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两年来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基金评价体系的构建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我国很多机构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基金评价体系。目前市场上认同度较高的有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体系,中信证券基金评价体系以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IFB)基金评价体系等。这些评价体系虽然各有特色,所公布的评价结果也略有差异,但其本质上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以及评价方法是一样的。
基金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投资业绩评价、投资组合评价、基金管理人评价。将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对一只基金作出比较全面的价值判定。
投资业绩评价
基金的投资业绩是衡量基金好坏的最直接的标准,也是基金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投资业绩主要从收益率和风险两方面来考察。有多种指标可用来衡量基金的投资业绩。忽略风险因素,仅考虑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为单纯收益率指标;风险调整收益率指标是将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并纳入对收益率的调整中。
单纯收益率
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计算方法是时间加权收益率法,目前国内的基金评价体系基本上也都是采用这种算法,或在其基础上稍加变化,即假设t时刻的分红按t时刻的资产净值进行再投资,然后计算从期初到期末的累积增长率。简单来讲,如果投资者在基金分红时不领取现金,而是选择分红再投资的方式,它反映的就是其在投资期间可以获得的总收益率。
不过,单纯收益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收益率相同的两只基金,由于它们各自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不同,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大不一样。例如,如果一只股票基金和一只债券基金在某一时段内的收益率都是10%,则投资人一定会倾向于投资该债券基金,因为一般情况下债券的风险明显低于股票。仅从单纯收益率的角度来评价基金业绩的好坏是不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对基金进行细分,使得同一类别内的基金具有相似的风险水平,然后在组内比较它们的单纯收益率;二是采用风险调整收益率来测度基金的投资业绩。二者也可以结合使用。
风险调整收益率
采用风险调整收益率来衡量基金的投资业绩,首先要确定基金投资风险的大小。在对基金风险大小的衡量方面,标准差和β值是最常用的两个指标。
标准差衡量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其均值的程度。在金融学中,通常用一段时期内一系列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收益率的波动程度,从而反映出风险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标准差越大,即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β值反映的是基金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存在于市场本身,与单个证券的质地无关,不能够通过分散化投资来消除的风险。
β值的大小反映了基金收益率与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即上证A股指数上涨(下跌)1%可能引起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波动幅度。β值越大,基金的系统风险越大,基金的收益率越不稳定。不过,β值也并不是越小越好,因为风险与收益是相对应的,大于1的β值意味着当市场上涨时,该基金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将高于市场上涨的幅度,当然,不可避免,如果市场下跌,基金的损失也会大于市场下跌的幅度。而β值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基金的择时能力,优秀的基金会在大势上涨时,通过增加股票仓位、增加高收益股票等方法来提升整个投资组合的β值,以期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而在市场下跌时则及时减少仓位和调整股票来降低整个组合的β值。
对应于以上两种风险计量方法,相应地有两种风险调整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所谓风险调整收益率,就是将基金的单纯收益率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比较,计算基金每承担“一单位”风险所能够获得的收益。风险调整收益率的高低反映了基金在相同风险水平下的赢利能力。通常采用Sharpe和Treynor两种比率来进行衡量。
根据收益率对基金进行评价有两种方法,一是相对比较法,即对同一类别的基金按收益率的高低进行排序来评定基金业绩的好坏,比如银河基金评价体系中对每一类基金分别按净值增长率的高低排名,形成不同类别不同时段的“排行榜”;另一种方法是基准比较法,即将某只基金的收益率与特定的指数或特定的投资基准做比较,以确定该基金的投资业绩是否令人满意。
投资组合评价
所谓投资组合评价,是指根据基金在评价期内所持有的具体的证券组合(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现金等)来对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升值潜力进行评估。目前国内的基金评价体系中的投资组合评价一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组合来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即对基金进行分类;二是根据基金组合的一些特征和变化情况来判断基金的操作策略。
