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迈出家庭后,幼儿园是其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集体组织,是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与发展将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所谓“小学化”,是指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制度引入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渗透着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重心也随之偏向小学,欠缺对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极易陷入“小学化”误区,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对策。
关键词:去小学化;幼小衔接;策略
所谓的“小学化”,是指将小學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制度引入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渗透着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重心也随之偏向小学,欠缺对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文章从幼儿园教师视角,探讨了目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提出需要全面准确把握的幼小衔接策略。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一)父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
近年来,许多家长轻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幼儿掌握拼音、识字和算数,不切实际地培养幼儿某些艺术特长。父母“望子成龙”的动机可以理解,适度的期望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将不切实际的期望施与幼儿却欲速则不达,不仅增加幼儿学习难度和压力,还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幼儿需要在成人耐心培育下逐渐成长。
(二)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开办民办幼儿园。一些民办园大多会开设小学课程,教授幼儿算数和识字的内容。迎合了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选择,使其拥有大量生源,而一些环境良好、设备齐 全,坚决去除小学化的 幼 儿 园 却 出 现 了 资 源 闲 置 和 浪 费。在此情况下,那些教学条件更优异的幼儿园为了自身运营,与家长需求相切合,被迫在原本的一日活动中,扩充小学阶段的课本内容,使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
(三)幼儿教育评价标准的失衡。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小学不许进行相关的招生考试,但还是有很多小学为了争取 到 优 秀 的 生 源,以 成 绩 和 分 数 筛 选 考 生。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为了满足升学和应试的需要,单纯地向儿童灌输具体的教科书知识,忽略幼儿在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幼儿沦为“升学”这条工业流水线上的“低端”复制品。
(四)幼儿园单纯强调升学。
教育是一次长跑,起点的“赶超”多会带来中途的“掉队”,要想成功地跑完全程,看到终点的风景,真正的 动 力 来 源 是 儿 童 自身。许多家长认为,幼儿能进入“名牌”小学才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这种错误认知,成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推动因素。我们必须取得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这三个层面的共识,从 根 本 上 避 免“小学化”现象。
二、“去小学化”幼小衔接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 在此阶段,幼儿教师一方面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阶段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幼小衔接的需要和隐患,使孩子勇敢、健康、快乐、平和地迎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参观小学系列活动。
开展参观小学系列活动,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孩子们通过亲临现场、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对即将踏入的小学就有了进一步的真切了解,想做小学生的愿望油然而生。参观小学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烈憧憬与美好向往,减少他们对小学的陌生感、畏惧感,同时也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为幼儿做好了充分积极的心理铺垫。
(二)树立有序规则意识。
重点帮助幼儿树立有序规则意识,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幼小衔接应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物品,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积极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最佳学习习惯。提醒幼儿注意保持仪表整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态。公共场合的行为要遵守规则,懂得谦让,关爱他人、爱护公物、爱惜学具等等。
(三)学习使用学习工具。
引导幼儿了解小学阶段使用的学习工具,学习使用方法,为其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所有的学习用具应当让孩子认识:书包、铅笔盒、橡皮、尺子、铅笔、卷笔刀、复读机等;作业本若干:拼音本、田字格本、方格本、数学写字本学会正确使用铅笔和卷笔刀;学会整理书本、铅笔盒、书包等;学会使用复读机。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
(四)指导家长配合协作。
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应准备。譬如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方面,家长也要做出表率,减少看电视时间。为孩子准备小闹钟,帮孩子逐渐过度到新作息时间,帮助孩子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另外,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及时发现问题,主动、真实、全面地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共同为幼儿顺利入学做好准备。
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应重点培养幼儿对于学习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坚决制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推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王慧.浅谈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7.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006(06)
(作者单位:峨眉山市实验幼儿园)
关键词:去小学化;幼小衔接;策略
所谓的“小学化”,是指将小學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制度引入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渗透着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重心也随之偏向小学,欠缺对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文章从幼儿园教师视角,探讨了目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提出需要全面准确把握的幼小衔接策略。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一)父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
近年来,许多家长轻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幼儿掌握拼音、识字和算数,不切实际地培养幼儿某些艺术特长。父母“望子成龙”的动机可以理解,适度的期望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将不切实际的期望施与幼儿却欲速则不达,不仅增加幼儿学习难度和压力,还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幼儿需要在成人耐心培育下逐渐成长。
(二)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开办民办幼儿园。一些民办园大多会开设小学课程,教授幼儿算数和识字的内容。迎合了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选择,使其拥有大量生源,而一些环境良好、设备齐 全,坚决去除小学化的 幼 儿 园 却 出 现 了 资 源 闲 置 和 浪 费。在此情况下,那些教学条件更优异的幼儿园为了自身运营,与家长需求相切合,被迫在原本的一日活动中,扩充小学阶段的课本内容,使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
(三)幼儿教育评价标准的失衡。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小学不许进行相关的招生考试,但还是有很多小学为了争取 到 优 秀 的 生 源,以 成 绩 和 分 数 筛 选 考 生。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为了满足升学和应试的需要,单纯地向儿童灌输具体的教科书知识,忽略幼儿在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幼儿沦为“升学”这条工业流水线上的“低端”复制品。
(四)幼儿园单纯强调升学。
教育是一次长跑,起点的“赶超”多会带来中途的“掉队”,要想成功地跑完全程,看到终点的风景,真正的 动 力 来 源 是 儿 童 自身。许多家长认为,幼儿能进入“名牌”小学才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这种错误认知,成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推动因素。我们必须取得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这三个层面的共识,从 根 本 上 避 免“小学化”现象。
二、“去小学化”幼小衔接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 在此阶段,幼儿教师一方面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阶段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幼小衔接的需要和隐患,使孩子勇敢、健康、快乐、平和地迎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参观小学系列活动。
开展参观小学系列活动,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孩子们通过亲临现场、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对即将踏入的小学就有了进一步的真切了解,想做小学生的愿望油然而生。参观小学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烈憧憬与美好向往,减少他们对小学的陌生感、畏惧感,同时也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为幼儿做好了充分积极的心理铺垫。
(二)树立有序规则意识。
重点帮助幼儿树立有序规则意识,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幼小衔接应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物品,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积极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最佳学习习惯。提醒幼儿注意保持仪表整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态。公共场合的行为要遵守规则,懂得谦让,关爱他人、爱护公物、爱惜学具等等。
(三)学习使用学习工具。
引导幼儿了解小学阶段使用的学习工具,学习使用方法,为其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所有的学习用具应当让孩子认识:书包、铅笔盒、橡皮、尺子、铅笔、卷笔刀、复读机等;作业本若干:拼音本、田字格本、方格本、数学写字本学会正确使用铅笔和卷笔刀;学会整理书本、铅笔盒、书包等;学会使用复读机。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
(四)指导家长配合协作。
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应准备。譬如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方面,家长也要做出表率,减少看电视时间。为孩子准备小闹钟,帮孩子逐渐过度到新作息时间,帮助孩子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另外,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及时发现问题,主动、真实、全面地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共同为幼儿顺利入学做好准备。
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应重点培养幼儿对于学习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坚决制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推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王慧.浅谈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7.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006(06)
(作者单位:峨眉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