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电能,而随着用电量的加大,人们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系统中电能的分配和变电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使供电情况稳定可靠,供电企业需加强电力改善和管理措施,然而我国目前电力系统中变电系统在管理和运行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探讨了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给出了管理措施。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易洵(1986-),男,四川泸州人,贵州电网公司盘县供电局,助理工程师。(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81-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整体发展,电力的使用已经渗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在为用户传递、分配电能时需要使用变电系统作为承载的媒介,而且变电阶段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后环节,与终端用户紧密相连,因此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变电系统包含的设备数量多,呈网状分布结构,组成复杂,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到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变电系统结构比较特殊,技术较先进且成本昂贵,因此若出现故障维修的费用较高,难度较大。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若要从根本上使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应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变电系统的管理,应及早发现因各种情况引起的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减少供电中因变电带来的损失,提高变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变电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隐患种类
1.产生隐患的原因
(1)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力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时没有完全了解也没有足够经验完整总结出变电运行中的工作规律,使变电站的有关方面制度不严密,管理制度不完善。变电故障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变电站管理人员对变电运行中的故障管理与事故防范认知度不高,责任感不强,不能清楚认识到变电环节中故障防范与管理的重要性。而变电站对于管理制度的制定也并不完善周全,间接导致管理人员形成认知盲区,没有完备的制度和要求进行约束与归纳总结,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遗漏。另外,除客观认知不足之外,还有管理人员本身失职,对于变电运行现场的监控与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形势,没有起到监管作用,为变电运行暗藏祸根,极大地降低了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2)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变电站变化很大,许多年龄偏大、工作态度松懈的工作人员逐渐不能适应高水准的工作内容。这些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面对即将退休的个人形势开始不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对管理变电运行工作的规律进行总结,导致其专业水平、工作经验难以跟上现代化设备与技术的运行,不符合变电系统对监管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要求。另外,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制约,只能任由这种松懈态度肆意传播而不受制止。变电单位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与引领,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始终不能与变电技术平行。
(3)变电系统及设备存在隐患。变电系统呈网状分布,变电运行中涉及很多设备,组成复杂,若在设备维护及监管检查环节稍有疏忽就会为设备故障的产生埋下伏笔;对设备操作不当,也易对电力运行的安全性造成威胁。而安全隐患分为设备本身质量不过关与使用和采买组装环节出现失误两种情况。在采买环节上,购进时对设备没有进行严格检验与挑选,没有对设备的操作性及功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导致设备功能不能达到正常工作运行的要求。或是在设备购进组装环节安装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说明及标准进行安装,或在安装完毕后没有对设备进行彻查和验收,或在变电系统正常运转情况下设备缺乏保养使设备老化严重、运行困难,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另外,还存在设备本身的不可抗力因素的作用。
2.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的种类
(1)操作隐患。操作隐患是指操作人员在技术水平或工作态度上发生问题使变电运行产生隐患。由于长期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使一部分工作人员思想变得麻痹,缺乏认真态度而出现错误的操作。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电力部门带来损失,甚至可能严重到威胁电网及人身安全。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工作中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如操作不规范会直接威胁到变电的安全性。
(2)管理隐患。除直接操作引发安全隐患的情况之外,我国变电事故中因变电运行中管理失误而引发安全问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没有规范化的制度,出现问题时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使变电运行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加上变电站的分散使管理工作更难进行。在工作贯彻执行上出现失误也使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3)设备故障隐患。主观的失误导致变电运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也有部分安全隐患来源于客观的变电设备。变电站正常运行不能缺少电气设备的支撑,这些设备的安全性对于变电运行十分重要。因此设备本身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另外,在不停歇的高强度运行下,设备难免会出现老化、磨损等现象,此时也需要检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以保证不会发生大的安全问题。
二、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
变电站工作人员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变电运行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责任和意义重大。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汲取更多变电运行工作经验,改变传统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旧观念。不断更新现有知识,时刻提高警惕,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安全隐患防范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摆正各方面关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做出反应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与新技术同步,与先进设备同步,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由于自身专业素质达不到标准而出现工作失误的现象。对于设备使用情况及运行状态要时刻观察,保持变电系统始终安全运行。 2.加强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及专业性教育
