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是他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朱丽亚·罗伯茨主演的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女性意识还没完全觉醒的时候,妇女反抗父权制压迫,反对把男性标准内化,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故事。影片强调了妇女不应处于他者的地位,妇女也是主体。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父权制 内化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2003年底出品的一部影片。很多人说它是《死亡诗社》女性版,讲述了一位满脑新观念的老师如何挑战迂腐守旧的教学传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现自我的故事。与其说它是校园题材的影片,我更倾向于把它当成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这当然不是因为片中人物基本是女性的缘故,而是它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受压迫的状况,以及在传统父权制下,妇女内化男性标准的过程,揭示了女人不是他者,也是主体。
  故事发生在1953,美国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可妇女的地位并无什么改变。刚刚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凯瑟琳·沃森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凯瑟琳是一个满怀自由改革理想的女子,在授课中她发现学校的陈规陋习简直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学生聪明活泼,却毫无自己的思想。她们熟悉教学大纲,能把课本倒背如流,可是从没想过应有自己的看法,而是一味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学生之间还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女子在校学习只是为了嫁个好郎君,而不是为了进入大学将来谋求一份好工作。婚姻是她们人生的唯一目标,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后,女子可以随时辍学。凯瑟琳对此深感震惊,她大胆地向陈腐的教学制度和保守的观念发动了进攻。并且义无返顾地鼓励学生冲破传统价值的牢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她的做法引起学校领导和保守学生的反对,双方展开了激战。
  长期以来我们都生活在父权制下。女性主义者认为自语言诞生后我们就进入了父权社会。我们的社会、法律、道德、行为规范都是建立在父权制的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因而妇女一出生就受到男性社会的压迫。法国著名女性主义先驱者西蒙·波伏娃大胆地揭示了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道理。在其力作《第二性》里她非常详细地阐述了女人自出生、成长一步一步被构造以及沦为第二性的过程。她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卫斯理女校。这个名义上是传授知识给女子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殿堂,其实是父权制下构建女人,统治女人,压迫女人的工具。在卫斯理,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已经定了婚,剩下的一半正等待出嫁。学校设立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上流社会的男人培养模范太太,而不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她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所有的课程设置都以此为中心,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专门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整理家务,如何保持女性仪态,如何协助丈夫社交等等。她们的学识和修养其实是为了男人的脸面和欢愉。与其说她们是人。不如说是摆设。学校还有一个传统游戏:玩滚球,谁获胜,预示谁就会在今年第一个出嫁。影片中全校女生为了得到这个球在草地上拼命奔跑,获得第一名的人欢呼雀跃。其他人望球兴叹,可见要嫁一个好丈夫的观念深植于学生的内心。老师和家长都以此为目标希望能帮助她们早日出嫁,而一切与此教学理念相背的人和事都是不相容的。电影里的同性恋护士阿曼达,因给学生派发避孕套而被校方开除。凯瑟琳也因其独立现代的教学方法以及开放思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校方威胁警告,最后被迫离开。父权制的威力是巨大的,它想把女人都培养成“房间里的天使”。
