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任务”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lusa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认可和使用。但这一教学模式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任务驱动可使我们的教学相得益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与我们的教学背道而驰,事与愿违。如何在教学中把任务驱动用在刀刃上,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了解学生,找准切入点
  教师设计任务驱动的对象是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要花时间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接触,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所想、所思、所感、所需,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需要落实的知识点与他们的兴趣爱好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设计出生动、有趣、实用、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
  案例:在小学阶段上课大多数是玩游戏,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于是在这部分内容的授课中,针对鼠标的各种操作分别收集了打苍蝇、接鸡蛋、拼图形、钓鱼等几个有趣的游戏,在游戏前强调鼠标的规范操作,然后组织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进行鼠标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
  二、创设情境,加速驱动
  利用与学生学习、现实生活相关的情景或是学生潜意识中的情感因素如亲情、友情、好奇心等创设情境,找出那些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素材,然后进行整理、变形,最后设计出一个个能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的任务来。驱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任务探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自发地产生“我要学”的想法,形成任务。
  案例:笔者在讲授图片的插入一节时,创设了如下情境,激发学生的任务驱动热情。在桌面上展示两个Word文档给学生观看,一个只有《玫瑰》一文的文字,另一个在《玫瑰》一文中配上精美的玫瑰花图案环绕在文字周围,图文并茂,学生观看后发出惊叹,有许多学生观看后主动问:“老师您是怎么做的?快教一教我!”看到他们那急切的样子,笔者暗暗高兴,卖关子地向学生提出了这节课的任务。这节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由此可见,创设情境能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信息。
  三、趣味设计,培养兴趣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沟通,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出发,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愉快。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任务要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在Photoshop教学中讲述选择工具和移动工具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我做服务员》的任务,课前笔者准备了一个图片,画面上有一摞空盘子,盘子的一侧有许多水果,下面有一个餐桌。笔者布置任务:上班了,老板要求你为客人选择一些水果放在不同的盘子中,摆放整齐,造型有创意,水果颜色、品种搭配合理,让客人看了喜欢。这个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到很刺激、有挑战性,于是他们饶有兴趣地把一摞盘子一个个摆满桌子,兴高采烈放上自己喜爱的水果,造型各异,显示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作品展示评价时各抒己见,兴致勃勃。完成了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椭圆选择工具(盘子是椭圆形)、磁性套索工具(水果是不规则的)与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当水果不够用时,有的学生还学会了复制、粘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可谓是一石三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留有空白,开放空间
  “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冲动。给学生一个空白,他(她)会描绘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任务有扩展点,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和创作,进行思考和尝试,并且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完成任务,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
  案例:在Photoshop教学中,笔者把选择工具及色相、饱和度内容进行组合,在课前,笔者了解到女学生大都喜欢时装、花卉,男学生一般都喜欢汽车和摩托车,而且现在的学生都特别有个性,喜欢有自己的风格。于是,笔者设计一个《真我风采》的任务:提供一些时装、花卉和流行车辆的图片,要求学生利用选择工具及色相、饱和度的着色选项,对时装、花卉、车辆等进行再创作,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色彩的作品。
  通过作品展示体现出学生首创精神,他们独具魅力的想像,让人耳目一新,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学习,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五、统筹兼顾,注重层次性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应该做到统筹兼顾,注重层次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让所有学生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具体操作时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实际水平自愿选择合适的任务。一般设计的任务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开放性任务。基本任务有具体的样例,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提高任务没有具体样例,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挖掘自身的潜力。开放性任务教师仅给出基本要求,内容和形式,主题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学生自由空间更大,展示才能机会更多。
  六、及时反馈,注重评价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
  另外,在评价时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在探究任务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案例:学生完成了《名片设计》后,教师选出几幅作品,大家一起来评论,畅所欲言,说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创作的意图。通过展示与讨论,让学生明确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共同提高。
  “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把任务驱动真正用在刀刃上,认真钻研,不断实践,不断尝试,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必将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其他文献
<正>我县2002年春引进了数个日本高糖型柑桔新品种,高接在稻叶温州蜜柑中间砧上。栽培场地海拔400~450 m,红壤土,肥力中上,年均温19.5℃, 极端低温-5.8℃,≥10℃年积温5 847.4
1996年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红肉脐橙无病接穗,1999年和2001年分别扩繁无性系一代和二代枳砧苗进行试种和区试,并选择在福州市、莆田市和宁德市等三个沿海地区进行定点
【摘要】初中阶段物理学习能力,即观察、实验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创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采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结合实践教学来逐步发展和提高。笔者将结合教学体会,浅谈如何使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以实现培养各种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培养 学习能力 观察 实验 激发 创新意识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指出
【摘要】考试是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而试卷讲评则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讲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是值得我们不断实践和反思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试卷讲评 思考 做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考试,如何搞好试卷讲评课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环节。现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