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民办高校生源较之公办学校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学习习惯不良,为此,如何培养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做到勤学、乐学、善学、博学。本文从转变教育者观念、提倡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在自学习惯中终身受益。
【关键词】民办高校,自主学习;学生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而提高社会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方法。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的本领,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学会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懂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很多高校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学习方式,没有自主学习习惯,缺乏思考能力,严重影响到就业后事业的发展和创新。这在民办高校学生身上表现尤甚。他们大多数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到民办高校,但多数学生学习成绩欠佳不是因为智力有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55%的学生不去或很少去图书馆借书或浏览,70%的学生认为考试只能以教材和老师讲授为准,75%的学生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讲、自己听。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主动提问、质疑的学生很少。
一、民办高校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原因
经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缺乏自学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学时期应试教育惯性驱动,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的模式;二是民办高校学生缺乏考研考公务员的自信心和内驱力,只满足于课程考试及格,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三是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氛围,不能自发养成自学习惯。
二、培养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对策
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等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的境界。
(一)从教育者角度看,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转变教育者观念。作为实施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树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教育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句话充分显示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该把学生放在主动学习的位置上,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要提倡启发式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名篇《学记》就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说,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事事把现在答案硬灌给他。这种“道”、“强”、“开”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不二法门。启发式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习惯。因为“疑之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陈献章)所以“凡读书,无疑者需教之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中经常处于思考、探索的心理状态,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注意的心理倾向,处于一种亢奋的思维势态,能有效地促进知识汲取的效率和智能转化的速度。美国心理学家赫尔(C. L. Hull)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学习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SEr=D×sHr。SEr代表反应势能,D代表内驱力,sHr代表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當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要视习惯强度而定。要注意的是,兴趣是同学习目的、工作需要相联系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作正确的定向引导。应该做到对学生满腔热情,显示出对他们特别的宽厚和喜爱,这就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赢得他们的感情认同,使他们由喜爱教师到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再到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汉书·贾谊传》中写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下形成的。为此,我们要尽早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教育氛围。新生一进入校园就要对他们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学校要有严格的制度要求规范学生。我们首先可以从抓学生的到课率入手,针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来进行规范引导。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加大图书馆、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勤学苦练、你追我赶的班风、校风,使学生课内能安心,课外有去处,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热爱学习,勤奋学习,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二)从学生角度看,在校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自学习惯
第一,要有学习的自觉性。大学不同于中学,大学学习要改变中学那种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即老师“领着走”的学习方式,而要采取老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安排课外学习时间,学习计划,自主掌握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如果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自主学习也就不能成立。在当前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现代社会,善于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顺利成才乃至终身学习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第二,自学要有计划性。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自己的学习,且没有计划的学习容易缺乏动力。因此,大学生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并提高执行力,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自学。
第三,自学要有时间性。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并合理地支配和利用。比如,课前的预习和自学,要安排在老师授课之前;又如自学中一些问题要主动地向老师提问和质疑,从而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再如对课堂所学的东西,课后应该及时地安排时间复习和巩固。人的大脑遗忘速度很快,如果课后不及时地安排时间复习,而是等所学的东西忘的差不多了,再复习就成了重新学习,费时费力,效果不好。
第四,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条件。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广泛的。要学会善于利用图书馆的图书、网上查询、实验、实习、科研活动等专业性的训练环节来不断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
三、总结
总之,自主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保证。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艰难而又必要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热爱学生,深入研究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在自学习惯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作者简介:
齐新林(1967—)男,硕士,江西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理论。
【关键词】民办高校,自主学习;学生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而提高社会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方法。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的本领,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学会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懂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很多高校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学习方式,没有自主学习习惯,缺乏思考能力,严重影响到就业后事业的发展和创新。这在民办高校学生身上表现尤甚。他们大多数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到民办高校,但多数学生学习成绩欠佳不是因为智力有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55%的学生不去或很少去图书馆借书或浏览,70%的学生认为考试只能以教材和老师讲授为准,75%的学生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讲、自己听。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主动提问、质疑的学生很少。
一、民办高校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原因
经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缺乏自学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学时期应试教育惯性驱动,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的模式;二是民办高校学生缺乏考研考公务员的自信心和内驱力,只满足于课程考试及格,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三是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氛围,不能自发养成自学习惯。
二、培养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对策
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等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的境界。
(一)从教育者角度看,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转变教育者观念。作为实施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树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教育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句话充分显示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该把学生放在主动学习的位置上,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要提倡启发式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名篇《学记》就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说,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事事把现在答案硬灌给他。这种“道”、“强”、“开”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不二法门。启发式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习惯。因为“疑之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陈献章)所以“凡读书,无疑者需教之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中经常处于思考、探索的心理状态,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注意的心理倾向,处于一种亢奋的思维势态,能有效地促进知识汲取的效率和智能转化的速度。美国心理学家赫尔(C. L. Hull)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学习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SEr=D×sHr。SEr代表反应势能,D代表内驱力,sHr代表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當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要视习惯强度而定。要注意的是,兴趣是同学习目的、工作需要相联系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作正确的定向引导。应该做到对学生满腔热情,显示出对他们特别的宽厚和喜爱,这就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赢得他们的感情认同,使他们由喜爱教师到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再到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汉书·贾谊传》中写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下形成的。为此,我们要尽早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教育氛围。新生一进入校园就要对他们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学校要有严格的制度要求规范学生。我们首先可以从抓学生的到课率入手,针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来进行规范引导。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加大图书馆、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勤学苦练、你追我赶的班风、校风,使学生课内能安心,课外有去处,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热爱学习,勤奋学习,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二)从学生角度看,在校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自学习惯
第一,要有学习的自觉性。大学不同于中学,大学学习要改变中学那种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即老师“领着走”的学习方式,而要采取老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安排课外学习时间,学习计划,自主掌握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如果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自主学习也就不能成立。在当前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现代社会,善于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顺利成才乃至终身学习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第二,自学要有计划性。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自己的学习,且没有计划的学习容易缺乏动力。因此,大学生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并提高执行力,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自学。
第三,自学要有时间性。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并合理地支配和利用。比如,课前的预习和自学,要安排在老师授课之前;又如自学中一些问题要主动地向老师提问和质疑,从而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再如对课堂所学的东西,课后应该及时地安排时间复习和巩固。人的大脑遗忘速度很快,如果课后不及时地安排时间复习,而是等所学的东西忘的差不多了,再复习就成了重新学习,费时费力,效果不好。
第四,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条件。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广泛的。要学会善于利用图书馆的图书、网上查询、实验、实习、科研活动等专业性的训练环节来不断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
三、总结
总之,自主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保证。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艰难而又必要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热爱学生,深入研究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在自学习惯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作者简介:
齐新林(1967—)男,硕士,江西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