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行为“陷阱”

来源 :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探讨如何适应新环境的文章、书籍等不胜枚举。但奇怪的是,妨碍公司变革的四种最基本的行为“陷阱”,尤其是人为因素,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四大行为“陷阱”
  
   行为“陷阱”出现的主要目的在于自我保护,防止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它们在管理层面上是很难被识别的。下面是四种典型的“陷阱”模式。
   行为陷阱一:没有设定合理的预期。
   公司高管在宣布转变战略方向或设定新的经营目标时,经常会忽视明确可行性方案或任务执行的责任人。“将第二年的现金使用量削减40%”,“将公司下一阶段的任务设定为防止列车安全事故的发生”,“将目标客户群从中低端市场转变到高端市场”,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例子。由于公司在设定合理预期之后,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上述举措只能说是管理层在经营战略上作出的新尝试,它们最终并不会使公司业绩出现任何实质性改善。
   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并且接到了大客户的投诉,那么CEO首先会向客户道歉,追究管理层的责任,而总经理则会组织召开管理层会议,向雇员们了解产品质量的具体情况。但是,这种做法并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原因很简单——尽管高管们并没有明确具体要实现的目标或者制定出一份比较详细的计划,但其潜在的预期还是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
   管理层经常会要求员工一定要怎么做。即使他们在下达命令时并没有强制的意愿,这一做法也是错误的。比如,老总某天对他的下属说:“我知道你丢失了一些客户,但是你必须再试一下,因为公司的销售额真的需要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上级的本意是叫下属尽量将工作开展下去,但传达的话语却带有强制的意味。
   诸如此类的现象经常发生。遗憾的是,高管们一般较少留意自己的行为,因此这些行为“陷阱”很难被察觉。
   绝大多数时候,任务要求不明确会使员工产生焦虑。因此,管理者在提出明确要求前,需要考虑全面,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概括性说明。也许,有的管理者会担心,如果他们规定了具体任务,但员工不能完成,那么员工仍然会感觉很沮丧。这些管理者之所以会这么想,部分是担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留下“残暴”的形象。另外,他们也害怕员工暗地里结成某种联盟,表面上对其顺从,但做起事来却懒懒散散、延误沟通。
   行为“陷阱”二:免于让下属追求整体目标。
   任何一个经理都会非常关注本部门的绩效。这些目的性很强的个人常常倾向于将整个部门内的绩效责任“委派”给更高的管理层。虽然这些高管肩上的担子早已超重,但他们一般都不会将责任推回。
   现如今,随着人口趋势及科技走向的演变,许多公司的产品线可能会逐渐地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CEO提出召集各部门的精英制定新策略,有时会遭到部门老总的反对。这些老总虽然清楚被淘汰危险的轻重,但仍然坚持己见,因为他们认为公司当前有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这些人才去解决。在这个例子中,部门领导目光短浅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高管层却默默接受了他们的决定?
   再比如,由于新产品研发速度过慢,全球电信生产商中的最大机构目前正在该行业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一窘况,产品研发部门经理与各相关部门进行协作,要求草图设计不断更新、样品市场测试加快、成品生产效率尽快提高等。但是,在这些要求之外,产品研发经理从来没有提出让其下属承担他们个人职责以外的任何责任。因此,该部门经理就会成为承担最终结果的唯一责任人。至于其他关联部门,他们只是从各自的角度为公司增效,并没有形成一个协作的团体,因此也就很难产生“1+1>2”的规模效应。
   行为“陷阱”三:对专家与顾问相妥协。
   在近五年来,公司聘用专家或顾问的例子不断增多,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绝大多数协议还是沿用以前的签订方式,即顾问同意提供自己的服务(如设计新的系统、组织架构、市场计划、培训计划、管理策略等),却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他们认为,公司的业绩是可以提升的,但在协议中将其量化却不太可行。
   道理很简单,专家及顾问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十分自信,但他们却认为最终业绩能否提升还要取决于公司。因此,他们在作出承诺时总会带有一定的保留。对于这种协议方式,公司普遍上是可以接受的。只有少数公司在签订协议时会明确提出将部分聘用费与最终结果相挂钩,或者要求他们必须对其工作负责。
   很明显,大多数专家的个人收益受到了上述协议的保护。但是,为什么公司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对专家及顾问们“妥协”呢?也许,将一项任务的最终目标详细化、具体化就意味着掩盖了高管们的名声。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他们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任务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相反,如果将主动权给聘请的专家或顾问,让他们努力做得最好,这样对于管理者来说心理上会放松得多。此后,如果任务顺利完成,管理者就会成为公司的英雄;如果任务失败,那么他们也可以说:“这个任务连外聘的顾问都解决不了,我们也无能为力了。”
