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中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高中音乐鉴赏课是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时下,新一轮课改紧锣密鼓,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新的高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块,已经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针对新的课改要求,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积累及生活经验而探索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我们高中音乐老师的当务之急。现就本人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实际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情境,体验愉悦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各种理解、想法和问题,教师要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教师要放下威严的外表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都乐于畅所欲言。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时教师就应想办法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在京剧课中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时,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请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的节奏简单地模仿一下戏曲的动作。动作虽简单,但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无论学生的即兴表现效果如何,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仅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人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歡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他捷径的。
(二)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音乐知識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三、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是注重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较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总之,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题以新的活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高中音乐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情境,体验愉悦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各种理解、想法和问题,教师要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教师要放下威严的外表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都乐于畅所欲言。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时教师就应想办法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在京剧课中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时,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请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的节奏简单地模仿一下戏曲的动作。动作虽简单,但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无论学生的即兴表现效果如何,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仅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人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歡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他捷径的。
(二)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音乐知識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三、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是注重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较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总之,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题以新的活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高中音乐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