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维修电工课程开放性教学策略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n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维修电工技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课程改革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维修电工技能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习惯于机械性的操作,欠缺独立性与自主性;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理论死记硬背,对与课本中的例题类似的问题不会举一反三。
  为此,我们引入开放式课堂教学,希望能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将开放式课堂教学引入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提出“进入实训室,你就是技师”这样的口号,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每堂课给予学生的具体的实训项目的要求,没有标准的步骤和结果。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电路,排除故障,优化电路从而完成实训项目的要求。
  1.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在实训课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可以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设计电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开放的,可以通过课本、课外资料和互联网手段查找资料。学生锻炼能力的途径是开放的,可以自主设计,也可以相互讨论,设计出有个性的电路。课程的内容是多样的,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随时调整,可以是设计一个电路,也可以是会诊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具体的电路故障的排除或优化。课程的评价是开放的,在实训过程中,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让不会的同学学会,让会的同学学精。
  2.开放式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探索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笔者院校具体教学实际,立足于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研究方法如下图所示。
  整个实施途径分为理性计划、课堂实施和总结反思三个部分,而每个部分既有各自明确的任务又相辅相成,共同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过程。首先理性分析制订计划,根据计划实施教学后,再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总结反思并调整计划应用到新的教学实践中去。
  (1)理性计划。应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维修电工课程的现状,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
  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课堂实施。根据之前制订的计划,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并记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验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行动研究法: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研究精彩细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互助学习法: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助,进一步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又无法解决时,该如何走出困境。
  多元评价法: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教师应在评价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评价手段的有效性。
  (3)总结反思。根据课堂实践情况及教学效果,及时总结和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计划,使之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體案例的分析,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的总结,并总结出有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3.教学效果总结
  开放式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讨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从中受益,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了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正>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Myanmar oil pipeline is expected to start this year, Chinese oil giant Sinopec has announced. At the beginning of April, the Natio
本文针对干盘管技术在办公类型建筑中的应用,静态分析了以下两个方面:人均新风量取值对新风系统的影响;人均新风量取值对风机盘管系统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讨论了在办
5.12汶川地震后的思想重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危机管理的后期阶段,有效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无疑是地震灾后思想重建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