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
根据投资对象,基金可以划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例如银河基金评价体系中,将我国目前已成立的开放式基金,按其所持有的证券组合状况分为偏股型、股债平衡型、偏债型、纯债型以及货币市场型等几种类型,其风险收益水平依次降低。偏股型基金的预期收益最高,但其所面临的股票市场的风险远远高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相应地,货币市场基金所投资的对象具有期限短、收益较为确定、市场价格波动小等特征,使得这类基金的风险水平很低,其预期收益相应地也就较低,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
此外,基金可以按照其组合的构建方式划分为主动投资型和被动投资型。主动投资型的基金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股票(或债券)来进行投资,以期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而被动投资型的基金则是追踪某一市场指数,按照指数的构成来构建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投资组合,该组合会获得与标的指数相近的收益率,投资者买入该基金,就相当于买入了某一市场指数,指数升多少,基金的收益就大约有多少。我国国内已有若干只这种被动投资型的指数基金、如天同180指数基金,博时裕富指数基金等。
介于股票的多样性及不同股票之间的风险收益水平相差很大的特点,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基金评价体系中,各个不同的基金评级机构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方法来确定股票基金的投资风格,总体上的思路是相似的,即通过对基金所持有股票的某些特性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来确定基金的风格,而风格的分类一般是考虑股本规模和股票的成长性两方面的因素。
以美国晨星公司为例,它首先根据股票市值的大小和市盈率、市净率、市价/现金流比率、销售增长率、盈利增长率等十个财务指标,将所有股票分为九大类别。如图1所示,由左上角的大盘价值型股票,到右下角的小盘成长型股票,横、纵坐标的每一个交叉点代表了一种类型,然后再根据基金所持有股票的相应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共分为大盘价值型、大盘混合型、大盘成长型、小盘价值型、小盘混合型、小盘成长型等九种,其风险收益水平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依次增大。
由于国内的股票市场目前规模还比较小,只有1000多只股票,而其中可以投资的质地较好的股票可能只有几百只,国内的基金在股票的选择方面有较强的趋同性,各自选股的特色不是十分鲜明,因此目前多数评级机构还没有对股票型基金进一步划分投资风格。不过,2004年以来,部分基金逐步树立自己的投资风格,比如新发行的国联安德盛小盘精选基金,已明确地将自己的投资定位于小盘股基金。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树立起自己明确的投资策略,股票型基金的风格划分将会逐步纳入到各个评价体系中来。
分析基金操作策略
针对投资组合的另一评价内容就是基金的操作策略分析。通过分析基金所持有的证券明细资料,可以看出一系列与操作策略有关的特征,例如该基金是倾向于集中持有某些股票(或债券等其他投资工具),还是倾向于尽可能的分散投资,是偏好于频繁地更替股票,追逐板块的轮动效应,还是偏好于慎重选股;长期持有等等。用这些特征分析的指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各个评级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侧重点来设计不同的指标,不过多数都是以简单的比例形式来表达,便于投资者的理解和运用。
基金管理人评价
除了对基金的投资业绩和投资组合做直接的评价以外,对基金管理人的调查分析也是基金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和长期发展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金本身的运作。国内基金业在2004年已经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例子。个别基金公司由于出现股权之争,导致整个公司人心涣散,人员流动频繁,旗下基金的投资业绩直线下滑,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一现象给国内的基金评级机构提出了新的课题,建立适当的基金管理人评价体系将成为各个基金评级机构下一步的目标。
对于基金管理人的评价,定性的评估更重要。这种定性评估就需要基金评级机构到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实地访谈和调研,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该基金管理人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基金评级机构专门开展对于基金管理人的评价,例如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基金管理人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部分。定量分析主要是根据基金的招募书和业绩报告,从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资产流动性、费用比率、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及业绩的持续性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定性分析则主要通过对基金公司的实地考察和访谈,从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及主要股东、投资决策过程、风险控制体系、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及业绩、高管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在最后的评级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所占的比重约为30%和70%。所以,标准普尔对于基金公司的评级,注重的不仅仅是它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而更多地注重基金公司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
