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是否应该对中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怎样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建设一支一流的中学青年教师队伍,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就此本文试图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前 言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相关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突出,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
一、教师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及原因
有资料表明,教师属于高压力群体,他们要面对来自个人家庭方面的问题:住房、工资收入、子女教育等;要面对学校领导以及上级的升学指标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批改学生作业,备课,进修学习;当前,他们也同社会其他阶层一样,面临竞争、下岗、学历教育、计算机考级等。教师易发生的几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有:
一是榜样与普通人的冲突。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规范化的形象出现。可是,教师不是神,也有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时候。然而,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又迫使他们控制自己,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是工作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要永葆青春激情;要引导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劳动又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难免产生单调、乏味、郁闷的情绪体验和心境。
三是工作的责任感与自我实现的冲突。学生的成长、成才并非一日之功,教师难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
四是教师的心理行为也会受到学生消极行为的影响。学生不可能时时处处按照教师的意志行事,教师处理问题难免偏激。
近年来,教师中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导致自杀、情绪失控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对教师的心理咨询中,发现教师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来自领导、家长的高期望,有的学校竟然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室闭路摄像监控装备当做监控教师的工具。有个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漏批一道题,被领导抽查看到,后来又听到校领导在全校大会上不点名地提到此事。从此一上讲台就非常紧张,惟恐领导突然来听课;批改学生作业效率大减,惟恐再犯错误。后来,因神经太紧张,发展到影响了睡眠,不得不提出转岗请求。据了解,在教师跳槽人数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感到工作压力大,应付不了。
二、教师不良心理危害
1、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
教师的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遇到事情往往小题大作,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一些年轻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时,很快会向现实妥协,在焦躁、烦闷之时,对待不顺眼的学生,训斥、责骂毕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位母亲很是痛心地告诉笔者,女儿初入一年级时,手拿测试卷心里有点紧张,岂料监考老师走上前,用力在她的桌面上“一巴掌”,女兒惊吓得尿湿了裤子。这以后一直到现在升入预初年级,女儿看到考试便会慌乱、不知所措。
可见,教师不经心时心态的一点点偏差,对学生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教师心理不健康,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
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实乃一个挑战。“一支粉笔,一篇教参,一本教科书”统领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现象并不鲜见,而心理偏差的教师很可能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偏差,导致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精神。患“心病”的教师很可能会厌恶本职工作,以消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最终将影响自身学业、能力及学识底蕴的提高。
3、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现今,教师难做,学生难教,心态难好已成为不争的得到认可的说法之一。社会急剧变化,教师也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带来的角色模糊、角色冲撞、角色负荷增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竞争与功利需求也往往让教师掩抑真情,而失落造成的反差、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不断涌现心理问题,殃及个体身心健康。在长期的抑郁和焦虑中,失眠、食欲不振、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结伴而来,成为常见的病症,影响健康。某校一位三十多岁的教师反映,一学期开两次课,为了得到认可,她耗费大量时间用于准备,公开教学前的一个多月她基本上是在忧虑重重中度过的。可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又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因此复习课的全力以赴又使自己精疲力竭,常常失眠缠身,无法摆脱焦虑。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稍有马虎,前功尽弃。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其实,处于心理重负不能及时解脱,日积月累,只能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职业同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从事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当然也需要心理健康,否则无法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但与教师相比,这些职业的工作者如果存在心理不健康,其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局部的、个人的,而一个教师如果心理不健康,它的影响则是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总之,由于教师不仅是社会活动者,而且是青少年的表率,他们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或超健康的。 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及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不仅仅是个人所思所为,应是教育界及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落实百年大计的根本体现。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
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二)教师应建立自我职业观念
教师的自我职业观念,指个人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所体现出的态度。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教师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与增进。具体应当做到:
1.树立教师事业的信念
教师虽然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但是,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了这种心情与心境,那么教师就已经具备有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改革,教育也如此。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自己研究课程,改进教学,不断进步,而且接受他人的新方法,不断接受新事物。这样才能永葆激情,才会因成功而快乐。
五、借助心理专家的处理
专家的处理,是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孰能无感呢?这种“情与惑”在一定限度内个人是能够把握的。然而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求助于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有些问题上容易走入误区。由于教师的角色特征及职业特点,往往自视清高,或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对自己心理问题讳疾忌医,都是不正确的。
小结
教师心理健康已是世界性重要课题。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就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为了我们神圣的教师职业,为了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幸福,让我们努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快乐教师吧!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河北出版社,1984年版。
