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几乎与《圣经》一样,衍生出了其他众多著作。从报纸文章到长篇报道,从茶巾到戏剧、电影、小说,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关于勃朗特姐妹的各种类型的传记性文字出版。今年是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美国、英国又出版了一大批有关勃朗特三姐妹的新作:著名作家克莱尔·哈曼所著的夏洛蒂·勃朗特全新传记;以勃朗特为主题的文学侦探小说;取材于《简·爱》的连环女杀手故事;受著名的“读者,我嫁给了他”启发而作的短篇小说集;还有以《呼啸山庄》中女管家丁·耐莉为主角的同人小说“自传”……整个勃朗特文化产业似乎都在庆祝。
那位名叫夏洛蒂的前家庭女教师,贫穷又不擅社交,和比她更糟糕的妹妹艾米莉,守着牧师父亲在约克郡荒野上的房子,远离伦敦文化圈,是如何创作出了几乎比任何一本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和诗歌都生动形象的作品来的呢?
不幸
1816年,在英国北约克郡的豪渥斯,勃朗特一家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她被命名为夏洛蒂。之后的5年中,艾米莉与安妮也相继出生。女儿们的降生充斥着悲伤与凄凉:在小女儿安妮出生后的一年,母亲患肺癌离世,父亲只能用微薄的收入供养着年幼的勃朗特姐妹。好在,从剑桥圣约翰学院毕业的父亲虽没能让子女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却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教子女们读书看报,让他们自小就在书中得到乐趣。勃朗特姐妹也是从那时起,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夏洛蒂和姐姐玛丽亚、伊丽莎白,以及妹妹艾米莉先后被送到柯文桥的寄宿学校读书,这是一所面向穷人子女的学校。极差的环境与严厉的校规,让学校里的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犯错后的体罚和每个星期天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让幼小的夏洛蒂和艾米莉心中充满阴影。入学后的第二年,夏洛蒂亲眼目睹伤寒症夺走了两位姐姐的生命,寄宿学校里的一切都成为了伴随她和妹妹艾米莉一生的噩梦。
勃朗特一家居住在荒凉偏僻的山区,离群索居。她们游玩的场地只有一望无际的沼泽和旷野。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她们常常读书,写作诗歌,杜撰传奇故事,还自办了一个手抄的刊物——《年轻人的杂志》,自编、自写、自读给她们带来了莫大乐趣。夏洛蒂在14岁时就已经写出了包括小说、诗歌、剧本在内的11卷作品。这些习作虽然幼稚,却已经可以展现出她殷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年后,15岁的夏洛蒂进入罗海德学校读书,并在几年后留校成为教师。夏洛蒂虽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却从未停止过写作。她尝试把自己写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著名的桂冠诗人骚塞,期许着认可与赞扬,可骚塞却毫不留情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在英国没有女作家的地位,你没有写诗的天赋。”正是这个被认为没有天赋的夏洛蒂却在10年后成为了轰动英国文坛的作家。
离开罗海德学校的夏洛蒂在辗转换了多份工作后回到家乡,之后与妹妹艾米莉一起被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并在回国后与最小的妹妹安妮一起筹办了“勃朗特姐妹学校”,她们印了招生广告,却没有人来报名。这时她们唯一的弟弟勃兰威尔由于环境的刺激,养成了酗酒的恶习,并为此丢掉了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1845年秋季的一天,夏洛蒂偶然看到艾米莉写的一本诗集,她深受感动,觉得写作也许是一条出路。于是动用了姨妈留给她们的遗产,与两个妹妹合出了一本诗集。尽管诗写得很美,可诗集却只卖掉了两本。
永恒
诗集凄惨的销量并未消磨掉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热情,她们埋头写起小说来。安妮写成了《艾格妮斯·格雷》,艾米莉写成了《呼啸山庄》,夏洛蒂写成了《教师》。出版商接受了前两部,将《教师》退了回来。但夏洛蒂没有灰心,她开始写《简·爱》。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大部分都是她生活中经历过或是熟悉的,所以,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简·爱》便创作完成,并在两个月后出版了。而更早被赏识的《艾格妮斯·格雷》和《呼啸山庄》却在《简·爱》出版后方才出版。然而,出版后的三本书,只有《简·爱》受到重视,获得了成功,《呼啸山庄》并不为当时的读者所理解。