基金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投资业绩评价、投资组合评价、基金管理人评价。将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对一只基金作出比较全面的价值判定。
投资业绩评价
基金的投资业绩是衡量基金好坏的最直接的标准,也是基金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投资业绩主要从收益率和风险两方面来考察。有多种指标可用来衡量基金的投资业绩。忽略风险因素,仅考虑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为单纯收益率指标;风险调整收益率指标是将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并纳入对收益率的调整中。
单纯收益率
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计算方法是时间加权收益率法,目前国内的基金评价体系基本上也都是采用这种算法,或在其基础上稍加变化,即假设t时刻的分红按t时刻的资产净值进行再投资,然后计算从期初到期末的累积增长率。简单来讲,如果投资者在基金分红时不领取现金,而是选择分红再投资的方式,它反映的就是其在投资期间可以获得的总收益率。
不过,单纯收益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收益率相同的两只基金,由于它们各自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不同,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大不一样。例如,如果一只股票基金和一只债券基金在某一时段内的收益率都是10%,则投资人一定会倾向于投资该债券基金,因为一般情况下债券的风险明显低于股票。仅从单纯收益率的角度来评价基金业绩的好坏是不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对基金进行细分,使得同一类别内的基金具有相似的风险水平,然后在组内比较它们的单纯收益率;二是采用风险调整收益率来测度基金的投资业绩。二者也可以结合使用。
风险调整收益率
采用风险调整收益率来衡量基金的投资业绩,首先要确定基金投资风险的大小。在对基金风险大小的衡量方面,标准差和β值是最常用的两个指标。
标准差衡量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其均值的程度。在金融学中,通常用一段时期内一系列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收益率的波动程度,从而反映出风险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标准差越大,即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β值反映的是基金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存在于市场本身,与单个证券的质地无关,不能够通过分散化投资来消除的风险。
β值的大小反映了基金收益率与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即上证A股指数上涨(下跌)1%可能引起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波动幅度。β值越大,基金的系统风险越大,基金的收益率越不稳定。不过,β值也并不是越小越好,因为风险与收益是相对应的,大于1的β值意味着当市场上涨时,该基金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将高于市场上涨的幅度,当然,不可避免,如果市场下跌,基金的损失也会大于市场下跌的幅度。而β值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基金的择时能力,优秀的基金会在大势上涨时,通过增加股票仓位、增加高收益股票等方法来提升整个投资组合的β值,以期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而在市场下跌时则及时减少仓位和调整股票来降低整个组合的β值。
对应于以上两种风险计量方法,相应地有两种风险调整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所谓风险调整收益率,就是将基金的单纯收益率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比较,计算基金每承担“一单位”风险所能够获得的收益。风险调整收益率的高低反映了基金在相同风险水平下的赢利能力。通常采用Sharpe和Treynor两种比率来进行衡量。
根据收益率对基金进行评价有两种方法,一是相对比较法,即对同一类别的基金按收益率的高低进行排序来评定基金业绩的好坏,比如银河基金评价体系中对每一类基金分别按净值增长率的高低排名,形成不同类别不同时段的“排行榜”;另一种方法是基准比较法,即将某只基金的收益率与特定的指数或特定的投资基准做比较,以确定该基金的投资业绩是否令人满意。
投资组合评价
所谓投资组合评价,是指根据基金在评价期内所持有的具体的证券组合(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现金等)来对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升值潜力进行评估。目前国内的基金评价体系中的投资组合评价一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组合来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即对基金进行分类;二是根据基金组合的一些特征和变化情况来判断基金的操作策略。
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
