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校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理论。具体探讨了影响本科生成才意识培养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趋于完善起到推动作用,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等教育;土建;本科生;成才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创新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大学生作为知识创新的生力军,其行为素质折射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特征,这就预示了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保障性。知识的创新需要教育的创新,近些年来,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和培养模式的滞后,国内众多学者、专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理念,以求使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宝贵的理论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转变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要的理论有以提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大学参与性教学;以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激发学习动机的合作性学习;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体系;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
笔者认为,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与规范,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层面都会有不同的路径可选择。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辨析当下教育理念,众多研究视点局限在教学领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上,在大学生学习意识培养方面涉及很少,举措不多,力度不够。这种只顾宏观讲原则,不顾实效操作性的改革是片面的,不可行的。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统筹兼顾“教”与“学”的协调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成才意识。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一切领域都呈现学科化与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所有群体都有开展竞争与自主创新的诉求,大学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提出适应了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顺应了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要求,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时代命题。
二、高校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途径的探究
正确的培养方式须兼顾学生成才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的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以往教育改革和实施途径中过分注重教学制度等外在因素的转变,忽视学生内在心理和自主成才等方面的改革。
(一)外在因素
1.理论教育重心须朝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向转移
理论教育的作用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面对社会问题进行独立分析,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教育者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思考、产生共鸣和认同的单方面说理教育,让学生在全面了解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启发、引导、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具体情境,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概括的说,在学生培养中应注意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为一体。
2.本科生自主成才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作支撑
高校实施学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工作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条件支持。这些条件重点集中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度制定,教学信息反馈与质量评估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度的制定
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步,它能集中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水平。以往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在学生自主成才意识方面存在众多缺陷,部分非研究性大学的培养方式甚至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成才。结合本科教学培养制度中过分强调成绩教学、专业教学的现象,笔者认为,加强弹性灵活的选课制度,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有利于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引导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体系”建立的保障条件之一;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注重“产学研”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大学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驱动条件。
(2)教学信息反馈与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
教学信息反馈与质量评估是高等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国教育反馈制度逐漸趋于完善,但考试评价制度却仍存在很大问题,现有的考试评价方式过分强调分数的权重,重书本轻能力的考试致使学生一味的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成才意识的培养受到阻碍。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考试内容上,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评价;考试形式上,增加开卷、实验操作等;成绩评定上,注重学生平时参与的成绩。这样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教育教学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成才意识的培养。
(二)内在因素
近些年来,从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招聘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用人单位多青睐那些专业知识硬,综合能力强,作风正派的青年学生,这些应当引起在校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我成才靠的主要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非外部压力的胁迫,学生把成才培养意识内化成自己的素养才是硬道理。
1.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前提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国家前途和命运与自己的奋斗热情和奉献精神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奋斗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需要
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寻求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完善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能力。要学会利用学校资源,如社团活动,学生活动来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学校举办的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培养自己健康的学术修养;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科技竞赛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勇于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国内外学术竞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团队意识;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进行社会实践。
3.研究性学习意识培养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国际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课程形态。大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不应该做学习的“奴隶”,应该学会积极地“把外在压力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与主动行为”,用研究性学习来替代接受性学习。以往毕业生往往叹息课程教学与实践所需相差甚远,工作初期常常不得要领,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怀疑、批判与创新精神。而现在提倡的研究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在校期间多了一个“准就业”环节,大大缩短了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的时间。
4.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关键
大学生接受教育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岗位的必要环节,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素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成才才是真正的成才。本科生在校期间应该抓住每一次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活动,重视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寒暑假还可以积极参加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公益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5.适应时代发展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最终目标
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专业精通、基础扎实、特色突出。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把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内化为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依照,主动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行为,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兴趣爱好广泛,适应社会进步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因子,转变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保证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桂娟,刘智运,王卫华.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体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9.
[2]徐建领.大学参与性教学:理论探讨与系统构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4.
[3]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效管理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4]王树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途径的探索[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2.
[5]罗洪铁.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金国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6.
