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给中国戏剧的对外交流带来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本文分析了中国戏剧的对外交流现状,提出了关于推动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几点建议,包括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应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进一步加强戏剧人才培养工作、与时俱进创新戏剧内容和表现形式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戏剧;交流;研究
一、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一条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①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推进了7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从气势磅礴的“大写意”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转型。②在这个新的起点,中国戏剧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戏剧种类之一,如何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在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现状
中国戏剧是一种融唱腔、表演、配乐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到了宋元之际得以成型,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演变为360多个剧种。③至今仍有演出的戏曲艺术尚有260多种。中国戏剧从十八世纪开始按照文本传播的方式进入到欧洲的市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来经过戏剧访问还有异国演出等方式,中国戏剧在国际上逐渐受到了关注和认可。④中国戏剧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走出国门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多,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并非是戏剧强国,至今还仅停留在戏剧大国的层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品牌化、多元化、快速化发展趋势。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⑤这在制度层面为中国戏剧对外交流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机遇。客观讲,“一带一路”建设虽然加快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速度,但制约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来自国家利益层面的掣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坚持不懈地对外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中国、接受中国,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正逐步从国际事务的参与者成长为国际秩序的建构者,多数国家越来越期望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文化,但仍有少数国家在极尽所能抵制和打压中国,别有用心地诋毁和丑化中国。⑥这些少数国家先入为主地对我国持有偏颇立场,长期以来一意孤行地“妖魔化”我国,严重扭曲了中国的对外形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些国家的主流媒体有的更是将其解读为中国的扩张意图,对其排斥。⑦这些都成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障碍。
(二)来自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掣肘
艺术不分国界,戏剧属于艺术,但戏剧分国界。这句话看起来好像不合逻辑,但细想却不无道理。不同国家的戏剧是建立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基础上的,特别是中西方戏剧的文化差异就对观众赏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中国很多戏剧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排成诗词和曲调,通过特有的语言和肢体表现方式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往往存在理解上的盲区。《赵氏孤儿》是最早被翻译到国外的中国戏剧,曾被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这样评价:“这些作品美其名曰悲剧,其实不过是不可置信的一堆故事而已”。⑧哪怕同为儒家文化圈的国家,看起来不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但由于历史上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矛盾冲突,往往也导致国家间积怨难平,文化隔膜在所难免。这些都迟滞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步伐。
(三)来自语言障碍的掣肘
语言障碍一直是中国戏剧对外交流无法回避的问题。戏剧语言在表现上是整体连贯的,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是仍然需要语言声音来表达戏剧的内涵,这种语言设计本身就是表演者制造的一种接合,是为了寻求某种共鸣而创造的具有穿越力的语言。中国戏剧种类繁多,很多剧种都是由所在地区的方言创作产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和晦涩,哪怕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利于对外交流的剧目,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戏剧翻译工作近些年来成绩斐然,但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研究体系、翻译者“不懂舞台”、戏剧翻译领域受关注度较小等问题一直存在,这些都影响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进程。
三、关于推动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相关建议
中国戏剧在对外关系发展中具有桥梁作用,搞好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可以拓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明互鉴和文化融合,因此,推动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提三点建议:
(一)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应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
一直以来,因為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提到的种种原因,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进展比较缓慢,这种缓慢又导致了中国戏剧整体水平因缺少交流而提升缓慢,这也是我国仍是戏剧大国而不是戏剧强国的原因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发展迅速,特别是2017年文化部印发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为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文件下发至今,围绕文件提出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交流合作平台、文化交流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贸易合作等重点工程开展的戏剧对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如国际大学生戏剧节、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世界戏剧院校联盟校长大会等,同时以中央戏剧学院为首的我国几大戏剧艺术院校还积极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使他们成为传播、弘扬中国戏剧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这些都切实推动了我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的发展。我国戏剧工作者应珍惜“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在我国政府的引领统筹下充分发挥中国戏剧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在交流中不断提升我国戏剧的整体水平,争取使我国早日进入到戏剧强国行列,进而发挥中国戏剧更大的价值。 (二)进一步加强戏剧人才培养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戏剧对外交流的基础在于戏剧人才培养。一是建议加大对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戏剧类专业院校的扶持力度,结合“双一流”战略,尽快建成一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戏剧艺术院校,并在一段时间内将其建设成为世界顶尖戏剧艺术院校之一,培养一批世界级戏剧大师;二是建议进一步拓宽戏剧教育普及范围,推进戏剧进校园,力争将戏剧文化教育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担当、有思想和有精湛技艺的戏剧人才;三是建议出台鼓励地方小剧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保护好一些尚未失传但濒临失传的地方小剧种的传承人才并加以扶持。