  早期的女性主义批评家着力挖掘以男性意识为核心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歪曲,如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阅读19世纪欧洲小说文本中发现,作者与作者背后的男权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通常将女性形象简化成两种原型:天使与魔鬼。妓女与荡妇。圣母与妖姬。父权制下的男人总对女人做出一些要求。如果归依于社会规范就是前者,如果背离社会规范就是后者,完全不考虑女性自身的欲望、要求和自主性。在影片中大部分女人都是前者,她们为成为房间里的天使而努力着。可也有少数所谓的“魔鬼”存在。凯瑟琳就是其中之一,在笃信和维护父权制的学校董事会看来,她不仅是一位革新教学传统的老师那么简单,她还是一个传统婚姻的异端人物。她不顾男友的反对,离开加州,独自来到位于新英格兰的卫斯理当老师,她来此的目的就是想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挑战卫斯理古老的传统。她选的男友也不符合一般世俗的择偶标准,一个比她老得多的男人。来校之后她受年轻的意大利语老师吸引,爱上了他,发现自己的心意后,她毅然拒绝了男友的求婚,并且不顾同事的警告,与他同居。但是好景不长。意大利语老师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对她撒了谎。凯瑟琳知道真相后,感觉受到欺骗。为了自尊忍痛和他分手。凯瑟琳完全不受男人和婚姻的控制,她在乎和重视的是自己的内心。所以不顾世俗的眼光。她的存在对学校及整个父权制而言都是威胁,她在他们心中俨然是一个魔鬼的形象。吉赛尔也是一个反传统的人物,她是卫斯理的学生,家世良好。但父母离异,不喜欢受束缚。她喜欢上了意大利语老师,明知不能嫁给他,人家也不是真心爱她,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爱,亳不掩饰自己对他的欲望和爱意。她的行为受到了好朋友——传统卫道士贝蒂的鄙视和侮辱。
  像凯瑟琳、吉赛尔这些反抗传统父权制的女子总是受到批评和排斥。对他们进行批评的人,不仅是父权制的统治者——男人。更是一些把父权制的规则、想法内化了的女人。女人长期在父权制下被压迫的结果就是把用来压制她们的规则内化,并把它强加给其他的女人。影片里最典型的就是贝蒂和她的母亲,以及老处女教师南茜。贝蒂是这场传统与自由的斗争中的领导者,她继承了她母亲的想法和做法,认为女人的职责就是全力支持她的男人,婚姻是女子唯一的归宿。当她得知学校护士阿曼达在学生中派发避孕套后,就在校报上发表评论攻击她,致使她被学校开除。后来她奉父母之命嫁给一个哈佛学生。虽然他们之间并无爱情。贝蒂对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妻子充满了信心,可丈夫另有所爱,她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夫妻之实,一切快乐都是表象。虽然如此,她还是没意识到自己不幸的根源,继续与凯瑟琳作对,她在学校校刊的社论中,暗示了凯瑟琳正带着所有学生走向共产主义路线,甚至更糟糕,可能走向复杂的男女关系。她认为凯瑟琳使她们拒绝了一个“天生就必须承担的角色”,那就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角色。她还劝说好友琼放弃去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留下来同男友结婚,承担起做女人的职责。她对好友康尼与她表弟的关系冷嘲热讽,从中捣乱,对吉赛尔的行为大加攻击。她是内化了父权制思想的女性的典型代表。她母亲也是如此,与丈夫的关系早已形同虚设,却依然置女儿的幸福于不顾。在得知女儿不幸的婚姻之后,还劝她忍耐,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她认为这就是女人的命运。南茜是又一悲剧人物。她默守学校的传统而成了老处女。父权制下的她不敢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有一次,凯瑟琳邀请她出去喝酒放松一下。她拒绝了,宁愿守着电视机看那些无聊的节目。一味地接受“他者”的地位与遵循传统并没有给影片中的女性带来幸福的生活。
  影片结尾虽然留给我们一丝希望的曙光,女性自我意识被唤醒,连最保守,一味遵循传统的贝蒂也开始反抗,决定离婚,离开家庭前往纽约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只是父权制的压迫依然存在,例如,凯瑟琳最终没有战胜古老的卫斯理学院,她被驱逐最后没有上哈佛法学院,而选择结婚。贝蒂的离开仍旧面临着娜拉出走所留给人们的同样疑问:她是否能够在社会中顺利生活?虽然比起50年代的人。如今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妇女不必为结婚。离婚,或选择做职业妇女还是家庭主妇而烦恼。但是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比如电影制作完后。很多男性就形容它是“给娘们拍的电影”,对其进行恶意的嘲笑和贬低,所以两性平等的目标仍就任重而道远,妇女们还必须为此而努力。女人并不一定得是房间里的天使,女人不能受制于男人安排的角色。女人不应该是他者,而应该成为主体。
其他文献
高瓦,潘老师,视觉共振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作为书籍装帧设计师,夫妻二人低调地完成了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2008年整体设计奥运会国家礼品《纸上奥运》,2012年设计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官方纪念画册《香港影像》。《男孩的冒险书》《孩子,挑战》《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等均出自他们夫妻之手。但是,他们最优秀的作品是他们的一双可爱的女儿。  我们家的书房,就是我和我先生工作的地方。每天,我们背靠背坐在电脑前做同一本
