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交给群众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吃有穿不求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要骂你,你来硬的就告你。”这是2003年10月,36岁的陈开超出任江津市慈云镇党委书记时,半坡村村民刁成良当着他的面念出来的顺口溜。
  陈开超把顺口溜记在笔记本上,压力袭上心头。他从走泥泞田坎、暗访农家开始工作。在调研之后的镇党委会上,一班人掷地有声:进群众门、知群众事、解群众难、帮群众富、暖群众心!
  一年过去再回首,动人的故事让人叹服。
  
  许彩伦:生活很温暖
  
  许彩伦是从云阳县迁到慈云镇小园村的三峡移民。移民专车开进慈云那天,镇村干部、移民朋友都忙着搬家具、问寒问暖,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妇女却在一旁一直低头不语。这引起了镇党委副书记李国玉的注意。
  李国玉走上前去打招呼。她抬起头来,友好而苦涩地朝李国玉一笑。
  这人便是许彩伦。她的颈上有一个巨大包块。因患颈部甲状腺肿大症,许彩伦曾四处求医未能治愈,家庭也因此而穷得叮当响。
  镇里派人陪她到西南医院、新桥医院求诊。医生说:“治疗费要4万多元。”许彩伦伏在丈夫彭文学的肩上号啕大哭——她彻底绝望了。
  群众的疾苦就是干部的大事。镇里号召人人伸出援助之手。镇领导带头捐款,几天时间里,共为许彩伦捐款5487.6元。镇政府又出面帮她贷款1万元。
  许彩伦住进了医院。不到一个月,许彩伦出院了。
  回家那天,许彩伦和丈夫在慈云镇下车后没有径直回家,他们来到镇政府,到每一间办公室,不停地鞠躬,不停地说着“感谢”。
  病虽好了,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仍然让许彩伦一家觉得压力巨大。
  前任村支部书记周科华给她送来花椒苗,并带着几个村干部帮她把花椒苗栽下。村干部晋云成了她家的技术顾问,修枝、施肥、打药……彭文学和许彩伦现学现干。农闲时没事,村上又把彭文学介绍到砖厂打工。
  许彩伦想建猪圈养猪,可修个猪圈也要花钱呀。在镇领导的协调下,镇上的建筑老板王静为许彩伦拉来了石料、水泥,为她建起了猪圈。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杀肥猪、煮香肠。可许彩伦猪圈里的小猪还没长大。就在一家人为过年发愁的时候,镇领导给她家送来了崭新的被子,香甜的糖果,还有一头大肥猪。
  
  何沛海:我相信镇干部
  
  慈云镇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之乡。莫庄村何沛海便是靠着经营花卉苗木富裕起来的。
  几年前,当何沛海靠种植起家而小有名气时,苗圃场常有热闹的人群,他的家里也不少拜访的客人。这其中也不乏镇上的干部。
  那时的何老板非常风光。隔三岔五就有镇干部“光临”家中,左一声、右一声的“何老板”叫着,做主人的怎么也得推豆花、煮腊肉、烟酒款待。
  由于品种落后、销路不畅、行情大跌,接踵袭来的危机把何沛海打蔫了。
  一向不认输的何沛海还想着东山再起。他想向政府求援:申请项目、协调土地、筹集资金……可以前那一拨拨上门与何老板喝酒的镇干部消失了。一趟接一趟地往镇上跑,不是遇到冷面孔就是吃闭门羹;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到镇领导办公室,不是没人接便是人家说很忙。
  无奈之下,何沛海举家外出贵州,离乡背井,再寻生路。
  慈云镇开展“五群”活动,镇党委书记陈开超、镇长邹景伦了解到了何沛海的“悲壮出走”。
  两人电话联系上了何沛海。邹镇长代表政府给他道歉,陈书记告诉他正在开展的“五群”活动。
  一天时间里,两个领导8次电话,让千里之外的何沛海有些动心。
  去年秋天,何沛海带着看一看的念头悄悄回家了。
  那一天,雨下得格外大。得知何沛海回家的消息,陈开超立即中止了正在召开的会议,带着几个干部,打着雨伞就往莫庄村赶。
  在何沛海还有些乱糟糟的家里,一个特别的现场办公会开始了。镇干部打开心扉,与何沛海倾心交谈。土地、资金……问题一个个化解。何沛海眼里噙着泪花,说:“我马上回来,和你们一起干!”
  雨住了,天晴了。大伙儿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镇干部谢绝老何留吃午饭的再三邀请,踏着泥泞往回赶。
  一年来,何沛海在慈云镇重新投资128万元,新修二级排灌站3座;在莫庄村3组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园300亩,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他还带领村民一起种植苗木,移民陈佰权在他的帮助下,大胆种植8亩苗木,2004年纯收入达2万元。
  政府的诚信,受到百姓欢迎。何沛海逢人便说:“现在我最相信镇干部了!”
  
