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识教育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很多高校都开展了通识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通识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生命智慧、分析思辨能力等,这些观点与我国传统中学教育实践中过于重视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相对。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高中英语课程也不能忽略。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中学英语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人直接将其译为“通才教育”,其核心精神在于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知识、分析思辨、文化素养、宏观视野、生命智慧、表达沟通技巧以及终身学习成长的动力。19世纪四十年代,通识教育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国内高校得到广泛地实践,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如今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已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在中学教育中,笔者认为通识教育也可以尝试一二。
一、通识化教育理念在传统文化中的呈现
提起通识教育,对很多教育从业者会认为是西方传入的教育思想。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那里,已经有了通识教育的理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学内容和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文武兼备、文理兼通的全才;从《论衡》中博览古今为通人的思想,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中西融合,兼容并包”,以及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的“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学说无一不是通识教育思想的体现。
当然,从对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西方教育学者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它特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教育”,是“人人所应受的教育”;就目的而言,“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就教学内容而言,“它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例如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和其它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的教育,它“不是教任何只与某种职业有关的知识,而是给所有人奠定一个共同基础”。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历史、社会风俗教学元素,这些内容成为也应当成为英语教学内容设置和研究的依托。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尝试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中英语课程通识化教育的尝试
一场教学活动能取得的成效都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各个主体的表现,所以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通识化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表现。
1.高中英语教师要增强对通识化教育理念的理解,提高各种知识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融会贯通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这一方面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同时有灵活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善于借助并掌握便捷实用的教学工具,比如运用微信、PPT、视频等工具开展教学。
2.教学主体关系的转变。转换以往“teacher-centered ”课堂模式为“student-centered”,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助手”而不是“拉手”,避免“填鸭式”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思辩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实现与人文社科等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国,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类课程为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出发点。在通识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人文社科课程都是一流学校通识教育体系框架内的重要一环。高中英语课程也应加入更多的人文社科因素。
4.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从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时代特点。教学内容要接地气,尽量贴近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和生活,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规避唯分数论的怪圈。
三、小结
尽管目前中学英语教育还未曾进行真正的通识教育的尝试,而且通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实施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比如通识教育经验教师人才的缺乏、高中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自学能力差等等,但作为广大的英语教育从业者应当具备通识教育的责任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向素质教育靠近。
參考文献:
[1]万玮敏.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化”探索[J].大学生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2.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5-18.
[3]Lee,C.T.GeneralEducation:IdealandPractice,thepaper[C]//The2ndConferenceonGeneralEducationinUniversitiesandColleges,Taiwan:1997:24.
[4]NorthCentralAssociationofCollegesandSecondarySchools.ManualofAccreditingProcedures[M]//AmericanEducation:ItsMen,Ideas,and Institutions.New York:Arno Press,1934:353.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中学英语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人直接将其译为“通才教育”,其核心精神在于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知识、分析思辨、文化素养、宏观视野、生命智慧、表达沟通技巧以及终身学习成长的动力。19世纪四十年代,通识教育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国内高校得到广泛地实践,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如今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已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在中学教育中,笔者认为通识教育也可以尝试一二。
一、通识化教育理念在传统文化中的呈现
提起通识教育,对很多教育从业者会认为是西方传入的教育思想。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那里,已经有了通识教育的理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学内容和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文武兼备、文理兼通的全才;从《论衡》中博览古今为通人的思想,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中西融合,兼容并包”,以及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的“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学说无一不是通识教育思想的体现。
当然,从对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西方教育学者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它特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教育”,是“人人所应受的教育”;就目的而言,“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就教学内容而言,“它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例如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和其它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的教育,它“不是教任何只与某种职业有关的知识,而是给所有人奠定一个共同基础”。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历史、社会风俗教学元素,这些内容成为也应当成为英语教学内容设置和研究的依托。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尝试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中英语课程通识化教育的尝试
一场教学活动能取得的成效都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各个主体的表现,所以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通识化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表现。
1.高中英语教师要增强对通识化教育理念的理解,提高各种知识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融会贯通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这一方面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同时有灵活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善于借助并掌握便捷实用的教学工具,比如运用微信、PPT、视频等工具开展教学。
2.教学主体关系的转变。转换以往“teacher-centered ”课堂模式为“student-centered”,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助手”而不是“拉手”,避免“填鸭式”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思辩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实现与人文社科等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国,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类课程为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出发点。在通识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人文社科课程都是一流学校通识教育体系框架内的重要一环。高中英语课程也应加入更多的人文社科因素。
4.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从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时代特点。教学内容要接地气,尽量贴近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和生活,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规避唯分数论的怪圈。
三、小结
尽管目前中学英语教育还未曾进行真正的通识教育的尝试,而且通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实施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比如通识教育经验教师人才的缺乏、高中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自学能力差等等,但作为广大的英语教育从业者应当具备通识教育的责任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向素质教育靠近。
參考文献:
[1]万玮敏.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化”探索[J].大学生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2.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5-18.
[3]Lee,C.T.GeneralEducation:IdealandPractice,thepaper[C]//The2ndConferenceonGeneralEducationinUniversitiesandColleges,Taiwan:1997:24.
[4]NorthCentralAssociationofCollegesandSecondarySchools.ManualofAccreditingProcedures[M]//AmericanEducation:ItsMen,Ideas,and Institutions.New York:Arno Press,193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