[摘要]电影《长江七号》和《三峡好人》,建构起了对小人物命运的挚切的关注和别样复杂的意绪,以,不同的方式揭示着主人公悲惨的生存本相。道出了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热爱,完成了对真实人生的深刻展现,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撼人心魄。  [关键词]《长江七号》《三峡好人》真实人生 抒写    《长江七号》和《三峡好人》两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把目光对准下层生活的平民。展示的视角都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对小人物命运的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困难有两个:第一是学生对话题不感兴趣,无从下笔;第二是学生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而文章显得不生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贴近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在生活中学习表达,说与写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之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达到立足生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立足生活;写作能力;作文教学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
摘要 电影,就是用最认真的态度做出来的最虚假的东西,这种虚假有时跟真的一样。电影是虚像,生活是虚像,人心是虚像,这,就是真相。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悟道 虚像 真实    什么是生活的真相?电影有如生活,其本质是虚幻的。再进一步说。由于各人所处角度不同,人生经历千差万别。处理事情的动机不一样,人们的生活感受是有如天地之不同的。生活存在着多种可能。  在此,一位伟大导演的一部伟大电影——日本导演黑泽
贾秀芳于1999年10月创办哈尔滨市博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秉承“真诚做人,细心做事”的经营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现已发展成集汽车销售、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一路走来,贾秀芳不仅用智慧与汗水做大了企业,更用无私大爱与善行回报了社会。  今年疫情期间,贾秀芳积极响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倡议,第一时间在公司内成立防疫攻坚小组,分成统筹、物资、运输、保障等分支,由她亲自指挥调配,
[摘要]《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两部融中西元素于一体的三维动画之作,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中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和差异性;尤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解上,二者所反映出的迥异差别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花木兰》 《功夫熊猫》 中西文化 碰撞 融合    暑期临近,梦工厂的创作者们再一次开始了全球策略。这一部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出品,云集杰克·布莱克、达斯汀
[摘要]《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的同时,其古典风格的音乐背景也在不知不觉的渗入其中,默默扮演着它自己的角色,和电影画面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很好地表达了电影的情节,并带领观众随着音乐随着画面进入到了那个特定的场景里。  [关键词]电影音乐 古典音乐 功能 作用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容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建筑、摄影等因素。十九世纪末。电影一出现就迅速成为一种为世界各国
《魔比斯环》号称“中国首部原创三维动画电影”,它历时五年完成,制作阵容强大,投资高达13亿。在制作期间,《魔比斯环》曾推出过多个版本的预告片,并亮相于海外电影节,宣传攻势凌厉,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自其上映以来,票房却波澜不兴,南京1万元出头,上海不足10万元,广州也只有3万元左右,更有评论认为该片的国内票房预期只有1000万元。完成这部全三维数字电影,环球数码专门建立了500套专业图形工作站,动用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历经作者三十年的修改,重点塑造了王佳芝这一独特的女性形象用以寄予张爱玲对爱情的理解;李安的电影《色·戒》在沿袭原小说故事主线的基础上,对王佳芝这一人物作了新的阐释,在其形象以及结局的设置上,表现出与原作不同的意味。  关键词 张爱玲 李安 王佳芝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认同感及其践行的状况,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结课考核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可行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