[7]洪银兴,谈哲敏主.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8]王明钦,贾少鑫,乔石.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与实践[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李洪江,山东潍坊人,现就读于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土建;本科生;成才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创新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大学生作为知识创新的生力军,其行为素质折射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特征,这就预示了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保障性。知识的创新需要教育的创新,近些年来,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和培养模式的滞后,国内众多学者、专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理念,以求使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宝贵的理论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转变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要的理论有以提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大学参与性教学;以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激发学习动机的合作性学习;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体系;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
笔者认为,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与规范,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层面都会有不同的路径可选择。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辨析当下教育理念,众多研究视点局限在教学领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上,在大学生学习意识培养方面涉及很少,举措不多,力度不够。这种只顾宏观讲原则,不顾实效操作性的改革是片面的,不可行的。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统筹兼顾“教”与“学”的协调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成才意识。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一切领域都呈现学科化与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所有群体都有开展竞争与自主创新的诉求,大学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提出适应了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顺应了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要求,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时代命题。
二、高校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途径的探究
正确的培养方式须兼顾学生成才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的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以往教育改革和实施途径中过分注重教学制度等外在因素的转变,忽视学生内在心理和自主成才等方面的改革。
(一)外在因素
1.理论教育重心须朝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向转移
理论教育的作用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面对社会问题进行独立分析,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教育者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思考、产生共鸣和认同的单方面说理教育,让学生在全面了解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启发、引导、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具体情境,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概括的说,在学生培养中应注意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为一体。
2.本科生自主成才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作支撑
高校实施学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工作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条件支持。这些条件重点集中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度制定,教学信息反馈与质量评估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度的制定
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步,它能集中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水平。以往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在学生自主成才意识方面存在众多缺陷,部分非研究性大学的培养方式甚至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成才。结合本科教学培养制度中过分强调成绩教学、专业教学的现象,笔者认为,加强弹性灵活的选课制度,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有利于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引导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体系”建立的保障条件之一;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注重“产学研”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大学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驱动条件。
(2)教学信息反馈与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
教学信息反馈与质量评估是高等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国教育反馈制度逐漸趋于完善,但考试评价制度却仍存在很大问题,现有的考试评价方式过分强调分数的权重,重书本轻能力的考试致使学生一味的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成才意识的培养受到阻碍。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考试内容上,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评价;考试形式上,增加开卷、实验操作等;成绩评定上,注重学生平时参与的成绩。这样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教育教学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成才意识的培养。
(二)内在因素
近些年来,从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招聘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用人单位多青睐那些专业知识硬,综合能力强,作风正派的青年学生,这些应当引起在校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我成才靠的主要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非外部压力的胁迫,学生把成才培养意识内化成自己的素养才是硬道理。
1.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前提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国家前途和命运与自己的奋斗热情和奉献精神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奋斗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需要
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寻求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完善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能力。要学会利用学校资源,如社团活动,学生活动来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学校举办的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培养自己健康的学术修养;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科技竞赛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勇于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国内外学术竞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团队意识;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进行社会实践。
3.研究性学习意识培养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国际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课程形态。大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不应该做学习的“奴隶”,应该学会积极地“把外在压力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与主动行为”,用研究性学习来替代接受性学习。以往毕业生往往叹息课程教学与实践所需相差甚远,工作初期常常不得要领,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怀疑、批判与创新精神。而现在提倡的研究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在校期间多了一个“准就业”环节,大大缩短了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的时间。
4.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关键
大学生接受教育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岗位的必要环节,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素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成才才是真正的成才。本科生在校期间应该抓住每一次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活动,重视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寒暑假还可以积极参加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公益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5.适应时代发展是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培养的最终目标
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专业精通、基础扎实、特色突出。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把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内化为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依照,主动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行为,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兴趣爱好广泛,适应社会进步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因子,转变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本科生自我成才意识,保证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桂娟,刘智运,王卫华.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体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9.
[2]徐建领.大学参与性教学:理论探讨与系统构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4.
[3]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效管理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4]王树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途径的探索[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2.
[5]罗洪铁.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金国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6.
[7]洪银兴,谈哲敏主.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8]王明钦,贾少鑫,乔石.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与实践[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李洪江,山东潍坊人,现就读于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