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载频条纹分析的自定标相移数字全息显微术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移误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相移数字显微全息的测量精度。相移误差可大致分为数值误差和不均匀误差两类。相移器的标定错误和环境震动都能产生不可忽略的数值误差,因此自定标相移数字全息是值得探究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载频条纹分析方法的自定标相移数字全息显微术。利用傅里叶条纹解调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四幅全息图的载频条纹相位。通过对比载频条纹相位获得全息图间的相移量。实验装置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不均匀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Linik干涉仪的相移数字全息显微装置。实验结果证明了自定标算法和改进型的Linik干涉仪具有更好的重建结果。
其他文献
We propose an improved algorithm based on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ird-order characterization to detect dim target with cluttered background in an infrared (IR) image. We als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presented algo
Erbium-doped glass showing the wider 1.5-um emission band is reported in a novel oxide system TeO_{2}-WO_{3}-Nb_{2}O_{5} and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and optical properties such as absorption, emission spectra, cross-sections and fluorescence lifetime were
研究了由约瑟夫森结耦合的两个超导电荷量子比特模型中的几何量子失协和稠密编码信道容量。 讨论了初始平均光子数、相对相位和两电荷量子比特间振幅对几何量子失协和稠密编码信道容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初始平均光子数、相对相位和两电荷量子比特间振幅在几何量子失协及稠密编码信道容量的动 力学演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有意义的是可以通过调控相对相位来提高稠密编码信道容量的值。
期刊
研究的星载被动大气探测仪搭载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有扫描型多模式探测功能,主要探测目的是对同一大气目标交替进行天底探测和临边探测。为实现天底/临边交替探测,研究了临边探测与天底观测模式的匹配方法及时间间隔ΔT 。根据载荷运控模式、卫星运行轨道和地球自转等,建立交替探测数学模型,研究天底/临边交替探测方法,采用Matlab 计算和卫星工具包(STK)仿真场景验证分析得出时间间隔分别为429 s和430 s。根据地球扁率和轨道衰减等误差分析,结合两种探测扫描设定,统一天底探测与临边探测目标区域,最终设定天底/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硫(S)掺杂纤锌矿氧化锌(ZnO)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畸变,晶格常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S 原子掺杂减小了能带间隙,提高了电子跃迁的概率;进一步的光学性质计算发现,S 掺杂后吸收谱出现红移,且吸收谱峰值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提高了可见光和紫外光区域的光吸收。
“激光武器”与其他新式武器现在可以不太受讥讽地谈论了。在新任美国空军参谋长麦康内耳(J. P.McConnell)公开发表谈话及最近空军与陆军有了一些活动后,对这些武器的猜测已有一定程度的权威。
期刊
在非旋波近似下,对二项式光场与Λ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进行了精确求解。讨论了二项式光场系数以及初始时刻原子能级的叠加对二阶相干度和光场压缩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随着光场系数的增大,反聚束效应持续时间逐渐增大,初始时刻原子能级的叠加导致光场聚束效应持续时间增大。无论初始时刻原子能级是否叠加,随着光场系数的增大,光场压缩效应持续时间均先增大后减小。由于非旋波项产生的虚光子效应,二阶相干度和光场压缩效应演化曲线出现小锯齿状振荡。
本文报道了用308 nm XeCl激光消融聚合物及生物组织和角膜刻划的研究结果,并与1.06 μm和0.53 μm的纳秒、皮秒YAG激光消融生物组织的结果作了对比。
X-ray drive asymmetry is one of the main seeds of low-mode implosion asymmetry that blocks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nuclear performance of “high-foot” experiments on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Miller et al., Nucl. Fusion 44, S228 (2004)]. More 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