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样本,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结构以民俗、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为主,传统医药、曲艺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分布较少;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上呈现集聚分布的特点,总体空间分布密度以西宁—海东为中心向外围扩散,体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其在市域的数量分布以及类型分布上存在不均衡性。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地形因素、水文因
其他文献
几十年来,我们所实施的救济式和开发式扶贫,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并使绝大部份贫困人口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贫困是一种整体现象,贫困并不是哪一个方面的
我国对缅贸易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西南古丝绸之道"就是历史的见证.云南对缅贸易是边境小额贸易,简称"边贸".自1985年到1997年的13年间,经云南德宏口岸进出口的对缅贸易总额
只有35户人口180人的富宁县归朝镇朗坤村,2000年1月份通过群众充分讨论、酝酿,将全村土地及资金、劳动力集零为整,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创造出了发展经济的新模式,在民族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