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渤海西域地区自然、文化背景独特.以明清时期北京民居传统合院形制为基础,该地区民居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住居文化与民居类型.通过田野考察和文献梳理,该文分析了渤海西域民居与周边民居的差异和联系,对建筑形制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借助人文地理学、类型学、图像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发掘、解析其在民俗、营建技艺及装饰美学等方面的住居文化和特征.最后针对三个方面提出了传统住居文化的现代传承和适宜性发展的策略.
【机 构】
: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西域地区自然、文化背景独特.以明清时期北京民居传统合院形制为基础,该地区民居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住居文化与民居类型.通过田野考察和文献梳理,该文分析了渤海西域民居与周边民居的差异和联系,对建筑形制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借助人文地理学、类型学、图像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发掘、解析其在民俗、营建技艺及装饰美学等方面的住居文化和特征.最后针对三个方面提出了传统住居文化的现代传承和适宜性发展的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遗产的保护需求与旅游价值被社会广泛认知,旅游导向下的工业遗产更新保护项目在各地涌现.以成都市东郊记忆为实证,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网络点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测度游客的感知偏差、情感分布以及边缘要素,剖析现存问题.并从原真性的保持、精神内涵的挖掘、空间营造以及业态设置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目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膨胀,导致城市生存空间的紧张,而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一种全新模式.对日本地下空间立体化发展进行特征研究,总结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模式演变,从城市设计层面对日本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模式做出分析.结合日本典型的城市立体化设计案例,提出日本城市发展点—线—面的立体化综合设计模式.
粤北山区聚落空间形态是所在区域文化的外在体现,空间形态特征会随着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该文以鱼咀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测绘和调研访谈等方法,探讨该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从选址山水、整体布局和建筑型式三个方面展开,认为鱼咀村空间形态呈现地域性、适应性、生态性、复杂性、灵活性、包容性和实用性特征.探讨鱼咀村空间形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全方位的观察视角,为其他古村落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共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建设经常会面临一些文化传统、空间形态、营造方式等问题.该文从建筑学视角,以韩城市芝阳镇清水村乡村旅游建设为例,对传统村落中的乡村旅游建设的空间进行研究.总结出了“重塑山水格局”、“延续村落肌理”、“协调物化形态”三个层面的设计方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该文通过对城市综合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步行系统之间耦合设计的对象及原则的分析,阐释了综合体在轨道交通和步行系统所起到的作用.以沪港两地国金中心作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耦合设计策略的差异,探索香港城市综合体对上海的借鉴价值.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分别归纳出有效的耦合设计策略.以此对如何通过耦合设计来达到城市综合体空间、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和步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总结,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建设提供支持.
中国传统街道保护更新与城镇发展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街道界面疏密程度、界面参差程度与宽高比是对人的街道空间认知起主导作用的界面形态特征.经量化研究发现,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传统街道界面密度多在80%~95%之间,界面参差率基本小于0.6,街道宽高比多在0.7~1.5之间.运用SPSS对研究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可知,该地区传统街道存在四种典型的界面形态类型,并呈现一定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可为传统街道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现今,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在市场需求下产业园实现快速的发展和建设.而运河滨水带作为港口城市的一种重要自然风貌,对其中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出不同要求.该文通过宁波前洋E商小镇设计实践,探讨了产业园区应对运河滨水带自然环境的设计策略.即以运河滨水带的空间特征为出发点,结合“创新、人文、开放”的产业园区设计理念,从产业园区整体空间规划布局、建筑单体设计、场地及景观营造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探索创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产业园设计思路.
佛山顺德传统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多呈现老旧破败的状态,街区的建设与修复问题亟待解决.在文化振兴背景下,这种典型老旧街区原有居民的生活与传统民居空间布局,成为不可复制的优势.以文化挖掘、文化耦合介入街区改造以及环境提升,为街区环境提升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该文首先阐释文化耦合的概念,然后以顺德金榜-莘村大街改造为研究对象,发现街区存在问题,挖掘街区内在文化.最后从整体区域、街区格局、主体呼应以及历史节点构建四个方面,探索改善街区环境同时恢复老旧街区活力的方法.
通过对江西省吉水县燕坊古村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布局研究,探索古村的组团形态;研究古村内民居的平面组合类型,探索建筑的平面布局;研究古村内民居的入口、天井院、门厅、正厅和后厅等空间,探索建筑的空间序列;研究古村内民居的木构架、“天眼”式高位采光和藻井等,探索建筑的独特做法;为下一步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以后,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工业片区逐渐向外发展,城区内留有大量工业遗存.在中小城市中,工业遗存虽然为数众多,但更新后的生存、发展状况与发达的大城市相去甚远.该文基于中小城市工业遗存的现状,从空间、文化、经济等多元价值出发,分析中小城市工业遗存更新与大城市的差异;在工业遗存更新的价值体现与利益驱使多重影响下,从价值判断与利益平衡两方面构建适应中小城市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