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通过营林技术对森林进行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并对森林虫害的常见类型做出总结。其次重点介绍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的有效措施,提出设置虫害隔离带,加强日常监管防护等建议,帮助提升林业产区树木成活率,虫害问题也能得到积极的治理。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有害生物控制
一、营林措施控制森林病虫害
1、营林技术概述
树木种植后的后期养护技术直接关系到存活率,因此营林技术一直是林业部门的重点研究内容,营林种植建设期间存在的病虫害风险问题也会对生长带来影响。针对林区常见的虫害种类,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免形成灾害。这种营林技术不但能够为树木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还能减少虫害治理产生的成本支出。
营林技术主要指的是,基于发生森林病虫害的条件与进行抚育林木技术间的关系,综合整个森林在栽培时采取的各种技术,为林木提供有利而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抵御病虫害的目标营林措施在预防和治理森林有害生物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是防治天牛害虫的主要手段,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应用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具有长期发展的现实意义。
2、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及其防治方针
不同树木品种容易感染的虫害种类也不相同,防治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森林底层生长的杂草数量过多也会对树木生长带来影响,在防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不同的治理方案,解决虫害与杂草问题。根据现场分类,可以将有害生物劃分为虫害、病害、物质入侵等方面。大面积种植森林能够缓解工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工种植树木品种过于单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入侵。因此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应结合生态环境调查结果选择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增强森林的虫害防御能力。林业建设不能对地方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应在制度允许范围内进行,将生态林与经济林同时种植,形成强大的森林生长体系。设立隔离带可有效阻隔害虫;林内的卫生要定期清洁,要及时松土除草,将发病的根源除掉要适当地施肥,加强土壤的肥力,改善林木的条件,使抗病能力增强以及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量的砍伐或修剪可以减少侵害。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改善病虫害的局面,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营林技术共同进行。
3、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与种类
常见的虫害的为白蚁,啃食树木的枝干,并且传播速度极快。由于白蚁的数量大,生存环境隐秘,很难通过常规的方法治理,受到白蚁啃食的树木会逐渐枯萎死亡,治理不及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白蚁是一种存在比较普遍的害虫,随着虫害防治手段的不断进步,已经能够预防治理,随之产生了一些新型虫害。林业人员在对树木进行日常防护时,会喷洒一些农药,害虫长时间与药物接触,在体内形成了抗体,很难被杀死,形成虫害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大。松油毛虫对树叶伤害大,主要的特征是传播速率快,形成后体积较小,在树木的掩护下不容易被发现,虫害会在短时间内向周围的树木传播,危害范围逐渐扩大,此时在进行治理造成的损失已经不能弥补。
二、提高营林技术与防治有害生物的措施
1、熟练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
林业防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期间,应加强对虫害的观察,发现树木枝叶出现异常,应取样研究,判断树木发病的原因。
具体的做法是:按照覆盖不同林分和不同林龄等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为原则,沿林间小道或林班线确定调查路线,沿调查路线边走边观测调查。再就是标准地调查在踏查的基础上,为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和林木被害程度,选择1~3亩大小的样地作为标准地进行调查,选择标准地应该注意以下两点:标准地要在有代表性的、独立的林业小班内设置,不允许跨越两个以上的小班,要远离林缘,不能设置在小班的边缘线上,以避免人为因素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次,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100株,从中随机抽取20株作为标准地树进行详细调查。
2、设置隔离带阻隔害虫
大多数森林害虫均有一定的迁飞、扩散能力,特别是食性单一的害虫。因此,为了达到生态平衡,保护我国的林业质量,亦可以设置了多个被称为“害虫避难所”的隔离带,为害虫提供藏身之处,并通过夹种释放害虫讨厌气味的金盏花、撒浓缩蒜汁等方式,避免害虫危害树木。当幼虫期食物馈乏时要大批转移,但在其幼虫期却不能长距离转移,所以隔离带可有效地阻止这类幼虫转移危害。因此,在营林工作中不提倡大面积栽植单一树种,对于常发生害虫迁飞和害虫扩散能力强的林地,可栽植50m宽的非寄主隔离林带,以预防有害生物的扩散与传播。
3、混交林树种的选择搭配
最好的混交林应该是喜光的树种混交于耐荫的树种,根瘤菌树种混交于无根瘤菌树种。这样的混交既能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树势加强,又可以使抗病虫能力增强。而且,采用多树种块状或不规则块状混交模式营造混交林,既可丰富林间生物种群,又可提高森林对病虫危害的自控能力。混交林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目前来说其营技术有一定的困难,基本上都是由于较低的成活率及病虫害等因素进行了改种。在这种混交模式中,森林病虫害依然有充足的饵料与栖息地,天敌仍旧没有足够的蜜源去补充营养,不能使天敌资源得到有效地扩展与病虫害的抑制。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确定合理主伐期,对已感染森林病虫害的林分和成熟林分及时进行更新改造。
三、当前营林技术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一是森防体系不健全,资金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技术力量薄弱,仪器设备陈旧,没有完整的实验室,尤其是乡镇林业站更为突出,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全凭眼睛看,腿传递,一旦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很难实施及时有效的防治。
二是病虫害测报基础还薄弱,检疫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少必要的调查设备和监测预报经费,监测预报工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是重培育轻保护,重除治轻预防的倾向还依然存在。对有害生物预防重视不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大局,为推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小结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林措施在预防和治理森林有害生物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是防治天牛害虫的主要手段,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只有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才能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森林健康,为我国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有害生物控制
