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多动症,家长怎么办?

来源 :健康与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多动症是一个并不年轻的病症,早在1845年,德国的神经科学家Heinrich Hoffmann在他写的一本儿童书中就有描述。在书中,他描写了两个男孩子在家里的“坐立不安”的种种表现。儿童多动症的基本特征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目标行为上,动个不停、做事冲动而不考虑后果。您的孩子是这样吗?
  儿童多动症简易评定量表
  儿童多动症, 这是在儿童精神科或儿童心理咨询门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儿童心理障碍。请父母和教师按以下每个项目的表现程度进行评分。
  “只一点”计1分
  轻度,即症状少和轻微, 仅有细小行为异常,或不经常出现。
  使用这个测试之前,家长或教师必须与儿童相处密切,并就近6个月行为表现进行评分。
  “多”计2分
  等于中度,行为改变位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很多”计 3分
  行为改变显而易见,在家庭和学校的任何场所都出现,并且已影响家庭的安宁和学校的秩序。
  1. 动个不停
  2. 容易兴奋和冲动
  3. 干扰其他小孩
  4. 做事有头无尾
  5. 坐不住
  6. 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容易随境转移
  7. 要求必须立即满足
  8. 好大声叫喊
  9. 情绪改变快
  10. 脾气爆发 ( 爆发性和有可预料的行为)
  如总分得15分就有多动症可疑,分数越高,可疑性就越大,严重的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如下:
  1. 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具备下列6条)
  ① 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② 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力,往往有始无终;
  ③ 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显得心不在焉;
  ④ 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按时完成功课;
  ⑤ 常常遗失生活必需品,如作业本、书、笔、玩具等;
  ⑥ 常回避或极其厌恶家庭作业;
  ⑦ 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⑧ 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2. 活动过度(至少具备下列3条)
  ① 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
  ② 不能静坐于自己的座位上;
  ③ 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④ 难于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⑤ 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其显著改观。
  3. 冲动任性(至少具备下列1条)
  ① 常在提问未完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
  ② 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
  ③ 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
  ④ 常说话过多,不能对社会规则做恰当的反应。
  4. 7岁前起病。
  5. 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如孤独症等。
  孩子太闹腾,不遵守纪律,故意捣乱,就得严加管教、严厉批评?
  多动症孩子看上去“明知故犯”,非常不听话,惹人烦恼,尽管受到了很多批评也难以改变。所以,给人以故意的感觉而招致老师、家长更多的批评、指责和惩罚。因此家长们容易更加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出去玩,或者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训。
  但实际上,他们内心也想改善,但是由于自控力的原因而自己无法控制,并非故意。而他们也经常会感受到挫折和失望,渴望获得关注、认可和友谊。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对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认可他们一些行为,接纳的态度会让他们躁动不安的心变得平静,而且,在给孩子安排的活动上,要注意尽量多一些户外的游戏玩耍,让他们的能量释放在规律的运动上,而如果长时间待在有限空间里,孩子的能量精力就会转化成不安的冲动。另外,户外运动可以对他们的感知觉和运动的统合有帮助。
  听老人们说孩子多动不是问题,长大一些就好了,是这样的吗?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多动容易被理解为淘气,而这样的理解会耽误孩子的诊治,并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由于患有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情绪控制和冲动控制多方面比较弱,而需要多方面的干预,比如较为严重的就需要药物的介入,而轻度的不太严重的就需要更多的心理辅导、家庭干预、家长与学校配合。
  此外,家长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困难、包容孩子的问题,使其不再恶化,避免问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消极影响,父母自我的情绪管理。
  对于过度“淘气”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防止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恶化。而不要只单单认为是淘气,等待时间来解决问题。时间并不会改善孩子的问题。
  研究表明,小时候患有多动症的孩子,青少年期会遇到更多的情绪冲动、焦虑或者人际关系上的问题。
  孩子太过于活跃、做事没有条理性、急躁易怒又不听话,父母被折磨得精疲力尽,该怎么办?
  对待孩子的这些情况,父母们通常使用讲道理、警告或者责骂等方法,可惜的是并不好使。这样会使父母也经常感觉到挫败,为了走出这种挫败感,父母们可能就经常是用体罚、呵斥甚至嘲笑挖苦的方式,而这些方法对孩子的心理是更大的伤害,亲子之间就会产生对抗,根本无法让孩子安静下来。
  父母在过于淘气的孩子面前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尤其不能对孩子嘲笑挖苦,特别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孩子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不论奖励和惩罚都要非常具体,要具体到确定的某个行为。父母要经常记录孩子的良好行为,对优势和成绩给予夸奖。惩罚而非体罚,比如由于某个错误的行动,剥夺一次他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机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