  行为“陷阱”四:一直等待着同事做准备。
   当高管层提出让员工改善销售情况、加速产品周转、减少成本开支,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改进时,常规的反应是,“可以,但是首先我们应该……”随后,他们会采取一系列行动,如人员培训、市场调研、替换关键员工、启动新的运作系统、关注特定的客户群、引入六西格玛阵营、令企业文化出现指向性转变等等。
   现如今,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文化一直认为,引入新项目是提高公司绩效的首要任务。很少有人单纯利用现有的体系和组织架构来实现这一目标。原因很简单,他们要自己相信,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他们已经做得最好了。除非发生新的变化,否则提高业绩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好比某些人总是爱宣称:“只要我们有新的盘存系统,那么存货周转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克服行为“陷阱”
  
   行为陷阱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即使是最有效率的公司也很难“幸免于难”。虽然这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它也有好的一面:它们是造成公司产量明显下滑的主要因素,如果管理者决定正视这些“陷阱”,那么他们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克服行为“陷阱”,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比如说,试着去分析一下公司近期运营中有没有出现上面提到的几种情况。随后,管理者应该有所行动,尝试些更有效率的方法,并将业绩的改善作为对自己努力的奖赏。在众多小型试验中,高管层进行的尝试是最具解放意义的。因此,最有效的研究项目就是经理去尝试一种业绩需求设定的新方法。
   衡量上述尝试性试验是否有效主要有三个指标:首先,得到的结果必须是真实的,并可以继续推进(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准备步骤);其次,公司几乎不用为其承担失败的风险;第三,实验与结果之间存在的明确的、无可争议的关系能够得到证实。
   以前,许多专家都认为,创新性试验对于战略提升及业务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些试验在克服管理者行为“陷阱”方面所起的作用更不容忽视。以上面提到的产品质量投诉事件为例,总经理在采取应对策略时不应该讨论如何解决质量问题。他们的正确做法应是让其下属列出几个容易改进的地方。并且,他们一般会将数目限定在五个以内。随后,对于每个要改进的地方,总经理都会指派一名人员,责令其在接下来的100天内对产品质量的改进负责。此外,跨职能团队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这类团队必须预先明确公司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并且研究出实现计划所要经历的各个程序。在业绩改进的过程中,管理者并不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去明确最终的目标,并且将其量化成具体的指标。他们仅需要将责任细化,委派给每个小组的领导者。这种任务分解的方法与小组领导者的工作职责并无明显的关系。
   一段时间以后,总经理划分的几个主要部分顺利完成,其他小的问题也相继解决。100天内,投诉问题得到了缓解;几个月之后,产品质量问题全部解决。同样重要的是,总经理在应对客户投诉事件时所采用的新方法成为了其在转变管理策略方面的宝贵经验。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将要求明确,并责任到人,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成功的倍加效应
  
   管理者无论付出何种代价,他们都想要获得一定心理上的满足。因此,行为“陷阱”会给其公司带来持续不断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陷入上述误区,管理者不得不与自己做斗争。一旦他们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并取得成功,那么其所制定的目标就会迅速扩大。因此,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成功,这些突破性尝试就会成为一股新的推动力量。比如,墨西哥的一家大型银行就曾经思考如何提高国内ATM的使用率。后来,该银行与一支跨职能团队签订协议,在30天内将墨西哥城附近44台ATM的功能进行改进。当这一做法取得成功之后,他们就将此方法应用到该国的其他区域。最终,全国范围内2500台ATM的停工时间降低了40%。
   另外,如果管理者在尝试前对试验进行了细致的选择及设计,那么这些小方案基本上都会被推向市场。一旦上述情况发生了,公司取得的收益就会迅速放大。当然,要想真正克服行为“陷阱”,每一家机构都需要一定的具有冒险精神的管理者,由他们来推动试验的开展。
其他文献
如果你关注LADY GAGA,你会发现,这个女人出位的手段,除了搞怪的服装、发型之外,各式各样造型各异的眼镜也是功不可没。眼镜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蹿红,它甚至比太阳眼镜的出镜率还高。无论是上班、聚会、见客户、逛街还是仅仅宅在家里,Eyewear已经成为潮人们扮靓的必备单品。它可以修饰脸型、遮盖黑眼圈甚至可扮嫩,难怪时尚达人说,当你无暇化妆或者挑选时髦衣服的时候,就选眼镜吧,这绝对是你最佳的扮靓道具
