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明代“气学”心性论建构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分别以王廷相的“性由心主之”与吴廷翰的“心由性主之”为代表.王廷相建构了现实、动态的人性论,其“性由心主之”理论将人心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气学”心性论建构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分别以王廷相的“性由心主之”与吴廷翰的“心由性主之”为代表.王廷相建构了现实、动态的人性论,其“性由心主之”理论将人心设定为人性养成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这种致思方向符合“气学思维”逻辑推演.而吴廷翰的“心由性主之”则依然没有摆脱理学“复性”模式,人心在人性养成过程中作用较低,因此偏离了“气学思维”致思方向.在宋明儒学视域下,王廷相“性由心主之”理论开辟出了一条既不同于理学也不同于心学的新道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周易正义》的上篇(前三十卦)、下篇(后三十四卦)在解释格式、思想倾向等方面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张力.具体而言,与上篇相比,下篇的解释格式更为严整,注重通过固定的易例、科段对经文的层次进行划分,而这种做法较少出现于上篇.上篇通常从物象、人事两个维度来解释卦爻辞,而自下篇首卦咸疏开始,并举物象、人事的解释模式就不再出现.上篇重视对元亨利贞四德的阐发,而四德在下篇的解释中并未充分展开.自然概念在上篇中频繁出现,自然之理是上篇思想体系的枢纽,但这种观念又为下篇所无.上篇认为天地是"合体"的一元,天地具有即现象即本体
本文在海昏侯墓出土的180余枚《易》竹简中选取10枚进行释读。从释读来看,其内容主要由符号、说卦、彖、上下经、吉凶断辞五部分组成,这一体例与其他竹简《周易》存在很大差别。海昏竹简《易》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用后世通行的阴阳符号书写的文献,也是能够确定的最早在六十四卦下标注上下卦卦名的文献,对研究《易》文文本的传承与演变有重要意义。海昏竹简《易》也是首见"彖"字的出土《易》文文本,其彖文所涉六十四卦配合干支情况与清华简《筮法》传承系列既相联系,又有较大差异。海昏竹简《易》的卦名颇具特色,如今本乾作"建"、坤作"川
关于李泽厚的"情本论"和蒙培元的"情感儒学"究竟何者提出在先及其与儒学的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争议.事实上,首先,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情感儒学"提出的时间早于"情本论";其次,"情本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非儒学;最后,"情本论"存在着"本体"概念的混乱、"情本体"与"历史本体"的矛盾以及实践展开的困难等三方面问题.而当代儒学的情感转向,通过回归儒家的情感本源观念,实现了对二元论哲学的超越.这种情感转向有着理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依据.从"新理学"到"情感儒学"再到"生活儒学"构成了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一
作者从1400余通汉魏六朝碑刻中搜集了443条引《易》资料,然后将它们分类整理,指出其中多异体、俗体.这些资料虽然有校勘价值的并不多,但少量高频引用仍能有助于易学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的大部分碑刻引坤卦卦名写作"巛",极少写作"坤";引蹇卦写作"謇".通过分析并与其他出土材料比较,文章认为早期坤卦卦名写法有两系,一系写作"巛""川",还有一系写作"坤",而清华简《筮法》和王家台秦墓易占简中坤卦卦名的写法均属于此系."謇謇"兼指言语和行为,是正直义,汉魏六朝时人并不将"謇謇"理解为进谏.
历代易学家对巽卦《大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解释主要是从君民关系角度,以君子发布命令告于万民为中心,围绕着"随"有"顺"义、"巽"有"入"义、"申"有"重"义、"风"有"萌"义及"八风"各有其时以成其"养物成功"之能四个向度展开,或取其一、或相杂糅。周代铭文中常见的册命用语"■……命"为"申命"之源初义,主要表示时王对先王册命或时王前命的沿袭与维护。"申命"所代表的重命制是维系周代分封制与世卿世禄制的制度保障,也是天子掌控诸侯和臣僚的重要手段。对《大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解读应当从君
结合先秦儒家典籍的记载,《周易》豫卦《大象传》的"祭天配祖"或者说"严父配天"的观念,主要有两种解释模式,差异在于对"亲亲"与"尊尊"的不同侧重.宋代之后,主流儒者格外强调"非天子不祭天",朱子更是对"严父配天"的言论提出质疑,认为孝亲之心不可逾越制礼之节.与此对立的观点主张士庶皆可有配享之意,并指出其中蕴含着孔子"以亲亲救尊尊"的隐微意图,原因在于三代之后的"天子"发生德位的分离,而孔子之意在于褒崇美德.天帝与祖考之间存在张力,然而儒家传统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和豫,以"理一分殊"的方式消解天人之间的张力.
在宇宙自然观上,老子认为宇宙自然是有机的、活的系统,动力源与创造源在系统之中。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认为由大道之世到暴力相向的文明墮落是一自然历史过程,人无力扭转,并表达了一种乌托邦思想。在人文价值方面,老子倡导慈悲博爱的精神。在人格追求方面,老子提倡强毅坚韧、独立有为的人格。
上世纪90年代起,施维、邱小波、李尚信、李申、郭彧等学者辛勤搜集,先后出版四种易图著作,共获得易图4000余种,对易图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以来,“易图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全面搜检海内外有关文献,从620种著作中采获易图12513种,极大地扩展了易图的覆盖面,在搜集的整全性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让学界及时了解此一成果,本文列表展示明代以前著作中的易图概貌。
作为桐城方氏几代人"随时拾薪"的成果,《周易时论合编》不仅对宋明诸家易学多有采撷,更试图以"时"贯通象数、义理之学.在方氏易学中,"时"具有时义、时用、时中等多重内涵.通过阐释时义,方氏对《周易》乃至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做了新的诠释,提出"有开必先,圣人因时宜之"的思想;在吸收、改造邵雍"元会运世"说的基础上,方氏提出了"午会之时,万法咸彰"的时用思想;在形上学方面,方氏提出了即体即用、寂历同时的时中思想.方氏的原创命题兼具新意与思想深度,他对传统哲学范畴、问题的理解较之传统观点亦有重大推进.
浙江日报讯 5月28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建设法治浙江决议实施15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出席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主持会议。 袁家军指出,决议实施15年来,全省各级人大在法治浙江建设中承担了重大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15年来人大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的实践,生动昭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有力推动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自觉,有效服务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