(三)与时俱进创新戏剧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内容创新方面,一是要在保留经典剧目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做与时俱进、既能诠释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又能适应观众口味的内容创作;二是要根据“一带一路”文化对外交流的需要做能体现和谐、相互尊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着力化解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创作;三是要根据国外观众的文化背景,对“走出去”的剧目进行必要的改动,调整文本话语、神情和肢体动作,这样才能帮助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剧目所要表达的价值理念,而不是游走在核心之外。⑨在表现形式创新方面,要在交流中不断吸取国外好的、能更好表达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戏剧表现形式,如与最新的传播媒介相结合,采用4D电影等方式加强剧场的表现效果,增大受众面等。
四、小结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大发展大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戏剧应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营造的开放发展环境中,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虽然中国戏剧对外交流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必至。
注释:
①详见《百度百科》“一带一路”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5%B8%A6%E4%B8%80%E8%B7%AF/13132427?fr=aladdin。
②《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426/c1024-31052452.html,2019年4月26日。
③详见《百度百科》“中国戏剧”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88%8F%E5%89%A7/309629#1_6。
④谢宁、沈悦:《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戏剧对外传播策略》,《戏剧之家》2017年第9期。
⑤《“一带一路”五年来 中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1127/c1002-30423785.html,2018年11月27日。
⑥黃良奇、邢国英:《新时代“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与使命》,《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1期。
⑦沈嘉达、沈思涵:《“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黄梅戏传播研究》,《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⑧刘冬梅、张宏:《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困境分析与路径思考》,《戏剧文学》2018年第5期。
⑨魏丽珍、周银凤:《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戏剧的对外传播》,《新闻战线》2017年第1期。
(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教师)
【特约编辑:刘 原;责任编辑:韩 勇】
【关键词】“一带一路”;戏剧;交流;研究
一、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一条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①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推进了7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从气势磅礴的“大写意”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转型。②在这个新的起点,中国戏剧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戏剧种类之一,如何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在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现状
中国戏剧是一种融唱腔、表演、配乐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到了宋元之际得以成型,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演变为360多个剧种。③至今仍有演出的戏曲艺术尚有260多种。中国戏剧从十八世纪开始按照文本传播的方式进入到欧洲的市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来经过戏剧访问还有异国演出等方式,中国戏剧在国际上逐渐受到了关注和认可。④中国戏剧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走出国门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多,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并非是戏剧强国,至今还仅停留在戏剧大国的层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品牌化、多元化、快速化发展趋势。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⑤这在制度层面为中国戏剧对外交流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机遇。客观讲,“一带一路”建设虽然加快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速度,但制约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来自国家利益层面的掣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坚持不懈地对外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中国、接受中国,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正逐步从国际事务的参与者成长为国际秩序的建构者,多数国家越来越期望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文化,但仍有少数国家在极尽所能抵制和打压中国,别有用心地诋毁和丑化中国。⑥这些少数国家先入为主地对我国持有偏颇立场,长期以来一意孤行地“妖魔化”我国,严重扭曲了中国的对外形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些国家的主流媒体有的更是将其解读为中国的扩张意图,对其排斥。⑦这些都成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障碍。
(二)来自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掣肘