  范树芳:永做“五群人”
  
  当夜幕降临慈云街头,常常能看到一位老太太的身影,她便是慈云镇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范树芳。和居民们聊聊天,看看哪里的路灯是不是又不亮了,街上是不是有人在打架斗殴……这些,几乎成了范书记每天的必修课。
  2004年2月17日晚9点,她从生病的五保老人史丙山家出来,忽然听到一声大喊:“兰金祥家失火了!”
  范树芳一边打电话给女婿姚辉,让他迅速组织救火人员,一边往兰金祥家赶。
  在火势蔓延的现场,范书记安排居民拿出所有扑火工具,让参加救火的人们站成一支与水井相连达120米长的队伍,一盆盆地盛水,一个个地传递,一桶桶地泼向火海……经过一个多小时奋战,火魔被降伏了。范书记拖着疲惫的身躯,仍守候在现场,以防火势反扑,直到凌晨两点。
  第二天一大早,她又赶到兰金祥家。为了让兰金祥尽快重建家园,范书记又跑上跑下,为兰金祥建新房找土地、报批手续。
  面对群众对她的感激,范树芳总是淡淡一笑:谁叫我是“五群人”。自慈云镇开展“五群”活动以来,范树芳就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五群人”。
  安置在社区慈东组的移民彭友群,不幸患子宫肌瘤,需到大医院做手术,人生地不熟的她茫然不知所措。范书记在走访中获悉此事,立即给在渝中区房管局上班的儿子周平打电话,要他接待和照顾彭友群。
  50多岁的张世忠是退伍军人,因患癫痫经常发病。他下岗后,家庭日益窘迫,不得不在街上做零工下苦力。范书记主动与他结对帮扶,帮助他把户口从白沙办到社区,鼓励他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最让张世忠感激的是范书记亲自帮他办理了低保。
  范树芳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就因为把群众的麻烦事当成自己的事,她得到了乡亲们的爱戴。她说,她要永远做个“五群人”。
其他文献
电脑前,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条条“曲线”。他就是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光纤技术研究室主任饶云江。  饶云江追“光”的人生,就像他眼前的“曲线”一样,曲折而美丽。    “我要当科学家!”    饶云江的父亲是江西人,14岁那年,随刘邓大军到了云南。1962年,饶云江出生在云南,父亲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饶云江6岁那年,一家人随父亲辗转到了贵州。命运似乎特别垂青这个少年。就在他高
期刊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后,有一些党员不愿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有的党员说:“我又没当官,无权无势,能有什么问题?”一些问题已经比较突出、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比起成克杰、胡长清这些人来,我那点事情能算什么问题?”   也有一些同志愿意查找自己的问题,但找来找去,落实在党性分析材料上的所谓问题,除了“理论学习不够”(学海无涯,恐怕连马克思都不能说自己理论学习
期刊
黄镇东:把先进性要求转化为执政理政的实际行动    “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执政理政的实际行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镇东最近在题为《科学认识党的先进性,认真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把先进性要求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努力推动全市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落实到发展民主政治上,积极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到发展先进文化上,不断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实到构建
期刊
  
期刊
为了帮助大家对党性分析材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从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单位中,选择了一位法院中层党员领导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撰写的一份党性分析材料,对部分具体内容进行适当删节后,推荐给读者参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个党员在党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都是不同的,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切忌简单模仿,更不能抄袭。我们提供这篇例文,只是帮助读者了解党性分析材料写作的基本样式,绝不能照抄照搬。  ——编者  我于
期刊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考虑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为什么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何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对于我来说,是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功,否则,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就只能是停留在表面。”2月1日下午,市委书记黄镇东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其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时,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对先进性要求的认识。  这天,市委办公厅秘
期刊
编者按:从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我市第一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将从学习动员阶段相继转入分析评议阶段。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阶段的工作要求和方法,本刊专门组织了这一组文章,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征求意见    运用座谈会、个别访谈、上门“求诊”、设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发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多渠道广泛征求各方面特别是与本单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有直接对口业务工作关系的单位还要注意
期刊
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会和机关党委,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正紧张有序地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1月5日,我社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结合本社实际,多次开会研究部署,拟定出全社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体工作方案和总编会班子成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并报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审核同意。  1月26日,我社召开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部署大会,正式进入学习动员阶段。我社一
期刊
2003年9月26日,对于69岁的南岸区海棠溪街道居民徐世显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经过20多年的申诉,他终于在这天领回了40年前因一桩历史冤案被没收的工资款,共计1.1万元。当老徐双手接过钱的那一刹那,他的视线模糊了……他用颤抖的手,在领款协议上写上了这样一段话:“执政为民,有错必究,你们的行为,使党和政府的优越政策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感谢人民政府的关怀!……”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老徐心
期刊
“……几斤苹果值不了几个钱,却是我的一份心意!”“闺女,我给你做了一双布鞋,穿着走路软和!”像朋友的问候,像家人的关怀,这是群众对一位普通社区民警的诚挚谢意。  这位民警叫刘北平,现任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新桥派出所凤鸣山社区民警。三斤苹果和一双布鞋的故事,凝聚了共产党员刘北平和群众的警民深情。  1997年,刘北平从四川省蓬安县公安局调到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新桥派出所。上桥社区是她到重庆后工作的第一站,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