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供电网络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供应压力。与此同时,近年来,天气的剧烈变化增加了电力供应网络的雷击故障发生频率,对电力供应网络的供应能力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雷击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损害,介绍了雷击事故的判别和特征,并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防雷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35Kv架空供电线路;供电线路保护角;自动重合闸;接地引流线
引言: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和规程。35Kv架空供电线路系统功能复杂性较高,同时其具有的绝缘能力较差,因此在我国不同规格得到供电线路中,35Kv架空供电线路雷击故障发生概率较大,对供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探究也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1雷击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损害
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尤其是特高压交和直流供电线路作为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在我国的规划和建设规模增速明显。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强对流天气频发,雷电活动增强趋势明显,电网防雷面临着抵御能力低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以下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由于遭遇雷击引起的损害进行介绍:第一,雷击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大量的热量,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热承受能力有限,一旦热能超过承受上限,将会对供电线路造成线路熔断等不良影响;第二,雷击携带着大量的电流,当雷击发生于地面时,会造成绝缘子闪络;第三,当雷击故障发生时,可能为杆塔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引发大规模断电故障。
2雷击事故的判别和特征
由于雷击携带着大量热能和电流,因此其带来的损害具有随机性和较大的延伸性。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雷击故障频发,为提升我国电力供应网路的稳定性,促进电力供应网络防雷击系统的构建,对雷击事故的判别和特征息进行介绍:第一,雷击事故的判别。据有关电力人员统计,雷击事故一般多发于向阳、山谷迎风口和空间狭窄的自然环境中,35Kv架空供电线路与其他的架空供电线路相比具有较弱的绝缘性能,遭遇雷击事故的次数较多;第二,雷击事故发生的特征。据有关人员对电力供应网络雷击事故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雷击事故具有供电线路杆塔防雷水平过低,接地电阻较大、供电线路布设不合理等特征,导致了供电网络雷击故障发生次数较多。
3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3.1减少供电线路保护角
近年来,我国各项生产和建设环节对电力供应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雷击事故的随机性和严重的损害性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亟待提升。一般来说,35Kv架空供电线路不同区段之间通过安装避雷针来降低雷击故障的发生频率。在这一基础上,避雷针的保护角能对覆盖区域范围内的供电线路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供电线路布设于山区,不同的地面倾角限制了避雷针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针对雷击故障频发区域,相关人员可合理减小供电线路保护角,以抵消地面角度对避雷针功能的影响,提升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稳定性[1]。
3.2增加供电线路的接地引流线
现今阶段中,我国不同区域电力供应网络布设的标准化建设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也导致了避雷措施的应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区域的供电线路避雷工作而言,应从增加供电线路的接地引流线入手。一般来说,供电线路具有一定的抵御雷击故障能力,但是35Kv架空供电线路具备的抵御雷击能力较弱,在遭遇雷击后,大量的雷击电力难以被良好导出,以致影响了整个供电网络的供应能力,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电线路情况,合理增加接地引流线能极大提升供电网络的雷击抵御能力。在供电线路中增设的接地引流线实现了将雷击电流快速接入地下的目的,有效保护了供电线路。
3.3降低供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
杆塔是架空供电线路中用来支撑输电线的支撑物,多由钢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在电力供应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供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对供电线路的雷击抵御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供电线路中发生的雷击故障中由于杆塔接地不良导致的事故比例较高[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接地土壤质量是影响杆塔接地引流功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可通过改善接地土壤环境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提升其引流功能。此外,降低供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在供电线路杆塔下放置适量的降阻剂,以达到提升引流能力的目的。
3.4架設避雷线
一般来说,35Kv架空供电线路遭遇雷击故障时,会由于雷击携带的巨大电流超越了供电线路的电流传输上限导致电力运行故障,为避免大型电力故障的出现,合理布设避雷线是提升供电线路雷击故障抵御能力的有效措施。避雷线的架设不仅能降低雷电对供电线路的侵袭频率,还能通过避雷线对导线具有的耦合功能,明显降低供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压,从而对雷电故障进行规避。此外,避雷线的架设还有一定的分流作用,通过降低杆塔的累计流通电流降低了杆塔顶端的电位,有效减少了雷击电流是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破坏。避雷线的架设还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可明显降低35Kv架空供电线路上的感应电压,从而规避雷击故障。
3.5安装自动重合闸保护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供应需求的连续攀升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持续推进,以及配电网运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和新能源接入引起的新型电网安全问题,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安全防雷技术难度逐渐上升。由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情况可知,一旦该供电线路发生雷击故障,电力供应开关将立即关闭,只有当有关人员排除故障后才会继续进行电力供应,影响了供电效益。因此,为降低雷击故障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合理安装自动重合闸保护。当线路发生故障,断路器跳闸后,自动重合闸能够不用人工操作而进行自动重新合闸,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自动重合闸重合闸分为单相和综合重合闸,主要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开展自动保护机制得以运行。
3.6合理布设线路路径
我国于2006年建成了覆盖全国电网和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全国雷电地闪监测网,让中国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监测系统的国家,雷电监测网规模和工程应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对雷电多发区域的掌握度较高,
因此可以在更新和维护35Kv架空供电线路时适当改变雷电多发区域的供电线路布设位置,降低雷电侵袭频率。此外,有关部门应严格规范我国的供电线路架设工作,提升线路架设的标准化程度,以便防雷措施的顺利实行。有关电力人员在布设供电线路时应结合雷击发生特征和全国雷电地闪监测网的监测信息进行,以促进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长期稳定,维持我国电力网络的供应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35Kv架空供电线路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传输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雷击故障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电力系统基础和气候、环境等情况制定合理的避雷规划,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我国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1]杨先.对电力架空线路防雷措施的认识与体会[J].通讯世界,2015(03):50-51.