期刊
文化背景影响着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同样左右着他对家居环境的喜好。如今,全世界的眼球都在关注东方,关注这里的活力,更关注这里的文化。那些崇尚欧美家具和装饰的东方人,也逐渐地有所回归,开始珍视自己身边的文化,发掘那些让自己备感亲切的东西。当更多年轻人正在对中式家居元素感兴趣的时候,东南亚风情也越来越热,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种触手可及的选择。   而如果要问时下最流行的运动是什么?十有八九会回答你是:瑜珈;时
期刊
在连锁快餐业普遍受到风险投资追捧的时候,在北京拥有了18家直营门店、年营业额过亿的中式快餐和合谷拒绝了来自多家风投的注资意向,其创始人赵申说, “连锁要真正具备可复制能力,他要连得起来,也要锁得住。这样就可以从‘一’做到无限大”,他要把这家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公司做得更加“坚硬”。   在中式连锁快餐业,和合谷只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小弟弟;而他的创始人兼北京和合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申,却算得上是
期刊
全国一千万亩”高峰竹柳”大造林活动由高峰老人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发起,这一消息刚一对外公布就引来全国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热心于公益事业和想要植树造林的人们更是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中甚至还有好多人不远万里飞抵阜阳,为的就是想要和高峰先生见上一面、聊上几句!全国一千万亩”高峰竹柳”大造林活动启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追随高峰先生在全国造林或参与联合育苗的追随者就达411人,对于参与全国
期刊
很有可能,最终进入中国商业史的不仅有李国庆和俞渝创办的当当网,还有李国庆的二、孤独与特立独行。关于李国庆的这种冒昧地揣测,李不会生气。如果老提老说“二”这个标签,想必,他心里在说,瞧瞧你们,为什么要选择充满矛盾和纠结的生活呢?!活着就为了个痛快劲儿,直截了当,哪那么多放不下啊。要像一把刀啊。2011年4月1日,当当网停止在百度广告投放。李国庆在微博上称,节省下的费用将用于提升服务和降价促销,并愿意
期刊
粥立方是方超兄弟二人合开的粥铺,他们在不到3年的时间开了7家连锁店,仅去年下半年就开了4家新店。虽然这样的速度对于连锁业的翘楚呷哺呷哺、真功夫等还算不上惊奇,但这样的速度也足以让业内另眼相看。要知道,摆菜摊出身的弟弟方雷和白领出身的哥哥方超在餐饮业内可绝对是个外行,但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将1家店滚成了7家店。一碗小小的粥在方超兄弟手里已汇成了千万财富。    卖菜也能攒几十万     若没有弟
期刊
近代研究表明,芽苗菜有抗疲劳、抗衰老、抗癌症、减肥、美容等多种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蔬菜的外观、品质及食用安全性等质量指标。芽苗菜作为富含营养、优质、无污染的保健绿色食品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因此,芽苗菜已成为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蔬菜产业。    情注豆芽机  一个发明打开大市场   3月24日的上午,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来,照亮了山东潍坊“科华机电设备厂”的大门。占地宏大的厂
期刊
“民以食为天”。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衣、食、住、行的话题。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吃”的问题更是被提上议事日程。从最开始的解决温饱,到后来的追求质量,再到现在的注重品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吃”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甚至还登上了外交的餐桌。周恩来总理的“美食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湖南湘潭的李洋也是个食品专家,为当地休闲食品的发展也作
期刊
如果说有一款治疗鼻炎的新型产品出现,它的主要治疗原理是“软激光黏膜修复疗法”,通过非药物和手术的软激光照射修复受损的鼻黏膜组织,提高黏膜的自然免疫能力,而且治疗过程中对你不造成任何的组织损害,作为鼻炎患者的你会对它感兴趣吗?   如果说,这款产品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一键式操作,可以让患者随时随地进行治疗;并且100%不含药物和化学物质,治疗过程中也无须配合药物和手术,从根本上提升鼻腔组织自然排毒和
期刊
广告的效果为什么越来越差?促销的作用为什么越来越不明显?这是困扰药企营销和药店经营的两个大难题。  药品零售终端地位的不断提高,决定了医药保健品营销中的终端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以来,广告和促销被作为医药保健品终端营销的两大重点策略。看一看电视等大众媒体上医药保健品广告所占的比重,看看药店橱窗、货柜上五花八门的药品广告,你就知道广告在终端营销中受重视的程度了。再看看药店打出的“买几赠几”、“优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