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T-34坦克行进在阅兵式上。俄罗斯9日在莫斯科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这次阅兵规模为俄罗斯历年之最,勾连历史和现实,战争与和平。一些细节瞬间,让人难忘,令人动容。
一分静默,致敬先烈
今年的红场胜利日阅兵,首次出现缅怀二战捐躯英烈的一分钟静默。按照俄罗斯媒体的说法,自1965年起,每年胜利日庆典,一分钟静默仪式通常在莫斯科时间9日晚间19时举行。今年头一次把一分钟静默加入阅兵式。这一分钟,展现对历史的铭记,对先辈的追思。
一段致辞,致谢盟友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阅兵式开始的致辞中说,在这个神圣的纪念日,我们缅怀并肩战胜黑暗势力的先辈。俄罗斯感谢二战“重要盟国”美国、英国、法国人民为战争胜利所做的贡献,同时向其他参与抗击纳粹的国家致谢。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军事施压,不少西方国家“抵制”红场阅兵。然而,在庆祝世界反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时,普京不忘向“缺席”的客人致谢。
一段旋律,神圣战争
“决不许邪恶的翅膀,遮蔽祖国的苍穹。她广袤的大地,绝不容敌人践踏!”胜利日红场阅兵,以《神圣的战争》乐曲启幕,引导俄罗斯国旗和卫国战争胜利旗帜入场。
这首低沉悲壮的乐曲,获称苏联卫国战争音乐纪念碑,曾经鼓舞无数军民奔赴战场,保卫祖国。国人对歌词或许陌生,对旋律却肯定熟悉热播谍战剧《潜伏》主题曲《深海》正借用《神圣的战争》旋律。
战火中,音乐是另种武器,予人信念勇气。这首每天清晨经广播响彻全国的深沉乐音,堪称苏联军民取得卫国战争胜利的强心剂。
一群老兵,不要凋零
红场阅兵的众多画面里,白发老兵含泪军礼致敬的瞬间格外让人动容。每年胜利日阅兵,二战老兵是绝对的主角。
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将军曾说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年复一年,衰老加剧,能够参加俄罗斯胜利日庆典的老兵人数正在减少。不过,不少在世的老兵依然活跃,或参加各种活动,或口述战争历史,或撰写书籍文章,回忆难忘经历。俄罗斯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呵护”老兵,提供补贴,给予照顾,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不让他们继续凋零。
一簇火焰,长明不灭
红场阅兵结束后,普京和多国领导人前往红场附近的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
俄罗斯传统,战争中牺牲的勇士葬在城堡之下。克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正沿袭这一传统。春秋冬夏,墓碑前鲜花不断。风霜雨雪,长明火从不熄灭。
墓志铭写到:“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橘色长明火跳跃,玫瑰花安放墓前。目睹此情此景,谁不肃穆沉静。
中国军人,红场受阅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迎着莫斯科的春光,踏着《喀秋莎》的旋律,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意气风发走过莫斯科红场,走出了军威,彰显了国威。检阅台上,习近平主席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
在莫斯科红场,中国军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军容严整、士气高昂,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独特的队形编排和富有韵律的步态步速:也不仅仅因为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这支代表中国军队形象、精神和实力的仪仗方队,令人追忆中俄两国两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彰显着中俄两国两军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承载着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
【链接——莫斯科红场阅兵】
【红场阅兵】
红场阅兵,一般指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仪式。5月9日是纪念1945年的卫国战争胜利,又称胜利日阅兵。11月7日的阅兵,在苏联时期,是为纪念1917年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苏联解体后,红场阅兵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历史上,红场阅兵达100多次。首次红场阅兵可追溯至1923年5月1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阅兵式。这也是苏联首次“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
【5月9日红场阅兵】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宣布5月9日为对法西斯德国胜利日》法令,规定5月9日为休息日。为庆祝战胜纳粹德国,苏联决定将阅兵的日期由原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改为卫国战争胜利日。
战后初期,苏联领导层认为国家重建才是重中之重,卫国战争胜利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月9日休息日也一度被取消。直到1 965年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之际,5月9日被再次确定为休息日并被赋予极为隆重的节日地位。这一天,红场还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从此,胜利日在苏联开始得到隆重庆祝,在这天举行阅兵成为传统。1990年5月9日,红场举行了苏联最后次胜利日阅兵。
1995年4月19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永久纪念5·9胜利日法令。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休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将举行阅兵式并鸣放礼炮,并在莫斯科的无名战士墓长明火旁设立固定哨位。从此,5·9红场阅兵成了年年“例行”的庆祝活动。
【11月7日红场阅兵】
苏联时期,11月7日是传统的全国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苏联都要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即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941年11月7日,苏联举行最具历史性的阅兵式。当时,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军队已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了鼓舞士气,苏联政府在红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这次阅兵极大鼓舞了苏联官兵的斗志。许多受阅部队接受完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莫斯科保卫战以胜利告终,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不再庆祝十月革命节,但俄共等左翼政党和许多民众仍然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2005年6月21日,俄罗斯修订的联邦法律《俄罗斯军人荣誉日和纪念日》规定,从2005年起,11月7日重新被当作十月革命节来庆祝。该法律还将11月7日定为“军人荣誉日”,恢复在红场举行阅兵仪式,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一分静默,致敬先烈