时光推移,《呼啸山庄》以作者“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和继拜伦之后无人可比的“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震撼着读者们的心灵。《呼啸山庄》在后来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艾米莉也奇特地以唯一一部小说就奠定了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三人出生在同一家庭,经历了相同的童年,却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现出极为不同的风格。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嘉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那反压迫的斗争精神、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的超乎寻常的激情和反叛精神都是她对现实生活的呐喊。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却是用她的亲身经历书写而成,简·爱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她出生贫苦,貌不惊人,但坚决反对压迫屈辱的行为,始终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正与相貌平平但富有才华、内心热情奔放的夏洛特如出一辙。
安妮·勃朗特在《艾格尼丝·格雷》中塑造的少女艾格妮丝·格雷拥有极大的自制力,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坚持着自己的善良,并抵抗着来自外界的影响。
但无论是奔放的简爱,反叛的希斯克列夫,还是娇弱的艾格妮丝·格雷,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斗争。
落幕
成名后的勃朗特三姐妹并没有结束命运中的不幸,就在她们出名后不久,勃朗特家最小的孩子——她们的弟弟因病去世。三个月后,艾米莉也因染上肺结核离世,而安妮也在5个月后同样因为肺结核而离开了人间。夏洛蒂面对亲人接二连三的离世痛苦不已,写作成为了她暂时遗忘内心悲痛的唯一途径,《谢利》便在这样的情境下问世了。或许是为了逃离悲伤,《谢利》出版后不久,夏洛蒂迁居伦敦,并在那里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尼古拉斯。婚后的夏洛蒂获得了幸福,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另一部作品《维莱特》。但仅度过了6个月的幸福时光,夏洛蒂便一病不起,生命定格在39岁。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时过境迁,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从未被人们遗忘。在夏洛蒂去世一年后,德国版的《简·爱》在纽约上演;法国也被勃朗特三姐妹迷住,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摄了电影《勃朗特姐妹》;英国的北方大地话剧院(Northern Broadsides)则以她们为蓝本,重新改编并制作了戏剧《三姐妹》。就这样,勃朗特三姐妹用她们短暂的生命书写出永恒,并用这种方式永远留了下来。
勃朗特三姐妹的出现就像美丽的焰火,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走来,绽放后又悄然地离开,短暂得如同一场梦,灿烂得如同一束光。她们降生成长于盛世中的英国,却用经历与作品诉说出盛世背后的凄苦。那些不曾打垮你的不幸便是最强的力量,或许正是不幸造就了勃朗特三姐妹,给了她们宏大开阔的视野、乐观积极的信念、深沉广博的情怀以及友善淡泊的心境。
那位名叫夏洛蒂的前家庭女教师,贫穷又不擅社交,和比她更糟糕的妹妹艾米莉,守着牧师父亲在约克郡荒野上的房子,远离伦敦文化圈,是如何创作出了几乎比任何一本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和诗歌都生动形象的作品来的呢?
不幸
1816年,在英国北约克郡的豪渥斯,勃朗特一家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她被命名为夏洛蒂。之后的5年中,艾米莉与安妮也相继出生。女儿们的降生充斥着悲伤与凄凉:在小女儿安妮出生后的一年,母亲患肺癌离世,父亲只能用微薄的收入供养着年幼的勃朗特姐妹。好在,从剑桥圣约翰学院毕业的父亲虽没能让子女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却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教子女们读书看报,让他们自小就在书中得到乐趣。勃朗特姐妹也是从那时起,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夏洛蒂和姐姐玛丽亚、伊丽莎白,以及妹妹艾米莉先后被送到柯文桥的寄宿学校读书,这是一所面向穷人子女的学校。极差的环境与严厉的校规,让学校里的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犯错后的体罚和每个星期天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让幼小的夏洛蒂和艾米莉心中充满阴影。入学后的第二年,夏洛蒂亲眼目睹伤寒症夺走了两位姐姐的生命,寄宿学校里的一切都成为了伴随她和妹妹艾米莉一生的噩梦。
勃朗特一家居住在荒凉偏僻的山区,离群索居。她们游玩的场地只有一望无际的沼泽和旷野。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她们常常读书,写作诗歌,杜撰传奇故事,还自办了一个手抄的刊物——《年轻人的杂志》,自编、自写、自读给她们带来了莫大乐趣。夏洛蒂在14岁时就已经写出了包括小说、诗歌、剧本在内的11卷作品。这些习作虽然幼稚,却已经可以展现出她殷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年后,15岁的夏洛蒂进入罗海德学校读书,并在几年后留校成为教师。夏洛蒂虽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却从未停止过写作。她尝试把自己写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著名的桂冠诗人骚塞,期许着认可与赞扬,可骚塞却毫不留情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在英国没有女作家的地位,你没有写诗的天赋。”正是这个被认为没有天赋的夏洛蒂却在10年后成为了轰动英国文坛的作家。
