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公平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顺县地处山西省东陲,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辖5镇5乡、176个行政村,总人口14.4万。近年来,和顺县委、县政府找准政策的实施点、平衡点、对接点,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打响了和顺教育改革攻坚战。全县中小学校由1999年的330所撤并为50所,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办学效益显著增强,走出了推进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和顺实践”。

一、政府主导,牢固均衡发展战略地位


  和顺县围绕优质协调和公平普惠两条主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促进城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一是抓保障。政府牵头成立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和顺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以及县委教育工作领导组会议定期听取全县教育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教育发展任务提上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议程,举全县之力确保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
  二是定政策。教育均衡发展是和顺县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战略性任务,和顺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和顺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19-2021)》《和顺县教职工编制和人员调整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布局规划、条件保证、教师配置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是重投入。教育项目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十年间,和顺县投入学校基础建设资金达5亿元,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全县GDP比重连续五年超过国家4%的投入目标,基本实现了教育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统筹实施,夯实均衡发展基础要素


  和顺县本着“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中学向县城集中”的原则,乡镇校做强、城区校扩优,全方位保障学生“有学上”和“上好学”。
  做强乡镇校。全县中小学高标准推进办学条件改善,补足短板,对标创优,加大“改薄”力度。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级标准,提前完成了教育部“20项底线”要求中“过九成”的目标任务。全县师生实现“1人1桌1椅1电脑”,信息化建设均实现了“班班通”,校园安全监控、开水供应以及水冲式厕所改造覆盖率达100%。校容校貌“一校一案”,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稳步提高。
  优化寄宿制学校。坚持把寄宿制学校建设与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相结合。近三年,和顺县投资6441万元,新改扩建2所寄宿制小学、1所寄宿制初中和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城中村、城郊村增加了150个小学学位和900个初中学位,保障了41个搬迁村村民子女就学应收尽收。
  均衡城区校。一次规划,分布实施。县城东南、西北、西南三个方位分别设立3所单办初中和4所单办小学;人口聚集区单设2所小学和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满足适龄儿童就近上好学的需求;均衡布点7所幼儿园,新建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县城内基本形成了均衡布点、整体协调的新格局,小学与初中接轨,满足学位需求,从根本上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

三、提质增效,确保教育均衡发展成效


  全县围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资源,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激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党建引领。成立了教育工委和纪工委,理顺中小学校33个党(总)支部隶属关系,实行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推进党政一体化管理;实施“双优培养”和“三亮三比”工程,发挥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动效应,引领保障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利推进。
  二是强化师资。建立总量控制、动态核编定岗的管理机制,实施教师双向竞聘、“二八分割管理”和薪酬奖励评价体系,解放教育生产力。近三年,全县预算教师年均工资收入比公务员高出4932元,累计为农村学校招聘教师达441名,初中、小学教师初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14.5和17.9个百分点,教师交流比例超出市定指标10%,实现了学科教师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内部优化升级。
  三是综改引擎。率先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等八项教育改革,促进办学模式向一体化发展、全方位育人、多元化评价转变,形成了以课程、文化、实践、管理、活动为基本育人途径的“和顺特色”。部分薄弱学校以“家庭教育校本特色”破题,探索“日托制弹性放学”模式等,扭转了招生難的困境,强弱学校间的差距缩小,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持续提升。
  近5年来,和顺县有38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上千名学子考取“985”“211”等重点高校;中考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率先挺进“全市第一军团”;小学教育呈现出“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点”的局面。
其他文献
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为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学的校本教研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原则,积极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校改革发展,使学校走上了一条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一、加强校本教研管理  1.实施网络化管理。针对学校实际,我们创建了“三横四纵”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校长室—教研
期刊
【基本案情】  张某系某中学教师。某日晚7时许,张某在该校初二年级某班上晚自习,当其得知当日负责擦黑板的学生向某某不愿擦黑板后,便手持放于教室内的一竹棍打向向某某,竹棍打在向某某的右手肘部。向某某被打后感觉疼痛,但未告知张某,并坚持上完晚自习。晚自习放学后,向某某的父亲将向某某送往医院检查,经诊断为右手尺骨鹰嘴骨折,经鉴定为轻伤。向某某父子后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遂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张某立案
期刊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本公民权利的保障書,是泱泱大国行稳致远的基石。我们国家通过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发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将宪法等法律教育纳入国
期刊
先生,是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更是一种精神。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薪火相传,有赖于先生。  《先生》一书以10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10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以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无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  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
期刊
近日,许多“德不配位”的新闻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说到“德”字,从古至今,文人骚客,赞不绝口。古人有言:“天道酬勤,人道酬德,官道酬清。”现如今,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将德行作为树人之首。譬如:政界提拔,以德、能、勤、绩为择优条件;教育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商海拼搏信服“有德才能拼天下”;就连街坊平民,也把“德高望重”誉为极致人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与核心概念,不失为一项关乎千秋
期刊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每天接收到的资讯越来越丰富,时常有主动或被动失去生命的案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任何一个人,生命教育都已迫在眉睫。  我想,生命,唯有直面它,才能够真正重视它、珍惜它。在笔者看来,父母是给孩子做好生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最佳人选。  在孩子学会走路开始探索世界时,他会欣赏到美丽的花朵,流连其侧,衬上他的笑脸,感觉世界是多么美好。当孩子嚷嚷着要摘下他喜欢的花朵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泽州县教育工委积极落实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树亮品牌、全面达标”专项行动部署,结合泽州教育发展实际,大力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建五制,设五岗,强五育”,着力奏响教育党建最强音,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建立五项制度,唱响党建引领主旋律  政治学习常态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
期刊
编者按:9月28日至29日,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工作部署会在大同市召开,副省长吴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向弟海主持会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吴俊清进行工作部署。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副厅长任月忠,各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教育局局长、基教科科长及部分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保
期刊
浑源县作为全省农村初中布局调整试点县,按照省委楼阳生书记的指示精神,确立了“两手抓、三步走”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一手抓布局调整,一手抓教育改革”,利用三年时间将全县19所农村初中全部整合到县城。通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收到了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受益的良好成效。一、从政治高度深刻领悟楼阳生书记的指示精神  去年4月9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浑源调研期间作出“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
期刊
“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大同市高度重视,以浑源县试点改革为契机,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作为教育改革“一号工程”,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一、突出一个主体,强化市级统筹  始终坚持市级统筹,突出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