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共同组成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创新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措施。可见,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战略重点。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策与制度的建设、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
关键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发展途径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问题
1.1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乡村振兴的动力之一是村级集体经济,部分村级集体经济主要靠集体房屋出租,但是家底薄、可用资金少仍是大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产业“低小散”,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一是农业弱。特色农产品作为农民创收的主打产业,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难以应对市场带来的竞争。二是工业少。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部分乡村的主要工业是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和代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利润率较低。三是旅游业未成规模。乡村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民俗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创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部分乡村通过群众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但是存在资金压力大、运营管理薄弱、土地指标受限等问题,需要探索新型运营模式。
1.2 村干部双带能力还不强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的政策帮扶和共同努力下,部分乡村已经具备了迈向振兴的基础条件,村干部有发展经济,共建共享的意愿,但是存在有想法、缺办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村干部队伍文化水平不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后备力量匮乏、缺少前沿理念引领和专业知识等问题突出,导致在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等工作中,思路还不够清晰,举措还不够有效,专业能力素质方面有些“捉襟见肘”。如,旅游产业方面,部分村干部由于能力所限,对本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利用,处于“跟着感觉走”的状态,缺乏完整的中长期的谋划。
1.3 乡村振兴缺少人才支撑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但是,乡村人口外流、难吸引人才是一大现实问题。目前,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所加强,但交通区位劣势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从区位、交通条件看,部分乡村处于市县经济发展辐射圈末端;乡域面积较大的地方,山区道路多,部分行政村距离高速公路出口都较远,通往县城的主干道道路窄、弯道多,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相对落后,影响乡村振兴人才的聚集。一是人口外流。受交通区位、就业机会等限制,许多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劳动力流失的同时也带走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二是人才难引进和留住。由于乡村条件所限,工作补助、创业资助、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得不到保障,农技、教育、医疗等人才难以引进;部分致富能人、乡土人才、优秀大学生村官扎不下根,仅把乡村作为一个暂时的平台,很难全心全意为乡村谋发展。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2.1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我国城乡发展关系的新思路,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城乡之间的全面融合和共同发展,清除阻碍城市各种要素下乡的障碍,实现城乡之间人、财、物等发展要素能够真正平等对流。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状,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真正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2.2 共同富裕之路
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走共同富裕之路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等多種途径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逐渐缩小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将发展的成果惠及亿万农民,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
2.3 质量兴农之路
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强弱的标准,不仅仅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使得我国传统农业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我国农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提质增效成为我国农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要通过合理分配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精心布局农业结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解决农业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农业创新,实现农业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2.4 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要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现代工业的污染也给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走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导向,建设生态环境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进农民福祉。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发展在农业技术、农业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农民的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转变,由满足“量”的供应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绿色的生态产品。
2.5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精准脱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要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措并举的大扶贫格局,同时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全面”。即全面分析地域差异,全面了解地域贫困程度,把握贫困人口数量和规模,分析致贫原因。二是“准确”。即及时准确发现贫困人群,及时制定解决方案,迅速投入实施。三是“可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调整扶贫方案,使各项扶贫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彻底”。要求能够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半途而废。
结束语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展开,关系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等各方面的推动,也成为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点。“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必将促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宗义.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特征打造全方位、综合性为农服务体系[J].中国合作经济,2017(12):10-11.
[2] 本刊编辑部.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上海农村经济,2017(11):1.
[3] 姜长云.全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J].经济研究参考,2017(63):18-20.
关键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发展途径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问题
1.1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乡村振兴的动力之一是村级集体经济,部分村级集体经济主要靠集体房屋出租,但是家底薄、可用资金少仍是大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产业“低小散”,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一是农业弱。特色农产品作为农民创收的主打产业,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难以应对市场带来的竞争。二是工业少。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部分乡村的主要工业是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和代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利润率较低。三是旅游业未成规模。乡村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民俗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创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部分乡村通过群众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但是存在资金压力大、运营管理薄弱、土地指标受限等问题,需要探索新型运营模式。
1.2 村干部双带能力还不强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的政策帮扶和共同努力下,部分乡村已经具备了迈向振兴的基础条件,村干部有发展经济,共建共享的意愿,但是存在有想法、缺办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村干部队伍文化水平不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后备力量匮乏、缺少前沿理念引领和专业知识等问题突出,导致在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等工作中,思路还不够清晰,举措还不够有效,专业能力素质方面有些“捉襟见肘”。如,旅游产业方面,部分村干部由于能力所限,对本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利用,处于“跟着感觉走”的状态,缺乏完整的中长期的谋划。
1.3 乡村振兴缺少人才支撑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但是,乡村人口外流、难吸引人才是一大现实问题。目前,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所加强,但交通区位劣势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从区位、交通条件看,部分乡村处于市县经济发展辐射圈末端;乡域面积较大的地方,山区道路多,部分行政村距离高速公路出口都较远,通往县城的主干道道路窄、弯道多,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相对落后,影响乡村振兴人才的聚集。一是人口外流。受交通区位、就业机会等限制,许多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劳动力流失的同时也带走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二是人才难引进和留住。由于乡村条件所限,工作补助、创业资助、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得不到保障,农技、教育、医疗等人才难以引进;部分致富能人、乡土人才、优秀大学生村官扎不下根,仅把乡村作为一个暂时的平台,很难全心全意为乡村谋发展。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2.1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我国城乡发展关系的新思路,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城乡之间的全面融合和共同发展,清除阻碍城市各种要素下乡的障碍,实现城乡之间人、财、物等发展要素能够真正平等对流。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状,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真正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2.2 共同富裕之路
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走共同富裕之路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等多種途径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逐渐缩小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将发展的成果惠及亿万农民,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
2.3 质量兴农之路
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强弱的标准,不仅仅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使得我国传统农业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我国农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提质增效成为我国农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要通过合理分配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精心布局农业结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解决农业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农业创新,实现农业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2.4 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要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现代工业的污染也给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走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导向,建设生态环境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进农民福祉。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发展在农业技术、农业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农民的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转变,由满足“量”的供应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绿色的生态产品。
2.5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精准脱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要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措并举的大扶贫格局,同时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全面”。即全面分析地域差异,全面了解地域贫困程度,把握贫困人口数量和规模,分析致贫原因。二是“准确”。即及时准确发现贫困人群,及时制定解决方案,迅速投入实施。三是“可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调整扶贫方案,使各项扶贫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彻底”。要求能够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半途而废。
结束语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展开,关系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等各方面的推动,也成为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点。“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必将促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宗义.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特征打造全方位、综合性为农服务体系[J].中国合作经济,2017(12):10-11.
[2] 本刊编辑部.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上海农村经济,2017(11):1.
[3] 姜长云.全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J].经济研究参考,2017(6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