(1)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知识的培训。工作中易在最基础的地方出错,因此要不断巩固基础知识。除工作人员主观上培养自身素质与能力之外,还要有外界的培训来强化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变电站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设变电运行安全的专业技能讲座,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工作人员对工作产生一种负责认真的态度,对设备的操作运行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培养工作人员处理急性设施故障的能力,加强运行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变能力,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变电运行的培训要从多方面入手,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对设备的性能、参数、结构产生良好的认知。培养工作人员经常保养设备的习惯,对于故障的发生要快速做出判断并采取应对措施,发现设备运行出现异常应立即检测问题出现的环节,同时要请检修人员进行设备修理。另外,可安排人员代表定期到其他变电站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对于不同的岗位要制定不同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人员都做好分内工作,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熟悉,要熟练掌握各环节的操作。
此外,还应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到各部门、到人,工作成果与奖罚机制相连,对于表现良好、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因自身工作原因造成变电运行发生安全故障的工作人员应加以严肃处罚批评,奖罚分明,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一改从前单调松懈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人员责任感。
(2)做好变电安全运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很多变电运行中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员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而引起的,因此要强化全体变电站人员的安全意识。从做好宣传入手,针对安全问题面向全体人员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强化工作,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将安全第一的思想扎根于全体人员的思想中,使之认识到变电运行工程中安全的重要性。以具体事例的讲解共同探讨安全隐患易发生的环节,在易出错的问题上加强认识,此外对于个人引发的安全问题要重点强调,做好全面宣传工作,以加强人员对于安全故障的防范意识。尽可能在会议上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使工作人员切身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3.制定完善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对于变电站井然有序运行意义重大。一是可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对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有一定的管制与约束。有标准的规范说明,在面临各种工作问题时有依托,能够按照标准的说明对变电设备进行操作。二是如有违背规范或操作不当的现象,有赏罚的依据。有章法可依,时时刻刻敲警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从松懈无章转变为认真负责。
4.制定变电事故应急管理措施
在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因此若要在处理事故时有条不紊,应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办法,制定一系列的故障应急措施,使工作人员面对突发事件不会因慌乱无章而发生其他事故。为了保持变电设备运行稳定,除了每天必需的巡视检查之外,还应针对不同设备进行不同等级的检查,对于易发生事故的设备及区域要给予专门关注,如检查避雷器、开关的液压油压、蓄电池运行状态的测量,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设备故障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处理,保证其运行稳定性。
三、总结
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要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完善各方面工作,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工作,加强操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从各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在变电的关键环节万无一失。安全第一,只有电力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从维.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事故方法措施探析[J].科技资讯,
2013,(2).
[2]荆哲.变电运行安全控制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2).
[3]王可婧.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电气事故与安全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8).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易洵(1986-),男,四川泸州人,贵州电网公司盘县供电局,助理工程师。(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81-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整体发展,电力的使用已经渗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在为用户传递、分配电能时需要使用变电系统作为承载的媒介,而且变电阶段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后环节,与终端用户紧密相连,因此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变电系统包含的设备数量多,呈网状分布结构,组成复杂,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到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变电系统结构比较特殊,技术较先进且成本昂贵,因此若出现故障维修的费用较高,难度较大。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若要从根本上使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应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变电系统的管理,应及早发现因各种情况引起的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减少供电中因变电带来的损失,提高变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变电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隐患种类
1.产生隐患的原因
(1)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力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时没有完全了解也没有足够经验完整总结出变电运行中的工作规律,使变电站的有关方面制度不严密,管理制度不完善。变电故障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变电站管理人员对变电运行中的故障管理与事故防范认知度不高,责任感不强,不能清楚认识到变电环节中故障防范与管理的重要性。而变电站对于管理制度的制定也并不完善周全,间接导致管理人员形成认知盲区,没有完备的制度和要求进行约束与归纳总结,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遗漏。另外,除客观认知不足之外,还有管理人员本身失职,对于变电运行现场的监控与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形势,没有起到监管作用,为变电运行暗藏祸根,极大地降低了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2)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变电站变化很大,许多年龄偏大、工作态度松懈的工作人员逐渐不能适应高水准的工作内容。这些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面对即将退休的个人形势开始不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对管理变电运行工作的规律进行总结,导致其专业水平、工作经验难以跟上现代化设备与技术的运行,不符合变电系统对监管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要求。另外,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制约,只能任由这种松懈态度肆意传播而不受制止。变电单位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与引领,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始终不能与变电技术平行。
(3)变电系统及设备存在隐患。变电系统呈网状分布,变电运行中涉及很多设备,组成复杂,若在设备维护及监管检查环节稍有疏忽就会为设备故障的产生埋下伏笔;对设备操作不当,也易对电力运行的安全性造成威胁。而安全隐患分为设备本身质量不过关与使用和采买组装环节出现失误两种情况。在采买环节上,购进时对设备没有进行严格检验与挑选,没有对设备的操作性及功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导致设备功能不能达到正常工作运行的要求。或是在设备购进组装环节安装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说明及标准进行安装,或在安装完毕后没有对设备进行彻查和验收,或在变电系统正常运转情况下设备缺乏保养使设备老化严重、运行困难,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另外,还存在设备本身的不可抗力因素的作用。