【3】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关键词】: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前 言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相关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突出,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
一、教师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及原因
有资料表明,教师属于高压力群体,他们要面对来自个人家庭方面的问题:住房、工资收入、子女教育等;要面对学校领导以及上级的升学指标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批改学生作业,备课,进修学习;当前,他们也同社会其他阶层一样,面临竞争、下岗、学历教育、计算机考级等。教师易发生的几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有:
一是榜样与普通人的冲突。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规范化的形象出现。可是,教师不是神,也有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时候。然而,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又迫使他们控制自己,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是工作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要永葆青春激情;要引导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劳动又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难免产生单调、乏味、郁闷的情绪体验和心境。
三是工作的责任感与自我实现的冲突。学生的成长、成才并非一日之功,教师难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
四是教师的心理行为也会受到学生消极行为的影响。学生不可能时时处处按照教师的意志行事,教师处理问题难免偏激。
近年来,教师中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导致自杀、情绪失控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对教师的心理咨询中,发现教师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来自领导、家长的高期望,有的学校竟然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室闭路摄像监控装备当做监控教师的工具。有个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漏批一道题,被领导抽查看到,后来又听到校领导在全校大会上不点名地提到此事。从此一上讲台就非常紧张,惟恐领导突然来听课;批改学生作业效率大减,惟恐再犯错误。后来,因神经太紧张,发展到影响了睡眠,不得不提出转岗请求。据了解,在教师跳槽人数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感到工作压力大,应付不了。
二、教师不良心理危害
1、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
教师的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遇到事情往往小题大作,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一些年轻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时,很快会向现实妥协,在焦躁、烦闷之时,对待不顺眼的学生,训斥、责骂毕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位母亲很是痛心地告诉笔者,女儿初入一年级时,手拿测试卷心里有点紧张,岂料监考老师走上前,用力在她的桌面上“一巴掌”,女兒惊吓得尿湿了裤子。这以后一直到现在升入预初年级,女儿看到考试便会慌乱、不知所措。
可见,教师不经心时心态的一点点偏差,对学生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教师心理不健康,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
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实乃一个挑战。“一支粉笔,一篇教参,一本教科书”统领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现象并不鲜见,而心理偏差的教师很可能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偏差,导致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精神。患“心病”的教师很可能会厌恶本职工作,以消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最终将影响自身学业、能力及学识底蕴的提高。
3、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现今,教师难做,学生难教,心态难好已成为不争的得到认可的说法之一。社会急剧变化,教师也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带来的角色模糊、角色冲撞、角色负荷增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竞争与功利需求也往往让教师掩抑真情,而失落造成的反差、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不断涌现心理问题,殃及个体身心健康。在长期的抑郁和焦虑中,失眠、食欲不振、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结伴而来,成为常见的病症,影响健康。某校一位三十多岁的教师反映,一学期开两次课,为了得到认可,她耗费大量时间用于准备,公开教学前的一个多月她基本上是在忧虑重重中度过的。可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又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因此复习课的全力以赴又使自己精疲力竭,常常失眠缠身,无法摆脱焦虑。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稍有马虎,前功尽弃。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其实,处于心理重负不能及时解脱,日积月累,只能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职业同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从事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当然也需要心理健康,否则无法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但与教师相比,这些职业的工作者如果存在心理不健康,其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局部的、个人的,而一个教师如果心理不健康,它的影响则是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总之,由于教师不仅是社会活动者,而且是青少年的表率,他们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或超健康的。 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及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不仅仅是个人所思所为,应是教育界及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落实百年大计的根本体现。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
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二)教师应建立自我职业观念
教师的自我职业观念,指个人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所体现出的态度。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在教师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与增进。具体应当做到:
1.树立教师事业的信念
教师虽然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但是,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了这种心情与心境,那么教师就已经具备有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改革,教育也如此。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自己研究课程,改进教学,不断进步,而且接受他人的新方法,不断接受新事物。这样才能永葆激情,才会因成功而快乐。
五、借助心理专家的处理
专家的处理,是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孰能无感呢?这种“情与惑”在一定限度内个人是能够把握的。然而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求助于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有些问题上容易走入误区。由于教师的角色特征及职业特点,往往自视清高,或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对自己心理问题讳疾忌医,都是不正确的。
小结
教师心理健康已是世界性重要课题。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就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为了我们神圣的教师职业,为了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幸福,让我们努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快乐教师吧!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河北出版社,1984年版。
【3】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