[2]徐航航. 架空电力线路防雷与接地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关键词:35Kv架空供电线路;供电线路保护角;自动重合闸;接地引流线
引言: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和规程。35Kv架空供电线路系统功能复杂性较高,同时其具有的绝缘能力较差,因此在我国不同规格得到供电线路中,35Kv架空供电线路雷击故障发生概率较大,对供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探究也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1雷击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损害
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尤其是特高压交和直流供电线路作为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在我国的规划和建设规模增速明显。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强对流天气频发,雷电活动增强趋势明显,电网防雷面临着抵御能力低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以下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由于遭遇雷击引起的损害进行介绍:第一,雷击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大量的热量,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热承受能力有限,一旦热能超过承受上限,将会对供电线路造成线路熔断等不良影响;第二,雷击携带着大量的电流,当雷击发生于地面时,会造成绝缘子闪络;第三,当雷击故障发生时,可能为杆塔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引发大规模断电故障。
2雷击事故的判别和特征
由于雷击携带着大量热能和电流,因此其带来的损害具有随机性和较大的延伸性。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雷击故障频发,为提升我国电力供应网路的稳定性,促进电力供应网络防雷击系统的构建,对雷击事故的判别和特征息进行介绍:第一,雷击事故的判别。据有关电力人员统计,雷击事故一般多发于向阳、山谷迎风口和空间狭窄的自然环境中,35Kv架空供电线路与其他的架空供电线路相比具有较弱的绝缘性能,遭遇雷击事故的次数较多;第二,雷击事故发生的特征。据有关人员对电力供应网络雷击事故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雷击事故具有供电线路杆塔防雷水平过低,接地电阻较大、供电线路布设不合理等特征,导致了供电网络雷击故障发生次数较多。
3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3.1减少供电线路保护角
近年来,我国各项生产和建设环节对电力供应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雷击事故的随机性和严重的损害性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亟待提升。一般来说,35Kv架空供电线路不同区段之间通过安装避雷针来降低雷击故障的发生频率。在这一基础上,避雷针的保护角能对覆盖区域范围内的供电线路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供电线路布设于山区,不同的地面倾角限制了避雷针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针对雷击故障频发区域,相关人员可合理减小供电线路保护角,以抵消地面角度对避雷针功能的影响,提升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稳定性[1]。
3.2增加供电线路的接地引流线
现今阶段中,我国不同区域电力供应网络布设的标准化建设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也导致了避雷措施的应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区域的供电线路避雷工作而言,应从增加供电线路的接地引流线入手。一般来说,供电线路具有一定的抵御雷击故障能力,但是35Kv架空供电线路具备的抵御雷击能力较弱,在遭遇雷击后,大量的雷击电力难以被良好导出,以致影响了整个供电网络的供应能力,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电线路情况,合理增加接地引流线能极大提升供电网络的雷击抵御能力。在供电线路中增设的接地引流线实现了将雷击电流快速接入地下的目的,有效保护了供电线路。
3.3降低供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
杆塔是架空供电线路中用来支撑输电线的支撑物,多由钢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在电力供应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供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对供电线路的雷击抵御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供电线路中发生的雷击故障中由于杆塔接地不良导致的事故比例较高[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接地土壤质量是影响杆塔接地引流功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可通过改善接地土壤环境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提升其引流功能。此外,降低供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在供电线路杆塔下放置适量的降阻剂,以达到提升引流能力的目的。
3.4架設避雷线
一般来说,35Kv架空供电线路遭遇雷击故障时,会由于雷击携带的巨大电流超越了供电线路的电流传输上限导致电力运行故障,为避免大型电力故障的出现,合理布设避雷线是提升供电线路雷击故障抵御能力的有效措施。避雷线的架设不仅能降低雷电对供电线路的侵袭频率,还能通过避雷线对导线具有的耦合功能,明显降低供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压,从而对雷电故障进行规避。此外,避雷线的架设还有一定的分流作用,通过降低杆塔的累计流通电流降低了杆塔顶端的电位,有效减少了雷击电流是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破坏。避雷线的架设还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可明显降低35Kv架空供电线路上的感应电压,从而规避雷击故障。
3.5安装自动重合闸保护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供应需求的连续攀升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持续推进,以及配电网运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和新能源接入引起的新型电网安全问题,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安全防雷技术难度逐渐上升。由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情况可知,一旦该供电线路发生雷击故障,电力供应开关将立即关闭,只有当有关人员排除故障后才会继续进行电力供应,影响了供电效益。因此,为降低雷击故障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合理安装自动重合闸保护。当线路发生故障,断路器跳闸后,自动重合闸能够不用人工操作而进行自动重新合闸,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自动重合闸重合闸分为单相和综合重合闸,主要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开展自动保护机制得以运行。
3.6合理布设线路路径
我国于2006年建成了覆盖全国电网和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全国雷电地闪监测网,让中国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监测系统的国家,雷电监测网规模和工程应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对雷电多发区域的掌握度较高,
因此可以在更新和维护35Kv架空供电线路时适当改变雷电多发区域的供电线路布设位置,降低雷电侵袭频率。此外,有关部门应严格规范我国的供电线路架设工作,提升线路架设的标准化程度,以便防雷措施的顺利实行。有关电力人员在布设供电线路时应结合雷击发生特征和全国雷电地闪监测网的监测信息进行,以促进35Kv架空供电线路的长期稳定,维持我国电力网络的供应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35Kv架空供电线路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传输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雷击故障对35Kv架空供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电力系统基础和气候、环境等情况制定合理的避雷规划,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我国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1]杨先.对电力架空线路防雷措施的认识与体会[J].通讯世界,2015(03):50-51.
[2]徐航航. 架空电力线路防雷与接地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