2.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的种类
(1)操作隐患。操作隐患是指操作人员在技术水平或工作态度上发生问题使变电运行产生隐患。由于长期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使一部分工作人员思想变得麻痹,缺乏认真态度而出现错误的操作。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电力部门带来损失,甚至可能严重到威胁电网及人身安全。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工作中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如操作不规范会直接威胁到变电的安全性。
(2)管理隐患。除直接操作引发安全隐患的情况之外,我国变电事故中因变电运行中管理失误而引发安全问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没有规范化的制度,出现问题时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使变电运行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加上变电站的分散使管理工作更难进行。在工作贯彻执行上出现失误也使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3)设备故障隐患。主观的失误导致变电运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也有部分安全隐患来源于客观的变电设备。变电站正常运行不能缺少电气设备的支撑,这些设备的安全性对于变电运行十分重要。因此设备本身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另外,在不停歇的高强度运行下,设备难免会出现老化、磨损等现象,此时也需要检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以保证不会发生大的安全问题。
二、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
变电站工作人员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变电运行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责任和意义重大。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汲取更多变电运行工作经验,改变传统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旧观念。不断更新现有知识,时刻提高警惕,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安全隐患防范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摆正各方面关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做出反应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与新技术同步,与先进设备同步,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由于自身专业素质达不到标准而出现工作失误的现象。对于设备使用情况及运行状态要时刻观察,保持变电系统始终安全运行。 2.加强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及专业性教育
(1)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知识的培训。工作中易在最基础的地方出错,因此要不断巩固基础知识。除工作人员主观上培养自身素质与能力之外,还要有外界的培训来强化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变电站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设变电运行安全的专业技能讲座,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工作人员对工作产生一种负责认真的态度,对设备的操作运行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培养工作人员处理急性设施故障的能力,加强运行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变能力,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变电运行的培训要从多方面入手,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对设备的性能、参数、结构产生良好的认知。培养工作人员经常保养设备的习惯,对于故障的发生要快速做出判断并采取应对措施,发现设备运行出现异常应立即检测问题出现的环节,同时要请检修人员进行设备修理。另外,可安排人员代表定期到其他变电站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对于不同的岗位要制定不同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人员都做好分内工作,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熟悉,要熟练掌握各环节的操作。
此外,还应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到各部门、到人,工作成果与奖罚机制相连,对于表现良好、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因自身工作原因造成变电运行发生安全故障的工作人员应加以严肃处罚批评,奖罚分明,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一改从前单调松懈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人员责任感。
(2)做好变电安全运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很多变电运行中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员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而引起的,因此要强化全体变电站人员的安全意识。从做好宣传入手,针对安全问题面向全体人员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强化工作,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将安全第一的思想扎根于全体人员的思想中,使之认识到变电运行工程中安全的重要性。以具体事例的讲解共同探讨安全隐患易发生的环节,在易出错的问题上加强认识,此外对于个人引发的安全问题要重点强调,做好全面宣传工作,以加强人员对于安全故障的防范意识。尽可能在会议上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使工作人员切身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3.制定完善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对于变电站井然有序运行意义重大。一是可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对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有一定的管制与约束。有标准的规范说明,在面临各种工作问题时有依托,能够按照标准的说明对变电设备进行操作。二是如有违背规范或操作不当的现象,有赏罚的依据。有章法可依,时时刻刻敲警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从松懈无章转变为认真负责。
4.制定变电事故应急管理措施
在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因此若要在处理事故时有条不紊,应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办法,制定一系列的故障应急措施,使工作人员面对突发事件不会因慌乱无章而发生其他事故。为了保持变电设备运行稳定,除了每天必需的巡视检查之外,还应针对不同设备进行不同等级的检查,对于易发生事故的设备及区域要给予专门关注,如检查避雷器、开关的液压油压、蓄电池运行状态的测量,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设备故障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处理,保证其运行稳定性。
三、总结
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要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完善各方面工作,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工作,加强操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从各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在变电的关键环节万无一失。安全第一,只有电力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从维.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事故方法措施探析[J].科技资讯,
2013,(2).
[2]荆哲.变电运行安全控制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2).
[3]王可婧.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电气事故与安全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