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专业的物探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反馈——以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勘探》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类专业物探课程是跨系、跨院授课的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存在着学时有限、授课对象的数理知识储备相对有限、缺乏适用于我校“核地学”特色的教材和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教学团队从注重绪论课的导向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制度和建立课程反馈机制四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收集相应的教学反馈,取得一定成效.地质类专业物探课程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多方发力,全程引导,提升地质类学生对物探课程的重视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地质类学生对物探课程的兴趣度;培养团队意识,激励自主学习,提升地质类学生对物探课程的参与度.
其他文献
讨论了其分子分母不具有零互质性的二维传递函数的BIBO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一种新的充要判据。该判据将BIBO稳定性的判别问题转化为比较两个多项式结式的公因子重数问题,从而使问
教材结构呈现着教材内容之间的主要内在联系,是教材的精髓.教材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本研究以中美两国主流教材中的“电与磁”内容为研究对象,比较中美物理教材的表
该文简要介绍了无前床锑鼓风炉冶炼的操作,重点分析其优越性和取得的实际效益。
在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容栅传感器的基础上,改进了以往的等效电路;采用谱分析方法对容栅传感器的激励信号、传递函数和输出电压进行了研究,确定其最佳形式,并根据传感器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