离开罗海德学校的夏洛蒂在辗转换了多份工作后回到家乡,之后与妹妹艾米莉一起被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并在回国后与最小的妹妹安妮一起筹办了“勃朗特姐妹学校”,她们印了招生广告,却没有人来报名。这时她们唯一的弟弟勃兰威尔由于环境的刺激,养成了酗酒的恶习,并为此丢掉了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1845年秋季的一天,夏洛蒂偶然看到艾米莉写的一本诗集,她深受感动,觉得写作也许是一条出路。于是动用了姨妈留给她们的遗产,与两个妹妹合出了一本诗集。尽管诗写得很美,可诗集却只卖掉了两本。
永恒
诗集凄惨的销量并未消磨掉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热情,她们埋头写起小说来。安妮写成了《艾格妮斯·格雷》,艾米莉写成了《呼啸山庄》,夏洛蒂写成了《教师》。出版商接受了前两部,将《教师》退了回来。但夏洛蒂没有灰心,她开始写《简·爱》。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大部分都是她生活中经历过或是熟悉的,所以,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简·爱》便创作完成,并在两个月后出版了。而更早被赏识的《艾格妮斯·格雷》和《呼啸山庄》却在《简·爱》出版后方才出版。然而,出版后的三本书,只有《简·爱》受到重视,获得了成功,《呼啸山庄》并不为当时的读者所理解。
时光推移,《呼啸山庄》以作者“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和继拜伦之后无人可比的“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震撼着读者们的心灵。《呼啸山庄》在后来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艾米莉也奇特地以唯一一部小说就奠定了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三人出生在同一家庭,经历了相同的童年,却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现出极为不同的风格。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嘉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那反压迫的斗争精神、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的超乎寻常的激情和反叛精神都是她对现实生活的呐喊。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却是用她的亲身经历书写而成,简·爱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她出生贫苦,貌不惊人,但坚决反对压迫屈辱的行为,始终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正与相貌平平但富有才华、内心热情奔放的夏洛特如出一辙。
安妮·勃朗特在《艾格尼丝·格雷》中塑造的少女艾格妮丝·格雷拥有极大的自制力,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坚持着自己的善良,并抵抗着来自外界的影响。
但无论是奔放的简爱,反叛的希斯克列夫,还是娇弱的艾格妮丝·格雷,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斗争。
落幕
成名后的勃朗特三姐妹并没有结束命运中的不幸,就在她们出名后不久,勃朗特家最小的孩子——她们的弟弟因病去世。三个月后,艾米莉也因染上肺结核离世,而安妮也在5个月后同样因为肺结核而离开了人间。夏洛蒂面对亲人接二连三的离世痛苦不已,写作成为了她暂时遗忘内心悲痛的唯一途径,《谢利》便在这样的情境下问世了。或许是为了逃离悲伤,《谢利》出版后不久,夏洛蒂迁居伦敦,并在那里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尼古拉斯。婚后的夏洛蒂获得了幸福,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另一部作品《维莱特》。但仅度过了6个月的幸福时光,夏洛蒂便一病不起,生命定格在39岁。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时过境迁,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从未被人们遗忘。在夏洛蒂去世一年后,德国版的《简·爱》在纽约上演;法国也被勃朗特三姐妹迷住,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摄了电影《勃朗特姐妹》;英国的北方大地话剧院(Northern Broadsides)则以她们为蓝本,重新改编并制作了戏剧《三姐妹》。就这样,勃朗特三姐妹用她们短暂的生命书写出永恒,并用这种方式永远留了下来。
勃朗特三姐妹的出现就像美丽的焰火,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走来,绽放后又悄然地离开,短暂得如同一场梦,灿烂得如同一束光。她们降生成长于盛世中的英国,却用经历与作品诉说出盛世背后的凄苦。那些不曾打垮你的不幸便是最强的力量,或许正是不幸造就了勃朗特三姐妹,给了她们宏大开阔的视野、乐观积极的信念、深沉广博的情怀以及友善淡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