今年的红场胜利日阅兵,首次出现缅怀二战捐躯英烈的一分钟静默。按照俄罗斯媒体的说法,自1965年起,每年胜利日庆典,一分钟静默仪式通常在莫斯科时间9日晚间19时举行。今年头一次把一分钟静默加入阅兵式。这一分钟,展现对历史的铭记,对先辈的追思。
一段致辞,致谢盟友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阅兵式开始的致辞中说,在这个神圣的纪念日,我们缅怀并肩战胜黑暗势力的先辈。俄罗斯感谢二战“重要盟国”美国、英国、法国人民为战争胜利所做的贡献,同时向其他参与抗击纳粹的国家致谢。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军事施压,不少西方国家“抵制”红场阅兵。然而,在庆祝世界反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时,普京不忘向“缺席”的客人致谢。
一段旋律,神圣战争
“决不许邪恶的翅膀,遮蔽祖国的苍穹。她广袤的大地,绝不容敌人践踏!”胜利日红场阅兵,以《神圣的战争》乐曲启幕,引导俄罗斯国旗和卫国战争胜利旗帜入场。
这首低沉悲壮的乐曲,获称苏联卫国战争音乐纪念碑,曾经鼓舞无数军民奔赴战场,保卫祖国。国人对歌词或许陌生,对旋律却肯定熟悉热播谍战剧《潜伏》主题曲《深海》正借用《神圣的战争》旋律。
战火中,音乐是另种武器,予人信念勇气。这首每天清晨经广播响彻全国的深沉乐音,堪称苏联军民取得卫国战争胜利的强心剂。
一群老兵,不要凋零
红场阅兵的众多画面里,白发老兵含泪军礼致敬的瞬间格外让人动容。每年胜利日阅兵,二战老兵是绝对的主角。
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将军曾说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年复一年,衰老加剧,能够参加俄罗斯胜利日庆典的老兵人数正在减少。不过,不少在世的老兵依然活跃,或参加各种活动,或口述战争历史,或撰写书籍文章,回忆难忘经历。俄罗斯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呵护”老兵,提供补贴,给予照顾,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不让他们继续凋零。
一簇火焰,长明不灭
红场阅兵结束后,普京和多国领导人前往红场附近的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
俄罗斯传统,战争中牺牲的勇士葬在城堡之下。克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正沿袭这一传统。春秋冬夏,墓碑前鲜花不断。风霜雨雪,长明火从不熄灭。
墓志铭写到:“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橘色长明火跳跃,玫瑰花安放墓前。目睹此情此景,谁不肃穆沉静。
中国军人,红场受阅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迎着莫斯科的春光,踏着《喀秋莎》的旋律,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意气风发走过莫斯科红场,走出了军威,彰显了国威。检阅台上,习近平主席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
在莫斯科红场,中国军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军容严整、士气高昂,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独特的队形编排和富有韵律的步态步速:也不仅仅因为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这支代表中国军队形象、精神和实力的仪仗方队,令人追忆中俄两国两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彰显着中俄两国两军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承载着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
【链接——莫斯科红场阅兵】
【红场阅兵】
红场阅兵,一般指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仪式。5月9日是纪念1945年的卫国战争胜利,又称胜利日阅兵。11月7日的阅兵,在苏联时期,是为纪念1917年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苏联解体后,红场阅兵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历史上,红场阅兵达100多次。首次红场阅兵可追溯至1923年5月1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阅兵式。这也是苏联首次“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
【5月9日红场阅兵】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宣布5月9日为对法西斯德国胜利日》法令,规定5月9日为休息日。为庆祝战胜纳粹德国,苏联决定将阅兵的日期由原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改为卫国战争胜利日。
战后初期,苏联领导层认为国家重建才是重中之重,卫国战争胜利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月9日休息日也一度被取消。直到1 965年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之际,5月9日被再次确定为休息日并被赋予极为隆重的节日地位。这一天,红场还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从此,胜利日在苏联开始得到隆重庆祝,在这天举行阅兵成为传统。1990年5月9日,红场举行了苏联最后次胜利日阅兵。
1995年4月19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永久纪念5·9胜利日法令。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休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将举行阅兵式并鸣放礼炮,并在莫斯科的无名战士墓长明火旁设立固定哨位。从此,5·9红场阅兵成了年年“例行”的庆祝活动。
【11月7日红场阅兵】
苏联时期,11月7日是传统的全国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苏联都要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即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941年11月7日,苏联举行最具历史性的阅兵式。当时,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军队已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了鼓舞士气,苏联政府在红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这次阅兵极大鼓舞了苏联官兵的斗志。许多受阅部队接受完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莫斯科保卫战以胜利告终,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不再庆祝十月革命节,但俄共等左翼政党和许多民众仍然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2005年6月21日,俄罗斯修订的联邦法律《俄罗斯军人荣誉日和纪念日》规定,从2005年起,11月7日重新被当作十月革命节来庆祝。该法律还将11月7日定为“军人荣誉日”,恢复在红场举行阅兵仪式,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