艺术不分国界,戏剧属于艺术,但戏剧分国界。这句话看起来好像不合逻辑,但细想却不无道理。不同国家的戏剧是建立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基础上的,特别是中西方戏剧的文化差异就对观众赏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中国很多戏剧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排成诗词和曲调,通过特有的语言和肢体表现方式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往往存在理解上的盲区。《赵氏孤儿》是最早被翻译到国外的中国戏剧,曾被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这样评价:“这些作品美其名曰悲剧,其实不过是不可置信的一堆故事而已”。⑧哪怕同为儒家文化圈的国家,看起来不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但由于历史上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矛盾冲突,往往也导致国家间积怨难平,文化隔膜在所难免。这些都迟滞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步伐。
(三)来自语言障碍的掣肘
语言障碍一直是中国戏剧对外交流无法回避的问题。戏剧语言在表现上是整体连贯的,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是仍然需要语言声音来表达戏剧的内涵,这种语言设计本身就是表演者制造的一种接合,是为了寻求某种共鸣而创造的具有穿越力的语言。中国戏剧种类繁多,很多剧种都是由所在地区的方言创作产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和晦涩,哪怕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利于对外交流的剧目,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戏剧翻译工作近些年来成绩斐然,但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研究体系、翻译者“不懂舞台”、戏剧翻译领域受关注度较小等问题一直存在,这些都影响了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进程。
三、关于推动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相关建议
中国戏剧在对外关系发展中具有桥梁作用,搞好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可以拓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明互鉴和文化融合,因此,推动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提三点建议:
(一)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应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
一直以来,因為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提到的种种原因,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进展比较缓慢,这种缓慢又导致了中国戏剧整体水平因缺少交流而提升缓慢,这也是我国仍是戏剧大国而不是戏剧强国的原因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戏剧对外交流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发展迅速,特别是2017年文化部印发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为中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文件下发至今,围绕文件提出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交流合作平台、文化交流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贸易合作等重点工程开展的戏剧对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如国际大学生戏剧节、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世界戏剧院校联盟校长大会等,同时以中央戏剧学院为首的我国几大戏剧艺术院校还积极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使他们成为传播、弘扬中国戏剧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这些都切实推动了我国戏剧对外交流工作的发展。我国戏剧工作者应珍惜“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在我国政府的引领统筹下充分发挥中国戏剧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在交流中不断提升我国戏剧的整体水平,争取使我国早日进入到戏剧强国行列,进而发挥中国戏剧更大的价值。 (二)进一步加强戏剧人才培养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戏剧对外交流的基础在于戏剧人才培养。一是建议加大对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戏剧类专业院校的扶持力度,结合“双一流”战略,尽快建成一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戏剧艺术院校,并在一段时间内将其建设成为世界顶尖戏剧艺术院校之一,培养一批世界级戏剧大师;二是建议进一步拓宽戏剧教育普及范围,推进戏剧进校园,力争将戏剧文化教育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担当、有思想和有精湛技艺的戏剧人才;三是建议出台鼓励地方小剧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保护好一些尚未失传但濒临失传的地方小剧种的传承人才并加以扶持。
(三)与时俱进创新戏剧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内容创新方面,一是要在保留经典剧目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做与时俱进、既能诠释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又能适应观众口味的内容创作;二是要根据“一带一路”文化对外交流的需要做能体现和谐、相互尊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着力化解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创作;三是要根据国外观众的文化背景,对“走出去”的剧目进行必要的改动,调整文本话语、神情和肢体动作,这样才能帮助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剧目所要表达的价值理念,而不是游走在核心之外。⑨在表现形式创新方面,要在交流中不断吸取国外好的、能更好表达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戏剧表现形式,如与最新的传播媒介相结合,采用4D电影等方式加强剧场的表现效果,增大受众面等。
四、小结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大发展大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戏剧应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营造的开放发展环境中,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虽然中国戏剧对外交流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必至。
注释:
①详见《百度百科》“一带一路”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5%B8%A6%E4%B8%80%E8%B7%AF/13132427?fr=aladdin。
②《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426/c1024-31052452.html,2019年4月26日。
③详见《百度百科》“中国戏剧”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88%8F%E5%89%A7/309629#1_6。
④谢宁、沈悦:《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戏剧对外传播策略》,《戏剧之家》2017年第9期。
⑤《“一带一路”五年来 中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1127/c1002-30423785.html,2018年11月27日。
⑥黃良奇、邢国英:《新时代“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与使命》,《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1期。
⑦沈嘉达、沈思涵:《“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黄梅戏传播研究》,《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⑧刘冬梅、张宏:《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困境分析与路径思考》,《戏剧文学》2018年第5期。
⑨魏丽珍、周银凤:《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戏剧的对外传播》,《新闻战线》2017年第1期。
(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教师)
【特约编辑:刘 原;责任编辑:韩 勇】