一、营林措施控制森林病虫害
1、营林技术概述
树木种植后的后期养护技术直接关系到存活率,因此营林技术一直是林业部门的重点研究内容,营林种植建设期间存在的病虫害风险问题也会对生长带来影响。针对林区常见的虫害种类,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免形成灾害。这种营林技术不但能够为树木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还能减少虫害治理产生的成本支出。
营林技术主要指的是,基于发生森林病虫害的条件与进行抚育林木技术间的关系,综合整个森林在栽培时采取的各种技术,为林木提供有利而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抵御病虫害的目标营林措施在预防和治理森林有害生物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是防治天牛害虫的主要手段,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应用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具有长期发展的现实意义。
2、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及其防治方针
不同树木品种容易感染的虫害种类也不相同,防治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森林底层生长的杂草数量过多也会对树木生长带来影响,在防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不同的治理方案,解决虫害与杂草问题。根据现场分类,可以将有害生物劃分为虫害、病害、物质入侵等方面。大面积种植森林能够缓解工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工种植树木品种过于单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入侵。因此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应结合生态环境调查结果选择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增强森林的虫害防御能力。林业建设不能对地方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应在制度允许范围内进行,将生态林与经济林同时种植,形成强大的森林生长体系。设立隔离带可有效阻隔害虫;林内的卫生要定期清洁,要及时松土除草,将发病的根源除掉要适当地施肥,加强土壤的肥力,改善林木的条件,使抗病能力增强以及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量的砍伐或修剪可以减少侵害。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改善病虫害的局面,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营林技术共同进行。
3、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与种类
常见的虫害的为白蚁,啃食树木的枝干,并且传播速度极快。由于白蚁的数量大,生存环境隐秘,很难通过常规的方法治理,受到白蚁啃食的树木会逐渐枯萎死亡,治理不及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白蚁是一种存在比较普遍的害虫,随着虫害防治手段的不断进步,已经能够预防治理,随之产生了一些新型虫害。林业人员在对树木进行日常防护时,会喷洒一些农药,害虫长时间与药物接触,在体内形成了抗体,很难被杀死,形成虫害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大。松油毛虫对树叶伤害大,主要的特征是传播速率快,形成后体积较小,在树木的掩护下不容易被发现,虫害会在短时间内向周围的树木传播,危害范围逐渐扩大,此时在进行治理造成的损失已经不能弥补。
二、提高营林技术与防治有害生物的措施
1、熟练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
林业防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期间,应加强对虫害的观察,发现树木枝叶出现异常,应取样研究,判断树木发病的原因。
具体的做法是:按照覆盖不同林分和不同林龄等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为原则,沿林间小道或林班线确定调查路线,沿调查路线边走边观测调查。再就是标准地调查在踏查的基础上,为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和林木被害程度,选择1~3亩大小的样地作为标准地进行调查,选择标准地应该注意以下两点:标准地要在有代表性的、独立的林业小班内设置,不允许跨越两个以上的小班,要远离林缘,不能设置在小班的边缘线上,以避免人为因素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次,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100株,从中随机抽取20株作为标准地树进行详细调查。
2、设置隔离带阻隔害虫
大多数森林害虫均有一定的迁飞、扩散能力,特别是食性单一的害虫。因此,为了达到生态平衡,保护我国的林业质量,亦可以设置了多个被称为“害虫避难所”的隔离带,为害虫提供藏身之处,并通过夹种释放害虫讨厌气味的金盏花、撒浓缩蒜汁等方式,避免害虫危害树木。当幼虫期食物馈乏时要大批转移,但在其幼虫期却不能长距离转移,所以隔离带可有效地阻止这类幼虫转移危害。因此,在营林工作中不提倡大面积栽植单一树种,对于常发生害虫迁飞和害虫扩散能力强的林地,可栽植50m宽的非寄主隔离林带,以预防有害生物的扩散与传播。
3、混交林树种的选择搭配
最好的混交林应该是喜光的树种混交于耐荫的树种,根瘤菌树种混交于无根瘤菌树种。这样的混交既能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树势加强,又可以使抗病虫能力增强。而且,采用多树种块状或不规则块状混交模式营造混交林,既可丰富林间生物种群,又可提高森林对病虫危害的自控能力。混交林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目前来说其营技术有一定的困难,基本上都是由于较低的成活率及病虫害等因素进行了改种。在这种混交模式中,森林病虫害依然有充足的饵料与栖息地,天敌仍旧没有足够的蜜源去补充营养,不能使天敌资源得到有效地扩展与病虫害的抑制。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确定合理主伐期,对已感染森林病虫害的林分和成熟林分及时进行更新改造。
三、当前营林技术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一是森防体系不健全,资金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技术力量薄弱,仪器设备陈旧,没有完整的实验室,尤其是乡镇林业站更为突出,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全凭眼睛看,腿传递,一旦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很难实施及时有效的防治。
二是病虫害测报基础还薄弱,检疫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少必要的调查设备和监测预报经费,监测预报工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是重培育轻保护,重除治轻预防的倾向还依然存在。对有害生物预防重视不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大局,为推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小结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林措施在预防和治理森林有害生物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是防治天牛害虫的主要手段,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只有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才能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森林健康,为我国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