根据投资对象,基金可以划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例如银河基金评价体系中,将我国目前已成立的开放式基金,按其所持有的证券组合状况分为偏股型、股债平衡型、偏债型、纯债型以及货币市场型等几种类型,其风险收益水平依次降低。偏股型基金的预期收益最高,但其所面临的股票市场的风险远远高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相应地,货币市场基金所投资的对象具有期限短、收益较为确定、市场价格波动小等特征,使得这类基金的风险水平很低,其预期收益相应地也就较低,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
此外,基金可以按照其组合的构建方式划分为主动投资型和被动投资型。主动投资型的基金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股票(或债券)来进行投资,以期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而被动投资型的基金则是追踪某一市场指数,按照指数的构成来构建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投资组合,该组合会获得与标的指数相近的收益率,投资者买入该基金,就相当于买入了某一市场指数,指数升多少,基金的收益就大约有多少。我国国内已有若干只这种被动投资型的指数基金、如天同180指数基金,博时裕富指数基金等。
介于股票的多样性及不同股票之间的风险收益水平相差很大的特点,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基金评价体系中,各个不同的基金评级机构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方法来确定股票基金的投资风格,总体上的思路是相似的,即通过对基金所持有股票的某些特性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来确定基金的风格,而风格的分类一般是考虑股本规模和股票的成长性两方面的因素。
以美国晨星公司为例,它首先根据股票市值的大小和市盈率、市净率、市价/现金流比率、销售增长率、盈利增长率等十个财务指标,将所有股票分为九大类别。如图1所示,由左上角的大盘价值型股票,到右下角的小盘成长型股票,横、纵坐标的每一个交叉点代表了一种类型,然后再根据基金所持有股票的相应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共分为大盘价值型、大盘混合型、大盘成长型、小盘价值型、小盘混合型、小盘成长型等九种,其风险收益水平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依次增大。
由于国内的股票市场目前规模还比较小,只有1000多只股票,而其中可以投资的质地较好的股票可能只有几百只,国内的基金在股票的选择方面有较强的趋同性,各自选股的特色不是十分鲜明,因此目前多数评级机构还没有对股票型基金进一步划分投资风格。不过,2004年以来,部分基金逐步树立自己的投资风格,比如新发行的国联安德盛小盘精选基金,已明确地将自己的投资定位于小盘股基金。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树立起自己明确的投资策略,股票型基金的风格划分将会逐步纳入到各个评价体系中来。
分析基金操作策略
针对投资组合的另一评价内容就是基金的操作策略分析。通过分析基金所持有的证券明细资料,可以看出一系列与操作策略有关的特征,例如该基金是倾向于集中持有某些股票(或债券等其他投资工具),还是倾向于尽可能的分散投资,是偏好于频繁地更替股票,追逐板块的轮动效应,还是偏好于慎重选股;长期持有等等。用这些特征分析的指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各个评级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侧重点来设计不同的指标,不过多数都是以简单的比例形式来表达,便于投资者的理解和运用。
基金管理人评价
除了对基金的投资业绩和投资组合做直接的评价以外,对基金管理人的调查分析也是基金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和长期发展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金本身的运作。国内基金业在2004年已经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例子。个别基金公司由于出现股权之争,导致整个公司人心涣散,人员流动频繁,旗下基金的投资业绩直线下滑,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一现象给国内的基金评级机构提出了新的课题,建立适当的基金管理人评价体系将成为各个基金评级机构下一步的目标。
对于基金管理人的评价,定性的评估更重要。这种定性评估就需要基金评级机构到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实地访谈和调研,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该基金管理人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基金评级机构专门开展对于基金管理人的评价,例如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基金管理人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部分。定量分析主要是根据基金的招募书和业绩报告,从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资产流动性、费用比率、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及业绩的持续性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定性分析则主要通过对基金公司的实地考察和访谈,从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及主要股东、投资决策过程、风险控制体系、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及业绩、高管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在最后的评级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所占的比重约为30%和70%。所以,标准普尔对于基金公司的评级,注重的不仅仅是它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而更多地注重基金公司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