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笔下的身份认同——我读《哭泣的雨林》

来源 :华文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来西亚华裔作家张依苹的短篇故事集《哭泣的雨林》,可以看作是生活在马来亚的华裔二代居民中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自我探索、自我定义的记录,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长纪事,这一切构成了作家思考身份建构的文学形式。作者有意识地思考身份的认同,并积极探讨与周围马来、印度族群的文化差异与共同价值。作为女性作家,张依苹以诗一般洗练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人物复杂且细腻的感情,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特殊的视角。其明晰性、语言的弹性,都不同于与大陆或港台的作家,这明显是借镜于马来语、英语等文字而产生的表达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的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陷入困境。目前,这些企业大多数是资金短缺,债台高
本文旨在探讨1930年以来台湾都市诗的阶段性发展和蜕变,并根据各时期重要诗人的都市诗写作策略,或美学特征,区分为五个时期:(一)萌芽期;(二)第一纪元:天空之城;(三)第二纪元:罪恶的钢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