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呢?
有关牙套的趣事
如今在联盟30支球队中,随处都可以找到佩戴牙套比赛的球员,其中当然不乏巨星。詹姆斯、杜兰特、保罗、格里芬……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于这些人摆弄牙套的举动,我们并不反感。而每当我们看到格伦·戴维斯、贾马尔·尼尔森,不停地用牙齿和嘴唇把牙套在口腔内外反复玩弄的时候,就会有恶心到想吐的感觉。他们的动作不仅不帅,而且毫不在意卫生问题。这也是佩戴牙套所产生的问题之一,当你停下来的時候,牙套应该放在哪。如果你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在比赛进入停表阶段时都会把牙套吐出来的话,那么只要你自己也戴一次牙套就能清楚了。由于占据了口腔内的一部分位置,并且不属于牙齿本身,牙套会在口腔内产生大量唾液,而戴着牙套的时候,吸收唾液会变得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科比坚决不戴牙套的理由。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杜兰特和保罗习惯在与队友或裁判交流时,直接用手将牙套拿出来,比赛后再放回去,不过当他们回到场下时,并不会为牙套特意找一个摆放的位置。但其他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找各种不同的位置来让自己的口腔放松。贾森·特里众人皆知的习惯,是会在比赛时里三层外三层地穿袜子,而这些像口袋一样的袜子在场下就成为了他放牙套的专用处。不过特里的袜子本来就换得频繁,不需要替他担心牙套会染上臭味和脚气之类的细菌。但“魔兽”霍华德存储牙套的位置就有些让人作呕了。每当下场休息时,霍华德就会掀起自己外面的篮球短裤,把牙套塞进里面保护大腿、臀部的紧身安全裤和身体之间,毫不在意当他再戴回去的时候会尝到自己汗液的味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球员的使用,时尚和个性的元素也开始添加进了牙套的文化当中。詹姆斯·波西就将牙套演变成了身份的象征,每当他来到一支新队伍,都会戴上与球衣颜色搭配的牙套,从热火的红白,到凯尔特人的全绿,再到黄蜂的黄绿,波西尝试了各种颜色搭配。迈克尔·比斯利是喜欢将图案镶嵌在牙套的球员代表,那支代表蝙蝠侠的图案让人印象深刻。而詹姆斯则是在近几年成为了其中的领军人物。先是加盟热火的第一个赛季,牙套上出现了热火的队标;之后又在万圣节戴上了吸血鬼牙齿般的牙套;然后便是上赛季季后赛中,出现在牙套上的“XVI”罗马数字——代表他距离总冠军还需要16场胜利。
无论是做防具也好,为美观也好,都有着让人理解的用途,但也有球员将牙套用在其他方面。哈斯勒姆就曾将牙套作为“凶器”使用。在与公牛的一场比赛中,由于对裁判的判罚不满,被对手掀翻在地的哈斯勒姆摘下牙套,直接甩向了场边的克劳福德。当然,结果必定是吃到了技术犯规。而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当属杰拉德·华莱士,牙套在他口中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在突破或扣篮的过程中,华莱士经常将牙套吐出来,就像乔丹在进攻时吐舌头的习惯,不知道此举是否能给他的突破带来信心。不过这不但让牙套失去了保护作用,甚至还增加了受伤的几率。对于这样的球员,还是劝他们将牙套摘下来吧。
最后为球迷解答一个比较关心的疑问。当我们看到安东尼·戴维斯那满口不规则的牙齿时,无不在为他买牙套担心。这大可不必,因为NBA球员使用的牙套,全部都是专门订制的。他们会先用牙咬住模具,然后用硅胶制作成最符合他的专属牙套,这是在市场上无法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